週末利空來襲,且量能不足,A股下週有無勇氣爬升?邏輯如下

週末的消息面上有點偏利空。外圍美股在早盤調整之後,尾盤再度上拉。A50表現相對一般。並沒有大跌或大跌。不過,週末有兩個數據表現有點超預期。CPI同比漲幅進一步擴大至3.8%,PPI同比下降1.6%。CPI漲幅擴大,二師兄貢獻不少。其他價格延續弱勢。

扣除二師兄,其他商品環比都有所下跌。當前通賬並非全面上漲,而依然是二師兄豬肉單一價格在上漲而已。以前一直認為二師兄不可能飛上天,現在看來確實是小看了二師兄,單單一個二師兄就足以挑動大家的神經。這樣一下估計再有超預期的政策在短期內也難有出現了。

週末還有再融資的消息出來,修改的內容多達8項,簡單地說,就是鼓勵向股市再融資。

有些人可能就會太明白了,明明A股近期表現一般,新股發行速度也比較快,怎麼還要加大再融資啊。創業板更是取消了2年盈利限制。取消了這些限制之後,中小創有向納斯達克看齊的意味。

那麼,如何看待以上的數據和消息面的變化呢?

A股在上週五這麼多利好的情況下高開低走,顯然也是對這些利空的提前反應。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認為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會是滯脹比較難受的時候,明天一季度是最難的時候。基本上每年都是明年是最難的時候,都已經習以為常了。這些數據其實也不用過分解讀,股市現在最重要的是資金和信心。

往往在數據表現最差的時候,會率先出現反轉。這就是所謂的數據拐點。而再融資和取消盈利限制,可能會導致A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有業績支撐的白馬股會得到資金的抱團取暖,而業績不明確的可能就會持續走低了。對A股的大盤指數影響不是很大。最近好長一段時間,A股已經這樣了。

大盤在上週五的表現讓人相當難受。再次高開低走,特別是週五尾盤,拋盤不少。量能沒有放大。在上週四的縮量十字星之後,本來上週五有心想要上攻3000點,無奈人氣實在太弱了。上週五淨流出的資金多達109億元,北上資金滬股通也是近期首次出現淨流出。所以,下週即使大盤有所上漲,拋壓依然比較大,特別是在數據有點偏利空的情況下,上攻的壓力更加大。

大盤60日線已經有所上移,來到了2940點左右,距離上週五的收盤2964點也不是很遠。近期的大盤非常明顯,只要碰到60日線就會止跌回升。已經有好幾次是這樣了。那麼,有很多人就會發出這樣的疑問,為何經濟數據沒有出現明顯的拐點,新股發行密集,大股東解禁減持不斷,A股還會止跌反彈呢?

這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外資進場。北上資金在上週基本天天大幅淨流入,而且北上資金買的都是上證50裡面的龍頭,如果從上證50的走勢來看,上證50走勢還處於牛市的趨勢,比上證指數要好看多了。所以,北上資金買買買的節奏,導致大盤跌不了多少。

因此,大盤來到了一個相對複雜的時間點,形成了上有壓力,下有支撐。在大的方向來看,大盤下半年已經有三次來到了3000點左右,如果第四次再有量能的支撐,是能夠過去的。可是上週五的大盤還是打了很多的臉。走勢極其難看。但大盤想要跌多少也是不現實。畢竟MSCI又提高額度了,北上資金還在跑步進場,只要有跌,他們就會買入。所以,對於大盤,仍然維持之前的觀點,在2870-2880點一帶有非常強的支撐。到了這個位置不必太悲觀。

而大盤想要突破3000點,就必須要有量能的配合,沒有量能,過去了還是會下來。另外,對於政策的預期的滯後效應也應該引起重視。累積的利好很多,在消化了種種利空之後,還會有所突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