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句常用俗語諺語集錦: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笱裡的魚兒——有進無出】(歇)

笱:竹製的捕魚器具,口很小,魚進去就出不來。指人或物只有進來的,沒有出去的。裡汗《新綠林傳》三:“事無大小,凡是經那根銀牙籤剔撥過的,鈔票銀洋,九成就像笱裡的魚兒,有進無出。”

【夠不著房簷怨地矮】(慣)

比喻做不成事情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客觀條件不好。前涉《桐柏英雄》三章一五:“褚一虎拿起那支菸,斜了於春元一眼:‘別夠不著房簷怨地矮,你瞧著。’”

【夠喝一壺的】(慣)

比喻問題嚴重,責任人要承擔一切後果。達理《眩惑》九章二:“開始立案審查了。揮霍八萬,虧損幾十萬,夠他喝一壺的。”柯雲路《夜與晝》九章:“‘哪有那麼容易!這次那份“內參”夠他喝一壺的!’顧曉鷹冷笑說。”

【孤犢觸乳,驕子罵母】(諺)

犢(犱ú):小牛。獨生的牛犢吃奶時會頂撞母牛的乳房,嬌寵的兒子會辱罵自己的孃親。指嬌生慣養的後代不會孝順父母。《後漢書·仇覽傳》李賢注引謝承《後漢書》:“元深改悔,到母床前,謝罪曰:‘元少孤,為母所驕。諺雲:“孤犢觸乳,驕子罵母。”乞今自改。’”

〇也作〔孤犢觸乳,驕子詈母〕。詈(犾ì):罵。明·鄭瑄《昨非庵日纂》卷一六:“元少孤,為母所驕。諺雲:‘孤犢觸乳,驕子詈母。’乞今自改。”

【孤樹不成林,獨木不成橋】(諺)見“單絲不成線,孤樹不成林”。

【孤掌難鳴,獨柴難燒】(諺)見“單絲不線,孤掌難鳴”。

【孤掌難鳴,獨木難支】(諺)見“單絲不線,孤掌難鳴”。

【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諺)

取:諧“娶”,娶親。隔河叫:隨叫就到。舊指姑表兄妹或姐弟最易成親。孫健忠《舍巴日》四:“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我改變得了嗎?‘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

【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諺)見“爹孃親,孃舅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姑口煩而婦耳頑】(諺)

姑:婆婆。婦:兒媳。指當婆婆的只管嘮嘮叨叨,當媳婦的聽煩了便充耳不聞。泛指在上的愛嘮叨,會導致在下的不愛聽而沒有任何效果。明·張居正《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以修實政疏》:“顧上之督之者雖諄諄,而下之聽之者恆藐藐。鄙諺曰:‘姑口煩而婦耳頑。’今之從政者殆類於此。”

【姑娘大了不可留,留來留去非出鼓鼓頭】(諺)見“女大不中留”。

【姑爺進門,小雞沒魂】(諺)

姑爺:岳丈家對女婿的敬稱。沒魂:嚇掉了魂。指女婿是丈人家的嬌客,女婿一來,就要殺雞置酒,盛情款待。張國慶《親仇》三章:“常言說:‘姑爺進門,小雞沒魂。’姚家貴婿及其隨員坐定之後,麻子大嬸吩咐女兒拿煙沏茶。”

【姑子死和尚——大家沒】(歇)

姑子:尼姑。指相關的人誰也得不到。《醒世姻緣傳》八七回:“寄姐罵道:‘你家裡那老婆……不像個廟裡的鬼哩!……人說“和尚死老婆——大家沒”,我合那小婦臭浪蹄子,姑子死和尚,也是大家沒!’”

【古廟前的旗杆——獨一根】(歇)

指只有一根。《冷眼觀》二二回:“他們開堂收徒弟燒的香,卻不能多一枝少一枝的,其數目恆視班子為轉移。諸如師父是個元字班,那香自然是古廟前的旗杆,獨一根了。”

【古墓裡搖鈴——和哄死屍】(歇)

和哄:哄騙。死屍:死人。古墓裡搖鈴欺騙死屍。指騙人。元·無名氏《來生債》一折:“我清早晨起來,我又要揀麥,揀了麥又要簸麥,簸了麥又要淘麥,淘了麥又要曬麥,曬了麥又要磨面,磨了面又要打羅,打了羅又要洗麩,洗了麩又要撒和頭口。只怕睡著了誤了工程,因此上我唱歌咽曲。爹,我那裡是快活?你省的古墓裡搖鈴,則是和哄我那死屍哩!”

【谷地裡點玉茭——高出一截子】(歇)

點:點種。玉茭:玉米。指比一般程度高出很多。崔巍等《愛與恨》一六:“要說俺爺兒仨受制,在全村說來還不算甚。古話說,添糧不如減口哩,比起百祥老兄這號‘邋遢戶’來,又是谷地裡點玉茭,高出一截子哩。”

【谷怕碾不出米,人怕來個比】(諺)

谷經過碾,才能看出顆粒是飽是癟;人經過比,才能見出品行才學是優是劣。指比較能夠顯出人與人的差別來。崔巍等《愛與恨·尾聲》:“你是紅是白,俺們心裡有數。人常說:‘谷怕碾不出米,人怕來個比。’這幾年好容易盼來個你。”

【穀雨三朝看牡丹】(諺)

穀雨: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曆三月下半月。三朝:三天。指穀雨節過後,牡丹花盛開,此時正是觀賞牡丹花的最佳期。清·顧鐵卿《清嘉錄》卷三:“牡丹花俗稱‘穀雨花’,以其在穀雨節開也。諺雲:‘穀雨三朝看牡丹。’”

〇也作〔三月洛陽看牡丹〕。洛陽:屬河南省,素有“花城”之稱,牡丹品種之多,花景之勝,為全國之最。景雲《花城一日遊》:“人說‘三月洛陽看牡丹’,遊人如雲,盛景難逢。”

【骨縫兒裡的肉——兩面受硬氣】(歇)

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指兩頭都受很大的氣。劉亞舟《男婚女嫁》六:“女福聽了大雙這話,又對金貞說:‘孩子姥爺若早這麼積極,孩子他爺哪能跟他成冤家對頭。他們老親家倆若和和氣氣的,咱倆就不用當這骨縫兒裡的肉,兩面受硬氣。’”

【骨頭裡挑刺】(慣)

比喻故意挑毛病。龔昌盛《沉浮》一三:“嶽成張口說道:‘老子生來就愛骨頭裡挑刺!’”

【骨頭裡榨油】(慣)

比喻殘酷地剝削或敲詐勒索。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八:“這‘打日本救中國’是我們大家的事,應該大家一齊動起來,有錢的出錢,大家出力。從前是有錢的不肯拿出錢來,只在沒錢人的骨頭裡榨油,這個不對。”周而復《上海的早晨》二部二二:“徐義德這個資本家從骨頭裡也要榨出油來,把我們工人身上的血汗榨乾了,他就解僱開除,打發你走。”

【骨頭嫩】(慣)

①形容人尚未發育成熟,力氣小。梁斌《紅旗譜》二:“聽見姐姐慘叫,他心裡氣呀,急呀,年紀小,骨頭嫩,又有什麼辦法?”②形容人幼稚,沒有什麼經驗。梁斌《翻身記事》三一:“老槐大伯說:‘說句實話,別看我上了幾歲年紀,我人老心不老,他出來擺渡,我還不放心。他年輕不識水性,骨頭還嫩著呢!’”

【骨頭軟】(慣)

形容人軟弱膽小或沒有骨氣。梁斌《翻身記事》四:“劉登華說:‘這小子骨頭軟,興許他不敢來了。’”從維熙《潔白的睡蓮花》:“船姑望著小夥子說:‘嘴倒是挺甜的,就是骨頭軟點。’”

【骨頭硬】(慣)

形容人剛正不阿,有骨氣。趙樹理《張來興》:“這位老人家很不平常,骨頭硬,當年在那個財政局裡,把張維搶白得出不上氣來!”馮德英《苦菜花》一二章:“王柬芝在鬼子面前做假,不光掩住了他的罪行,村上好多人還誇他骨頭硬。”

【鼓不打不響,鐘不撞不鳴】(諺)

比喻話講清了,別人心裡才會明白;道理說透了,問題才能得到解決。《俠義風月傳》八回:“俗語常言:‘鼓不打不響,鐘不撞不鳴。’又言:‘十日害眼,九日自明。’你前日留下這鐵公子在家養病,莫說外人,連我也有些怪你。”

〇也作①〔鼓不打不響,話不說不明〕。《活現形》一二回:“我們出身微賤,要清白也清白不得。但是鼓不打不響,話不說不明,我在‘儷華堂’裡究竟和誰廝混,老爺還我一個下落,也叫我死而無怨。”②〔鼓不打不響,理不辯不明〕。羅旋《南國烽煙》一部五:“路有千條,理只有一條;這個理指的是真理。真理只有一個。誰是真理,大家可以爭辯,‘鼓不打不響,理不辯不明’嘛!”③〔鐘不叩不響,人不說不知〕。明·湯顯祖《風流夢》三七折:“鐘不叩不響,人不說不知。多早晚,女孩兒還在面駕,老身踹入正陽門叫冤去也!”

【鼓槌對鑼槌——分不清聲高聲低】(歇)

比喻分不清是非曲直。張健人《魔谷》一五:“快嘴婆那雙渾濁的眼睛現出勝利的滿足的神色,指了指人聲喧聒的毛什溪邊,冷笑道:‘咱們鼓槌對鑼槌,分不清聲高聲低,還是去求眾人斷個理吧!’”

【鼓樓房上琉璃瓦——每日風吹日曬雹子打】(歇)

鼓樓:舊時城中設置大鼓的樓,按時擊鼓報時。比喻每天都要經受很多磨難。元·無名氏《漁樵記》二折:“〔旦兒雲〕窮短命,窮剝皮,窮割肉,窮斷脊樑筋的!〔正末唱〕你這般毀夫主暢不該。〔旦兒雲〕我兒也,鼓樓房上琉璃瓦——每日風吹日曬雹子打,見過多少振冬振,倒怕你清風細雨灑?我和你頂磚頭對口詞,我也不怕你!”

【鼓樓上小雀——耐驚耐怕】(歇)

本指鼓樓上的小雀因聽慣了鼓聲經得起驚嚇,轉指人久經磨鍊,遇事不會膽怯。《醒世姻緣傳》六〇回:“他冤有頭,債有主的;他放著屋裡小老婆爭風吃醋的生氣,你不尋著他替你大姑子報仇雪恨的,來尋著我!我可不是那鼓樓上小雀,耐驚耐怕的哩!”

〇也作①〔鐘鼓樓底下的麻雀——驚怕出來了〕。馬烽《老社員》:“只聽記工員潘玉璽對田貴說:‘你明天給老社員幫耬。準備好捱罵吧,走錯半步也得訓你一通。’田貴說:‘咱這是鐘鼓樓底下的麻雀——驚怕出來了。這回在水庫上也沒少吃頭子。’”②〔廟門口的麻雀——早被鞭炮嚇破了膽〕。鄒郎《死橋》上四:“‘說出來你們一定害怕。’何月姑眼中還是充滿著驚弓之鳥的神色。卓寡婦淡淡一笑,說:‘老孃是廟門口的麻雀,早就被鞭炮嚇破了膽的。有什麼可怕的事,儘管說吧!’”

〇也省作〔鼓樓上小雀〕。《醒世姻緣傳》四四回:“薛三省娘子又悄悄對他說道:‘……要姐姐不聽說,明日咱娘也不來了,三日可也不來接你。’素姐說:‘喲!我是鼓樓上小雀?唬殺了我!’”

【鼓破亂人捶,牆倒眾人推】(諺)見“牆倒眾人推”。

【鼓一陣,鑼一陣】(慣)

形容說話一會兒激烈,一會兒和緩。郭澄清《龍潭記》一八章:“周義林鼓一陣,鑼一陣地說了這麼一套,直說得個梁永生躺在炕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覺了。”

【故土難離】(諺)

故土:世代定居的故鄉。指人總是留戀生養自己的家鄉土地,不捨得離開。單田芳等《百年風雲》三三回:“韋昌輝還堅持殺回紫荊山區,因為多數太平軍的老家都在那裡,俗話說‘故土難離’嘛!”

〇也作〔故土難移〕。劉建等《“李有才板話”和李有才》:“有人給他開玩笑說:‘你在山上修行盤道嗎?’李有才說啥,‘也不是修行盤道,是故土難移哩!’”

【顧財不顧親】(慣)

指人過於看重錢財,為了錢不顧親情。《三俠五義》三四回:“原來顏生的姑父名叫柳洪,務農為業,為人固執,有個慳吝的毛病,處處好打算盤,是個顧財不顧親的人。”

【顧得芝麻,丟下西瓜】(慣)

比喻只顧忙小事,耽誤了大事。葉志堅《僻鄉女人》二:“我們母女,早上馱日頭出山,晚上背星星迴屋,還時常顧得芝麻,丟下西瓜。”

〇也作〔顧了吃桃子,跌碎了大甜瓜〕。魏樹海《沂蒙山好》八章一:“顧了吃桃子,跌碎了大甜瓜……誰知那次去,也沒上前線,只跟著‘老八縱’後腚上運了一個月的小米,白吃了隊伍上三十天飯,回來呢,嘿,人家參軍的早走了,把咱給閃下了。”

【顧了翻鍋,忘了燒火】(慣)

比喻顧此失彼。浩然《豔陽天》七一章:“一個人的本事總是小的,就是有大本事的人也不行,顧了翻鍋,就忘了燒火,一處不到,就一處亂。”

【顧了田頭,失了地頭】(慣)

田頭:指水田。地頭:指旱田。比喻顧此失彼,不能兼顧。《三刻拍案驚奇》四回:“‘你在外邊營運,兩邊掙,可望家道殷實。’掌珠聽了,甚是不快,道:‘顧了田頭,失了地頭。外邊去趁錢不知何如,家中兩個女人怕支不來。’”

【顧前不能顧後】(慣)

指沒有能力照管全局,只能顧及一頭。《西遊記》八六回:“那一二百個小妖,顧前不能顧後,遮左不能遮右,一個個各自逃生,敗走歸洞。”

〇也作〔顧裡不能顧外〕。劉流《烈火金鋼》一八回:“真要是在這個節骨眼上進來,敵人顧裡不能顧外,準得一個一個的都給收拾了。”

【顧三不顧四】(慣)

指考慮問題片面或處理問題不周全。《紅樓夢》六八回:“(賈蓉)又自己問著自己說:‘以後可再顧三不顧四的混管閒事了?以後還單聽叔叔的話不聽嬸子的話了?’”

〇也作〔顧一不顧二〕。《紅樓夢》六八回:“好孩子,怨不得你顧一不顧二的作這些事出來,原來你竟糊塗。”

【顧頭不顧尾】(慣)

比喻只考慮眼前,不作長遠打算。也比喻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終,或不能通盤安排。《紅樓夢》六回:“有了錢就顧頭不顧尾,沒了錢就瞎生氣,成個什麼男子漢大丈夫呢!”

〇也作①〔顧前不顧後〕。《紅樓夢》三四回:“薛蟠道:‘你只會怨我顧前不顧後,你怎麼不怨寶玉外頭招風惹草的那個樣子!’”②〔顧腦袋不顧屁股〕。浩然《能人楚世傑》一三:“老媽見兒子的神色安然,聽兒子說得有根有底,也就不好再硬攔擋給他添不乾淨了,還勸媳婦說:‘他不是個顧腦袋不顧屁股的人,就由他去吧。’”③〔顧臉不顧屁股〕。劉紹棠《青枝綠葉》六:“你這傢伙真偏心眼,一心撲在棉花上,就不去照看高粱……你是顧臉不顧屁股。”④〔鑽腦袋不顧屁股〕。馮志《敵後武工隊》二一章五:“大妹子,你雖沒見過我兄弟,總有個耳聞,他可不是那鑽了腦袋不顧屁股的人。”

【瓜菜半年糧】(慣)見“糠菜半年糧”。

【瓜兒多,子兒少】(慣)

又嫌瓜多,又嫌瓜子少。形容人說三道四,百般挑剔。《醒世姻緣傳》二回:“俺婆婆合我算記,說要揀一個沒人上廟的日子,咱到廟裡磕個頭,也是咱合娘娘做一場鄰舍家。他聽見了,瓜兒多,子兒少;又道是怎麼合人擦肩膀,怎麼合人溜眼睛……廟倒沒去得成,倒把俺婆婆氣了個掙。”

【瓜兒戀秧,孩兒戀娘】(諺)

【瓜兒只揀軟處捏】(慣)

比喻專門挑軟弱者欺負。《金瓶梅詞話》五九回:“俺貓在屋裡好好兒的臥著不是,你每亂道怎的!把孩子唬了,沒的賴人起來,瓜兒只揀軟處捏,俺每這屋裡是好纏的。”

【瓜果之生摘者,不適於口】(諺)

指瓜果沒有成熟就摘下來吃,不會有好口感。比喻時機不到、條件不成熟,事情就難以辦好。《聊齋志異·胡氏》:“先生達人,當相見諒。以我情好,寧不樂附婚姻?但先生車馬、宮室,多不與人同,弱女相從,即先生當知其不可。且諺雲:‘瓜果之生摘者,不適於口。’先生何取焉?”

【瓜好吃不講老嫩,人對眼不講醜俊】(諺)

對眼:閤眼,合意。瓜只要好吃,老的嫩的無所謂;人只要對眼,醜的俊的不在乎。指人與人的結合,貴在情意相投,不在俊醜。張作為《原林深處》上二章:“常言:‘瓜好吃不講老嫩,人對眼不講醜俊。’漫道他只是臉上負傷,就是缺腳少手,我也不嫌。”

【瓜皮搭李皮】(慣)

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把毫無關聯的人或事強拉在一起。元·韋居安《梅詩話》卷中:“時有無名子作詩嘲之曰:‘和靖當年不娶妻,只留一鶴一童兒。可山認作孤山種,正是瓜皮搭李皮。’”

〇也作①〔瓜皮搭李樹〕。元·韋居安《梅詩話》卷中:“俗雲以強認親族者為‘瓜皮搭李樹’。”②〔瓜皮搭柳樹〕。《西湖二集》卷一九:“你這該死的賊囚,瞎了眼,俺可是與你一類之人?瓜皮搭柳樹,你做了春夢,走錯了道兒。”

【瓜熟要落蒂,兒大要自立】(諺)

蒂(犱ì):瓜果等與莖、枝相連的部分。瓜熟了,瓜蒂就自然脫落;兒長大了,就必須自我獨立。指兒女長大成人,就不可再依靠父母生活。唐宗龍《獅子巖》:“孩子啊!瓜熟要落蒂,兒大要自立。這片山林就是當爹孃的留給你們的財產呀,我們要到別的地方去啦!”

【瓜熟自落蒂,水到自成川】(諺)

川:河流。瓜熟了,瓜蒂自然就掉落;水湧來,水流自然就成川。比喻時機到來、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辦成。明·袁于令《西樓記》二九出:“爺成了事呵,賽登科中舉。也虧爺好心性,得有今日。看得熟鴨蛋,伴得小娘眠。瓜熟自落蒂,水到自成川。”

〇也作〔瓜熟蒂自落,渠開水自流〕。李金江《希望的田野》八場:“你一舉成全了兩對好夫婦,可算是瓜熟蒂自落,渠開水自流!”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諺)

履:鞋。冠:帽。到瓜田裡,不要彎下腰去提鞋,免得人說你偷瓜;到李樹下,不要伸手去整帽,免得人說你摘李。指處在容易引起懷疑的環境,要儘可能避開嫌疑。《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警世通言》卷一六:“使不得!第一家中母親嚴謹;第二道不得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要來張勝家中,斷然使不得!”《金石緣》一九回:“雲程道:‘既非妖魅,男女有別,此是我的書室,難道不怕旁人議論麼?古語云: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怎麼獨自睡我書房?’”

〇也作〔瓜田不躡履,李園不正冠〕。漢·劉向《列女傳》卷六:“妾聞玉石墜泥不為汙,柳下覆寒女不為亂,積之於素雅,故不見疑也。經瓜田不躡履,過李園不正冠。妾不避此,罪一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