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的歷史名稱由來……

“湘潭”之名也稱為“蓮城“來源於它的地理特徵.一湘潭因境瀕湘水,境內有昭潭而得名,而湘潭兩字都有水。二說為此地因處湘江之曲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說則更廣為接受,即得名於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實際為湘江中較深的一段,但因為傳說中與周昭王的聯繫而頗為有名,以至於作為一個主要地理特徵自唐朝起賦名其所在的地域為湘潭縣。自唐移湘潭縣治於洛口(今湘潭縣易俗河鎮)基本確立今湘潭市區和湘潭縣的境域也有1250年了。湘潭境內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遲在距今5000年前。

因瀕臨湘水故名。晉懷帝永嘉元年(307年)八月,又設湘州於此。從此,成省相當於一級的道府,一直到今日,其實,湘水地名的來源十分古老。“湘”字最早出現在《楚辭》中,《史記》裡更是有“食湘波之魚”、“浩浩沅湘兮”的語句。湘字最初是從相字發展而來,是較有考有據的。相即看管幫助之意,各種訓詁學和辭義學多作此解釋。商代武丁有子封於相,北魏於此建相州,即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周時戰亂,相人一部分南逃至河南、湖南等地,所以在河南上蔡、湖南都出現了湘水,從而也為湖南帶來了湘學的地名——湘君和湖山——周代追稱的名號。相人後來融入土家族,並轉稱為姓向了。 湘潭地形較低凹,成潭,故稱其為“湘潭”

湘潭物華天寶。這裡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因盛產湘蓮而被稱為“蓮城”。湘蓮:“湘蓮”長在河裡,而整個洣水是一條沒有任何汙染的河,兩岸農民精心料理,生長出蓮子遠比各池塘死水裡產的蓮子更具特色。洣河蓮子粒大、皮薄、肉質潔白,味道甘甜,是一種上等大補的綠色食品。同時洣河湘蓮也是衡東的一種特色旅遊資源,春末可靜觀荷葉出水,夏季萬畝荷花香飄兩岸,秋天則可摘蓮挖藕,其樂無窮。總之呢,就是湘潭是因為盛產湘蓮而叫蓮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