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無間道》與《新世界》這兩部電影,是我在我心中犯罪題材最經典的兩部影片,它們都取材於“臥底”這個主題,但是卻走向了兩個完全不同的道路,無論從表現手法,還是核心思想都截然不同。

這兩部優秀影片的異同點,也正是中韓兩國導演,在對於“臥底”這個處於黑白之間的職業的一種不同看法。

電影是靈魂的藝術,一部優秀的影片能夠觸動人的內心,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兩部電影。(本文只討論無間道1)

《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故事結構

首先在敘事方法上,這兩部電影便不同,《無間道》是一部雙雄片,臥底在警察局的劉建明(劉德華)與臥底在黑幫的陳永仁(梁朝偉),形成了一個黑與白對決的局面。

《新世界》則是一個單主角影片,是從李子成(李政宰)的個人視角去敘述故事,我們通過他的視角去感受在他黑幫臥底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矛盾與危險。

但是,從整個電影的人物構成上,兩部電影都由四個男人來撐起的故事結構,可以說女性角色在這兩部電影中都是點綴,可有可無。

而這四個男人分別代表了:臥底、影子、正義、暴戾。

《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臥底:

陳永仁和李子成都是優秀的青年警察,陳永仁是因為有著突出的反應與洞察力,能夠在與教官短短的間中記住了桌上有幾個檔案袋,分別是什麼顏色排列,也觀察到警官穿錯的襪子。

這也預示了他的臥底生涯將會險象環生。

李子成能當臥底的原因則比較簡單,是他華裔的背景,這也說明的他一開始當臥底的目標就非常的明確。

他們之所以在臥底生涯中充滿了矛盾,是因為他們都沒有經歷過太久的警察生涯,對於警察這個身份在無邊無際的黑道生活中感到漸漸模糊,我到底是“黑”還是“白”?

陳永仁的臥底生涯,是走一步看一步,在無盡的打鬥中摸索出路。雖然身邊有“傻強”這麼個朋友,但是用電影的臺詞說:“傻強”是傻的嘛。

他沒有對傻強付出太多的情感,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在黑暗中向著警車敬禮。

《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李子成呢,在我看來他個人的能力在電影前半段沒有陳永仁表現的那麼出彩,他更多是跟隨自己的使命,上級安排做什麼就做什麼。

但是他的運氣很好,在剛開始臥底生涯時就遇到丁青(黃政民),兩個人之間結成羈絆,一步步走到權力中心,沒有陳永仁那麼的孤獨。

《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影子:

《無間道》中,劉建明同樣也是臥底,他要面對的問題與陳永仁是一樣的,他在警隊的生涯甚至更順利,一步步升任督察。

但是他代表一種“模糊的惡”,雖然在警隊中表現優異,也破了很多案子,本質依然是“惡”。

即使他也有著出色的個人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他作為黑幫方臥底掌握著大量的信息資源,才幫助他屢立奇功,“惡”永遠是他的底色。

警隊不止他一個臥底,但是能把雙重身份利用的如此好的,唯有他一人。

但是劉建明內心更加惶恐,相對陳永仁的坦蕩,再多的破案也無法抹除他“惡”的本質,所以他一度要脫離這個身份,甚至不惜殺人。

《新世界》中的丁青卻完全沒有這個顧慮,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黑道,為什麼說他和劉建良一樣是“影子”呢?

如果說,劉建明是陳永仁的“倒影”,丁青則是李子成的“身影”,他倆關係是獨一無二的,丁青甚至願意為對方付出生命。

哪怕李自成是他的下級,對李子成也是非常尊重,出國也會給李自成帶禮物,這種感情是貫徹始終且發自真情的。

丁青的電梯一戰,是整部影片的高潮,在此之前,丁青更多表現的是一種謀略上的睿智,而在電梯這場戲中,將丁青整個人物豐滿了起來,有些玩世不恭,頭腦聰明卻又極為強悍。

《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雖然丁青在電影中的戲份不如劉建明那麼多,但是卻非常的奪人眼球,他給人一種巨大的力量以及莫名的信任感。

丁青這個角色的立體感,促使得整個故事變得更加順暢與豐滿。

正義:

這兩部電影中,對正義的表現是不同的,《無間道》中的黃sir(黃秋生),代表的是絕對的,從過程到結果的正義,他的目標只有一個——打擊犯罪。

《新世界》的姜科長則是一個只追求結果正義的人,他不在乎手段,試圖策反黑幫內部人員,不在乎手下的感受,也不是要毀滅黑幫集團,只要是控制在可控範圍即可。

姜科長與劉建明是相似的,劉建明是“模糊的惡”,他則是“模糊的正義”,在觀眾看來,他一直都不擇手段去達成正確的目的。

我認為這是導演對正義的一種理解,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貫徹“絕對的正義”,姜科長是一個蝙蝠俠這樣一個“黑暗英雄”式的人物。

《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可是,問題在於:這種模糊,會讓人誤解,這種正義,勢必會有所犧牲。

所以,陳永仁和李子成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暴戾:

這兩部電影“暴戾”的代表,都是我最喜歡的角色,韓琛(曾志偉)與李仲久(樸聖雄)都極富魅力,將“絕對的惡”發揮到了極致。

韓琛在警局吃盒飯的這場戲,將一個毒梟的囂張與戾氣展現的淋漓盡致,他信奉“一將成名萬骨枯”;他需要過多的言語,在警局依然可以把盒飯吃的香噴噴的,也可以瞬間翻臉,在警局把飯盒全打翻。

他的威脅不動聲色,卻極為危險:

“我看見你的牌了。”

“你見過有人去殯儀館和死人握手嗎?”

《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與韓琛的陰沉相比,李仲久則是一種徹底的“霸道”,他不在乎集團那些所謂元老,“你們選我的報酬就是可以保命。”

韓琛是一位梟雄,李仲久則是一名豪傑、

即使被人利用,他也要殊死一搏,“那就讓我成為那把刀”

李仲久知道後果是什麼,但是他不在乎,困獸猶鬥。

無間道——命運的禁錮

《無間道》的來自於佛教的教義:“通往無間煉獄的道路——無間道”,無間煉獄又名阿鼻地獄,是八大地獄的最底一層,地獄最苦處。

同樣引用佛教教義的還有《天龍八部》,天龍八部表現的是:“眾生皆苦,皆有求不得。”而《無間道》表現的則是:“出賣別人的人,都不會有好的結局。”

“佛曰:受身無間永遠不死,壽長乃無間地獄中之大劫。”——《涅盤經》 第十九卷

從陳永仁的死就可以看出來,導演本來就沒有想表現正義一定會戰勝邪惡,更多是一種理想主義中對絕對正義的思考。

《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香港是一個講“法治精神”的地方,香港在1843年英屬殖民地時期,明確規定了英國的法律沿用於香港。

我們都知道英美的法律是非常追求“程序正義”的,但是臥底這個職業,本質上是違背“程序正義”的。

因為臥底這個身份不符合“看得見正義”,所以在很多香港影視作品中都圍繞臥底這個題材進行討論與思考。

香港的黑幫傳統來自於歷史悠久的“洪門”,洪門的進門十條幫規明確規定了:

“不得私做眼線,捉拿自己人,即有舊仇宿恨,當傳齊眾兄弟,判斷曲直,決不得記恨在心,萬一誤會捉拿,應立即放走,如有違背,五雷誅滅。”

所以臥底不但“看不見”甚至“見不得光”,否則將會帶來生命危險。

臥底只能走在暗無天日的黑白邊界中,在法律與幫會的世界都得不到認可,而為的正是那個“正義”的結局,誰也無法想象要付出多少。

支持陳永仁的,是黃sir這個始終貫徹絕對正義的榜樣,讓他能在孤獨的世界感受到一絲溫暖,當黃sir犧牲後,陳永仁的結局就註定了,同時也解脫了。

而劉建明呢?他恰恰符合了關於無間地獄的最可怕之處——“永遠不死”。

《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活著的他進入了一個死局,永遠飽受內心的煎熬,永遠擔驚受怕,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出現什麼人,把他的真面目揭開,也引出了《無間道3》的故事。

就像電影裡劉建明說的:“以前我沒得選擇,現在我想做個好人。”

新世界——人性的反抗

《新世界》要表達的則是一個不同的觀點,韓國在結束日據時代後,緊接著迎來的是在美國控制下的時代。

韓國在1997年金融危機時,必須通過向美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借錢才能度過難關,這世界上也是美國進一步控制韓國經濟的方式。

韓國的黑幫,是財閥的代表,不再是一個遵從傳統,有著古老價值觀的組織,所涉及的生意也不再是偏門、看場這些灰色地帶,而是開始涉足房地產、娛樂圈、金融這些陽光下的行業。

《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韓國無法對財閥黑幫貫徹絕對的正義,基於社會形式,他們不得不採用綏靖政策。

這是一種對罪惡無能為力的無奈之舉,也導致了信仰的崩塌。

姜科長可以帶給李子成正義的觀念,卻完全無法給與李子成信仰,臥底的生涯,李子成眼睜睜看著所擁有的離自己而去,自由、兄弟、同事、孩子。

雖然陳永仁抱怨過,“三年之後又三年,三年之後又三年!”

但是依然在與黃sir的交往之時,保持了一個對警察身份,對正義的嚮往。

而李子成不行,姜科長不但對他的承諾沒辦法完成,甚至最後的計劃是與真正的黑幫成員合作,讓李子成成為一個永遠的臥底,永遠活在黑暗裡。

在他的眼裡,“模糊的正義”再也看不清了,隨著丁青的死去,在彌留之際對他說:“兄弟,如果我活著,你該怎麼辦?”用自己的生命為已經沒有活路的李子成打開了一扇通往生存的門。

如果沒辦法貫徹底的正義,那麼我就走向絕對的惡。李子成如是想。

這與《哪吒:魔童降臨》中說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一樣的,當大道逼迫一個人沒有路可以走,那麼人性將會自我覺醒,緊接著會反抗。

從故事的暢快淋漓方面來說,《新世界》要勝過《無間道》,李子成將所有的障礙都掃除了,他不願再受命運的左右,也不願再待在黑與白的邊界。

《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如果說《無間道》要表達的是命運對人的束縛,那麼《新世界》則是對人性的洞察。

兩部電影的配樂,也呼應了這兩部電影的核心觀點,《無間道》的主題曲平緩而悠長:

誰能改變,人生的長度,誰知道永恆有多恐怖。

更多的表達是對命運的無奈與悲涼。

《新世界》的主題曲《Main Theme》深邃中帶著肅殺,正如臥底們的人生,在刀尖上跳舞,孤獨中生存。

整個影片中,李子成都沒有發自內心的笑過,唯有在結尾,回顧當年與丁青結識的故事,才有了笑臉。

《無間道》與《新世界》: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你會如何選擇?

結語:

這兩部電影,在我心目中都是該類型的神作,不分高低。因為正是分別表達了不同的觀點。而這兩種觀點代表了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這兩種背道而馳思想。

從理想上來說,我理解陳永仁,為了理想為了正義,做出犧牲;從人性上來說,我想做李子成,在生死存亡之際,不願被命運左右。

正如《新世界》丁青所說:“心要狠一點,才能活下去。”


我是Mars的寫字檯,我相信文字的力量,我也相信微小的聲音可以改變世界。

如果大家喜歡本文,請關注、評論、轉發支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