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導 讀:隨著社會的進步,原來大拆大建的方式在城市核心區已經不再適用。而微循環、有機更新的模式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和運用。北京西城區政府聯合社會力量,按照北京首都功能定位,通過政府主導、企業示範、社會力量參與、本地居民共建的新模式,在保持獨具一格的衚衕肌理和老北京傳統的四合院居住片區原有居住功能屬性不變的情況下,為“白塔寺再生計劃”,制定出人口調控策略、物質空間更新、基礎能源提升、公共環境再造、培育文化觸媒和區域整體復興的實施路徑。

一、白塔寺地區:複雜多樣的老城區

從阜成門內大街望向兩側,白塔寺片區的老城肌理和金融街的辦公樓宇對比鮮明。一路之隔,北京的兩面清晰可見。作為北京老城2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之一,近些年來,白塔寺片區如何保護、更新古院落和衚衕的話題一直被各界探討。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白塔寺歷史文化保護區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總佔地面積約為37公頃,與國家金融中心——“北京金融街”僅一街之

隨著人口增多、社會變遷,區域內眾多的私有院落由一戶變為多戶,直至轉變為如今的“大雜院”形態。這些雜院由於缺乏有效的維護和配套的市政設施,難以承載越來越大的老城人口壓力。相比於規整、宏大的四合院,這裡的院落面積有限、形態各異,整體的肌理也相對細碎,但卻真實反映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起居模式。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長期以來,院落加建、垂直加建大大影響了這裡的衚衕風貌

二、轉機:白塔寺再生計劃

2015年,“白塔寺再生計劃”改造方案正式啟動,計劃提出了一種新的老城保護更新模式。微循環、微更新是該計劃遵循的基本理論框架,不僅最大限度的還原歷史文化街區傳統風貌、同時還塑造了高品質的城市公共空間。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白塔寺再生計劃做了五個層面的工作:人口調控、院落更新、基礎設施更新、街區環境改善以及開展社區營造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與傳統舊城改造相比,白塔寺的更新有哪些特別之處吧!

動態的“微循環、微更新”

據悉,白塔寺再生計劃的目標是騰退15%的院落,涉及300多戶居民,近1000人。為什麼騰退15%院落?在主導者看來,這15%的院落的作用相當於一個引擎和發動機。

城市更新也是一樣,一個區域之前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和生態系統,要靠它自發地更新、升級很難,一定要有一個外力干預,相當於“種子”,這些“種子”有了一個變化之後,再帶動周邊主體自變。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白塔寺再生計劃項目採取自願騰退原則,整院騰退,退出的院落可以實現整體規劃更新,得到有效利用(點擊查看

院落更新試點,帶動區域再生

白塔寺區域地處北京傳統四合院聚集的老街區,也是這個古都保留的最後幾個低建築群居民區之一。2017年到2018年,五個層面的工作交叉進行,院落更新是這個階段的重點。將自願騰退的居民小院交到專業建築設計師手中,啟動一系列建築案例研討活動及“小院兒更新改造”試點項目實施工作。通過設計手法、新式材料等,重新整合空間,實現功能疊加與摺疊,以適應現代城市生活需求和人的不同需求。

同時,“白塔寺再生計劃”通過院落更新國際方案徵集大賽廣泛徵集改造方案,以部分小院的改造更新示範,改善百姓生活品質,引領居民應變現代生活方式,為社區注入新的活力,帶動區域的更新和再生。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四分院更新示範——宮門口四條24號院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共生院更新示範——宮門口四條36號院

“聯合連片”試點更新

“聯合連片”更新試點項目以青塔片區及宮門口頭條片區作為試點範圍,是在北京舊城人居環境碎片化和高密度的現狀挑戰下,提出基於“院落”和“開間”等微觀操作單元的精細化規劃、設計和管理模式。該模式充分尊重現有產權邊界和相關規劃管控條件,以儘可能不新增建築面積,不改變體量風貌,不侵佔公共空間為前提。從社區上“聯合”、從空間上“連片”,面向全產權類型,帶動居民和院落參與舊城更新,就地改善,以實現片區的整體形象和居住品質提升為目標,總體原則是保持片區院落格局不變,提升舊城整體風貌。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聯合連片”試點更新模式

人文再生,重塑鄰里關係

社區共建共享、居民參與也是“白塔寺再生”項目的亮點之一。在更新工作中,項目通過品牌建設提升、社會組織引導、居民意願主導、實施主體示範等方式開展白塔寺地區的社區營造工作,讓居民能夠以主人翁的身份傳遞地區共同理念和價值,主動參與到舊城保護更新,最終實現自下而上的自組織治理,並尋求自上而下的層級治理和自組織治理的平衡。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品牌建設及推廣,使社區居民產生社區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地區榮譽感,同時凝聚區域文化力,增強居民社區文

在社區營造工作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白塔寺街區會客廳”了,這一別致的“社區服務中心”既是老中青三代人交流的共享空間,也是大家瞭解北京胡同文化的聚集地,“新鄰里關係”的建立突出了設計在社區建設中發揮的作用。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衚衕居民在“白塔寺街區會客廳”中聊天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白塔寺街區會客廳每一天的安排被寫在小黑板上,遊客偶爾經過也可以進入駐足,但是更多時候這裡是街坊們聚會

白塔寺街區會客廳是白塔寺街區人文新改造後的公共空間,供銷社的物件重現也是老街坊記憶再生的一部分。居民們閒暇時可以聚集在這裡嘮家常,包餃子,做菜,看老電影……衚衕居民的童年裡有著白塔寺相關的記憶,那也是他們如今想起來仍然覺得溫暖、安靜、有趣的地方。

城市更新系列 | 白塔寺再生計劃,探索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模式

走進這間“白塔寺街區會客廳”就彷彿穿越回上世紀80年代的老北京

結語

“白塔寺再生”計劃,是立足於挖掘白塔寺歷史風貌保護區的歷史文化內涵之上的老城更新項目。“微循環、微更新”的改造模式,為城市升級和社區復興開闢了一條新的發展之路;以人為本理念下的社區營造,吸納關注舊城平房區改造的社會力量融入,開拓品牌推廣思路,凝聚了區域文化力,增強了居民社區文化意識,能夠促進居民自發、自覺、自主地參與到社區管理之中。這一“白塔寺再生”不僅僅是一片老城的重生,更是老城鄰里關係的重新相連,在新時代和舊溫暖之間,為居民尋覓一種平衡,也探索了老城更新的多樣可能。

感謝北京華融金盈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提供相關資料

本內容由詳細規劃處(城市更新處)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