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笔试只剩14天!这位考上的同学有话要说

国考笔试只剩14天!这位考上的同学有话要说!

对于初次接触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来说,备考经验不足,难免会走写歪路,就需要借鉴历年考霸或牛人的经验之谈。现为大家总结了一位已经考上公务员的人士的经验之谈,供考生参考,以助考生公考一臂之力。下面看看该考生具体有怎样的经验分享给你:

对于申论,我觉得应该有下面几个点要注意

1、不怕累,不怕写

申论看看答案和自己写一遍,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自己随便写几个关键词,然后看下答案,感觉上似乎已经明白了,但动笔答题会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即便看了答案,完整写出来的时候,还是会有难以下笔的感觉。

所以申论想要高分,就不要怕累,只管写下来。刚开始练习的时候,不要管对错,先写一遍,对照答案,改了再写,多写几遍,慢慢成绩就提高了。不光小题,作文也是一样。不用觉得,作文就算写了也没人给我改,也不知道自己水平怎么样。其实你会发现,写多了,写熟,很多事例、观点、表达方式都可以通用,只不过是换个角度看罢了。多写几篇,作文也就不怕了。

2、看清题目,回归材料

回归材料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小题一般不会,但作文就经常出现脱离材料的情况了。没能理解各篇材料围绕什么中心来写的,仅根据题目自由发挥,抄点材料作为论证,这样的作文分数一般高不了。

举17年国考的例子来说,作文要求写“学习水的智慧”,考试的时候我就直接脱离了材料,写个人应当学习水的哪些品德。不过这也不是自己要脱离材料,而是当时能力有限,根本就不知道几个材料的关联在哪,核心是什么。而这篇作文应当站在城市管理的角度,向水学习,如何治城。这才是这么多篇材料共同指向的主题,也是出卷老师想让我们思考的地方。

3、自古深情难留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写了一两篇后,我就把自己的作文模式确定了:

第一段大背景引入主题,第二段意义、必要性或危害,接下来三段,每段一个分论点加一小段论证,最后结尾。

文章结构其实也就几种,套路作文的问题不是出在文章的结构,而是在内容上。不管什么题目,都是那么几句名言或诗词然后加些不痛不痒的内容,体现不出对材料的思考和理解。

4、万变不离其宗

小题题型再怎么创新,其实也离不开概括题、综合分析题、对策题这几类。无非是新题新要多注意下格式。平时把三大类题型都答顺了,再新的题目也不用害怕。

概括题的核心是在有限的字数内做到全且准确,首先要能做到根据材料快速确定答题向,是根据主体(政府、社会、利益相关方)进行概括归纳;还是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或者是行为(主体、表现、过程、结果)。其次还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热词或者高度概括作用的专有名词,像“公共服务资源、空巢、改革红利、共享……这些词可以让你的答案简练并且上档次。对于材料中的句子要能够拎出重点,答案多采用动词+宾语的形式,简化字数。

综合分析题,大思路可以按照是什么(定义、解释、本质),为什么(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重要性等),怎么做(高度概括的对策)去回答,不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策题,可以好好研究下钟君老师的万能八条,万能八条确实挺万能,关键是你会不会灵活运用和根据材料对万能八条进行扩充和展开。用得好,答案会比较完整,用不好也容易给人感觉套路化。

5、特别注意

不管字写的如何,一定要写工整!卷面一定要看上去整洁,最简单的办法,用标准答题卡自己模拟考一次,再把答题卡用手机拍下来,如果您用手机看,卷面上每个字都能清晰辨别,就算过关了,如果是字认不清,那就还得训练工整度。字的工整度会极大影响考官的阅卷心情,请一定要重视!

国考笔试只剩14天!这位考上的同学有话要说

你是金子,总要发光,所以风雨兼程吧!时光易浪掷,劝君多珍惜。今日长缨在手,今日缚住苍龙。备考的道路并不平坦,但行之既久,心中却是一片喜悦,希望大家都能够考上理想的岗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