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第45步兵师曾征服法国,为何却被布列斯特要塞阻挡一月?

二战历史中,德国对苏联不宣而战,数百万部队兵分三路而出。猝不及防之下,苏联被打的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然而在苏联边境要塞布列斯特,德军却反被阻拦一个月之久,部分苏联官兵甚至抵抗到了七月底还有枪声。那么这些苏军士兵,是如何坚守了如此之久的呢?

一、布列斯特要塞

要了解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我们首先就要了解布列斯特要塞本身。布列斯特要塞兴建于1830年,是在布列斯特老城建造的。

因为布列斯特老城位于白俄罗斯和波兰交界处的布格河东岸,且本身连接了华沙与莫斯科以及立陶宛与西白俄罗斯、西乌克兰的交通要道上,所以这里一直都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德军第45步兵师曾征服法国,为何却被布列斯特要塞阻挡一月?

而在1830年,沙皇俄国为了保卫这里,就在这里构筑了野战工事,并在1833年将民众迁移到现在的布列斯特城的位置上去,然后将这里改建为了一个永备工事。这座要塞位于穆哈维茨河和布格河两河支流及渠道分割成的4个小岛上,由中央工事和3个桥头堡组成。

而中央工事是一个环形结构,非常封闭,直径为1.8里,易守难攻,也是布列斯特要塞的核心所在,位于西布格河与穆哈韦茨河分叉的两条支流形成的小岛上。距离布列斯特中央车站约5公里;华沙约180公里;莫斯科约1000公里。 其建筑主体作星形,至今仍保存完好。周边则是一些军队营房和另一些防御设施。

德军第45步兵师曾征服法国,为何却被布列斯特要塞阻挡一月?

因为它的特殊性,这座要塞在沙俄时期,就非常受重视,经过了多次翻修和扩建,最后有了今天的样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该要塞落入波兰之后,后在1939年被苏军收回。

因为这时波兰已经被德国征服,所以德国和苏联之间就没有了缓冲地带。在新的国境线筑垒地带没有完成之前,这座要塞,就成了苏军在布格河上一座重要堡垒。

当时部署在这座要塞的守军有9000多人左右,其中包括了红军正规军,边防军和内务部队。主力分别来自三支部队,驻守部队分别隶属于伊万·西多罗维奇·拉萨伦科将军指挥的第6步枪师、米哈伊尔·帕普西-夏普科上校指挥的第42步枪师、苏联边防军第17边境警卫队以及其他小型单位(包括野战医院及医疗队),要塞内还有300户守军眷属居住。

德军第45步兵师曾征服法国,为何却被布列斯特要塞阻挡一月?

当时德军制订巴巴罗萨作战计划时,对布列斯特要塞做了详细的侦查,这是因为中央集团军群必须快速越过布格河,而布列斯特要塞就如鲠在喉。

从地形上可以发现,布列斯特要塞的北部是森林,南部是看不到边际的普拉特沼泽地带,只有布列斯特要塞才适合德军突破推进。而在6月22日,进攻就会开始,所以德军力求以最快速度突破这里。

二、布列斯特要塞之战

而不幸的是,因为在1941年6月21日是周六,军官去休假了,部队主力也大多不在要塞内,绝大多数兵力都已经去了后方的布列斯特市内集训去了。

所以实际上还在要塞里的只有三千人左右,且有相当一部分是非战斗人员。所以在6月22日遭到攻击时,守军被打的措手不及。德军为他们准备了十二个炮兵分队和九个六膛火箭炮连,铺天盖地的炮击让守军陷入了慌乱之中。

德军第45步兵师曾征服法国,为何却被布列斯特要塞阻挡一月?

而要塞外的德军对此非常满意,他们自认为他们已经取得了胜利,所剩下的就是对苏军发动一次突袭。但这次冒失的进攻很快遭至了失败,部队损失惨重。残垣断壁中冲出了无数的苏联人,将进攻的德军步兵按在地上暴打一顿。

此时苏军只有少数人拥有武器,剩下的人抄起板凳或是砖头冲过来的,但德军面对苏军的白刃战根本不能抵挡,遭到痛击的德军不得不仓皇逃出要塞。

负责进攻要塞的是德军第四十五步兵师,前身是奥地利陆军第四师。在波兰战役该师十三天前进了四百公里,整场战役仅阵亡158人。在法国战役里该师强渡了马恩河,并第一个进入巴黎。这次将进攻任务交给他们,也是德军下了血本。显然,他们是寄望于这支部队能快速攻占要塞,为德军打开通道。

德军第45步兵师曾征服法国,为何却被布列斯特要塞阻挡一月?

然而该师师长奥利兹·史莱普悲观的发现,苏联守军十分强大。仅仅第一天的进攻就让该师阵亡了281名士兵,还不算受伤的人。

到了24日,他已经阵亡了381名士兵,伤者估计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以上。这不由得让他大失所望,因为他原本预想的是一场快速的胜利,但现在他却发现战斗进入了僵持状态。

他在对德国最高统帅部的电报中这样描述道:“我们根本不可能只靠步兵在这里推进,因为高度协调的步枪及机枪火力被设置在要塞深处的阵地中,马蹄形的中庭会摧毁任何靠近的人。依我看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就是透过断粮与断水来迫使守军有条件投降。我们已经准备好要用任何方式逼迫他们就范……我们提供的条件被他们拒绝了……

德军第45步兵师曾征服法国,为何却被布列斯特要塞阻挡一月?

从这份电报,我们不难看出,第45步兵师遭到了严重的损失,进度异常缓慢。要知道,他们拥有守军没有的一切,无论是弹药,还是充沛的兵员,亦或是技术兵器的支援,他们都远远超过了那么,这个战功卓越的德国第45步兵师,到底是因为什么,受到了如此的挫败呢?

三、顽强的苏联守军

事实上虽然布列斯特要塞守军中高层军官大多不在,但是少数留下的军官在此时发挥了作用。在遭逢剧烈损失后,苏军立刻行动起来,尽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苏军很清楚,他们必须战斗。并各自抢占了有利位置,对德军进行阻击。根据资料,我们可以确认当时在现场的指挥人员如下:

边防军中尉基热瓦托夫、陆军波塔波夫中尉、团级政委福明、祖巴乔夫大尉、尼古拉·切特恰巴科夫中尉、安纳托利·维诺哥拉多夫中尉、警察主任费奥提尔·库奇卡洛夫、彼得·米哈伊洛维奇·加夫里洛夫少校。

德军第45步兵师曾征服法国,为何却被布列斯特要塞阻挡一月?

其中加夫里洛夫少校是对局势最有了解的人,战前他就担忧部队容易遭到合围,并积极要求部队做好战斗准备。而福明政委原本应该在21日离开,准备回家看看亲人。

但因为没有火车票,所以无法离开,只能留在要塞,等待次日离开。这些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离开要塞的军官起了大作用,虽然说他们现在和所指挥的部队被德军割裂在了要塞各处,但是却意外的保证了部队都能得到有效的指挥。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注意到,守军所依托的是坚固的要塞,这些要塞虽然已经老旧,但它的城墙依旧是坚固的砖石结构,并且还被苏军用钢筋混凝土加固过。

德军的轻武器和普通的火炮其实很难对要塞结构造成巨大的破坏,即便对要塞的建筑造成了破坏,往往也不能立刻将其摧毁。这样守军就可以从容的依托要塞本身进行战斗,而作为一个要塞,它的内部通道其实非常发达,守军很容易就能转移到另一个地点去。

德军第45步兵师曾征服法国,为何却被布列斯特要塞阻挡一月?

而要塞结构本身,就意味着它在设计之初,就考虑过如果要塞外围遭到攻破,敌人冲进要塞的问题。所以要塞的设计本身,在其内部就不缺乏制高点和火力点,而且设计上异常坚固。

比如说中部堡垒本身的营垒墙壁有两米后,墙壁上遍布射击孔,可以让守军在有掩护的情况下对敌人开火。而中央堡垒的核心地段有一座圣尼古拉大教堂,这座大教堂在1856年建造,耗时23年完工。

它不仅仅是中央堡垒最高的建筑物,也是一个异常坚固的火力支撑点,任何进攻这座教堂的人,都必须面对万弹攒射的壮观景象,而他们对建筑本身的攻击则微不足道。

德军第45步兵师曾征服法国,为何却被布列斯特要塞阻挡一月?

而涡轮要塞和捷列斯波尔要塞本身就是布列斯特要塞的主要屏障,这里不乏沙俄时代的教堂和修道院、这些建筑结构都是砖石制造,非常坚固,因为本身就是要塞防御的一部分,所以在火力配置上都做过优化设计。至于北部的科林要塞,因为原本是老城区,所以这里有很多石质建筑,也异常坚固。

德军第45步兵师曾征服法国,为何却被布列斯特要塞阻挡一月?

在这样的防御下,守军只要不内部瓦解,那么显然敌军就必须花费巨大的代价来攻破它。而很不幸的是,苏军在1941年虽然进攻能力差,但是在防守上却异常的顽强。

尤其是对于守军而言,布列斯特要塞就是他们的家园,为了捍卫家园,这些苏军官兵愿意为它流干鲜血。再加上加夫里洛夫少校和福明政委等军官的存在,非常有效的制止了混乱,并整合守军,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德军在这里遭到挫败,不得不与苏军血战月余这件事了。

德军第45步兵师曾征服法国,为何却被布列斯特要塞阻挡一月?

结语

尽管在6月30日,德军在投入大口径臼炮和重型炸弹后,对外宣称攻破了堡垒。但实际上,苏军在此地坚守到了七月底。加夫里洛夫少校在7月12日还在顽强抵抗,直到7月24日被俘为止。

而到了七月底,布列斯特城的民众还能听到,要塞方向传来的枪声,甚至有传说到了1942年4月份,还有一名守军官兵被俘。战后,人们也在这里发现了许多,战斗到最后一刻的苏军士兵在墙壁上留下的誓言。德军曾用一个月征服了波兰,也曾一个月征服了法国。但在苏联,他们品味到的只有失败的苦涩。

参考文献:《布列斯特要塞》

《布列斯特要塞的英雄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