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靈毓秀話濰坊:《方山情》



方山情

郭忠亮

青州名山眾多,方山卻是以其險絕勝而著稱,並以此贏得一席地位的。

金秋十月,秋風送爽。攜著一副登高探險,超越自我的迫切心境,在深秋成熟與收穫的芬香裡,進得山間。與先前腦海裡山區閉塞落後的印象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山川杳杳,長空湛藍,用再美的文字來形容山區的今天竟然已是無比蒼白,毫無意義。寬闊的柏油路要沒了不時的曲折與因地勢起伏而過山車般的提醒,還能感受到這是實實在在的山區的話,是決然無法相信已經真真切切地置身於大山深處的了。沿路周邊密林纏麓,藤葛盤繞,枝蔓垂吊,股股密林裡特有的味道撲鼻而來,那鬱郁蒼蒼的樹林,在清晨突破雲霧的朝陽映照下,顯得更加濃密,更加青翠,像碧綢綠緞,明麗柔潔,盡顯自然景觀的秀麗。高山深谷中,雲煙冉冉,薄霧流蕩。縷縷晨光射落到山間,叢林梢頭的時候,一種異樣璀璨的華彩,像流金耀眼,像珠寶璀璨,動人心魄。

鍾靈毓秀話濰坊:《方山情》

車輛遊弋在山嶺間,就好像陷在綠色的汪洋大海里,前後左右都是蒼翠濃郁的綠林,恰如波濤重疊,深邃無垠。時而傳出的鳥鳴聲,卻又忽隱忽現,忽遠忽近,更增加著密林的悠遠,深邃與無窮無盡……陶醉於“人在山中走,猶在畫中行”的絕妙意境中,意猶未盡裡,恍然間已至方山腳下。眼前呈現山勢險峻,立壁千仞,向上仰望,雖層層疊疊,顯得雜亂無章,卻是雄偉而壯觀。果然名不虛傳。

方山,位於青州王墳鎮。它西接富春山,東臨石門山風景區,北通神秘山寨,海拔660米,面積5平方公里,因頂部成方圓而得名。北、東、南三面懸崖峭壁,雄偉壯觀,令人驚歎不已。西面那條極難行走,彎彎曲曲,臨澗而修,依山而建的小路與山坡的樹林,花兒,植被連綿成片,直達山頂。

鍾靈毓秀話濰坊:《方山情》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我們之所以能夠親近山水,其實不在於山和水,而在於山水之間也!只有真正遊弋其間,才能找到痛過很久的傷痕的迴旋,也才能找到無以名狀的快樂。而面對艱險,正是需要山裡人的勤勞勇敢,堅韌不屈的秉性和靈性,撥開雲霧見青天,去體驗征服後無與倫比的收穫與充實來慰藉經常於熙攘的城鎮,迷幻的霓虹,繁忙中偷渡浮光,吵雜中暗度靜謐的那份失落感。樂山也樂水,愛感受更愛追求,品味心底久久醞釀的醇香。我們來了!

腳下如天梯般的臺階,身邊原生態的茂密樹林,眼前紅葉滿山,果樹飄香,陣陣秋風拂過,深吸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的清新空氣,沁人心脾,頓覺神清氣爽,豁然開朗,精神倍增。眾人沿著盤山小道,吁吁攀爬,半山腰間蔥蔥郁郁,放眼滿目皆翠,飄渺逸遠,薄霧朦朧繚繞,立生騰雲駕霧,飄飄欲仙之感。裸露的巖壁,峭石被燦爛的陽光映成它那特有的古銅色,與綠的樹,綠的草,豔的花互為相襯,顯得分外壯觀。晨曦下飄浮的霧氣像淡雅的絲綢,一縷縷纏在半山腰間,遠望整個山脈,雄渾壯闊,高高矮矮的灌木點綴其間,層層疊疊,參差交錯,透著一種嶙峋嵯峨的滄桑,大自然的鐘靈毓秀給人以無盡遐思。尤為驚奇的是那些懸空而臥的樹木,很難想象它們憑藉什麼力量不甘倒下,卻要攀高遠眺?灌木叢中,大樹底下那些鮮花野草雖顯得弱勢可憐,然不張揚,不顯擺,卻硬撐著羸弱的身子,為襯托和鋪墊自然風光,在季節輪迴中頑強地耗著時光。面對它們,自己作為大自然的鐘情者,生活的熱愛者,就該於感受到大自然給予豐厚的饋贈裡任時光匆匆與更迭,進而匯聚超越自我,澎湃向上的激情,才能遊刃於紛紛擾擾的大千世界,盡享人生之樂趣。

鍾靈毓秀話濰坊:《方山情》

沿途儘管風景如畫,流連忘返,但最值得留戀的還是那漫山遍野的紅葉。時值“霜葉紅於二月花”的季節,能如願以償,圓了觀看紅葉的願望,一睹其風采,也算不虛此行。

紅葉是秋天許多地方都有的,而方山的紅葉卻又是別有一番風韻的。通常外出觀賞風景,看過以後往往也像許多人那樣,有種不可不看,不必再看的觀感。想到跑那麼遠的路,弄得腰痠腿疼,腳板生泡,甚至還有悔不當去的心情。這回欣賞紅葉卻不然,山坡上下,左一片,右一片,愈是臨近,那紅色愈濃愈豔,在微風吹拂中,宛如一幅幅巨大的紅綢在飄舞,使人感到秋天的熱烈,興旺和美好。我想,即使那些喜歡感喟“梧桐落葉秋已深,冷月清光無限愁”的人,來到這裡,也會將那悲涼之感一掃而光。無怪乎人們都那麼喜歡紅葉呢?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以紅葉為題材寫下了情懷充溢的詩篇。誰是第一個想到以紅葉為題材吟詩作文的人難以考證。不過流傳最廣的,恐怕要數“紅葉題詩”的故事了。傳說唐宣宗的時候,有一個鄉下青年叫盧渥。有一次,他從皇城中流出的河溝裡,撿到一片紅葉。仔細一看,上面題著五言絕句一首“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他看過之後,便帶回家放在箱子裡。後來宣宗放宮女嫁人,盧渥便隨大家去擇配了一個作妻子。成婚以後,宮女在箱子裡發現了那片紅葉,盧渥方知題詩者就是他現在的妻子。直到現在,也還有一些青年男女效仿前人,用紅葉題詩的方式相互表達愛慕之情。這大概也是人們,特別是青年們格外喜歡紅葉的一個緣故吧!

鍾靈毓秀話濰坊:《方山情》

愈近山頂,山路越來越難攀爬。崎嶇而陡峭的山路上,大家已經不能繼續先前的緊緊相隨,前後者竟拖拖拉拉了幾百米的距離,先前那整齊劃一的呼應與歡聲笑語也變得斷斷續續,並夾雜著呼呼哧哧的氣喘聲。方山頂南低北高,還算平坦,面積有足球場大小,與刀削般懸崖峭壁的獨特奇險相輝映的是山頂茂密的植被。秋風裹著絲絲涼意,給已是汗流浹背的人們增添了幾分愜意。極目遠眺,群山似島嶼般一簇簇,一抹抹懸浮著,燦爛的陽光灑落下來,蒼墨似鐵,莊嚴肅穆。伴隨著一波波清爽怡人的山風掠過,山嵐間的霧氣漸漸散去,讓人瞬間消除了滿身的疲憊。大家發自肺腑的一聲高過一聲的呼喊聲,把內心深處積蓄的能量瞬間毫無保留地噴發而出,全沒了文人的那份矜持感,坦蕩的胸懷,人性的純真盡顯無遺。滿山谷的迴盪之聲,雄渾高亢又宛轉神秘,悠揚悅耳,久久不肯散去。

作為大自然的鐘情者,生活的熱愛者,目的不只是賞秋,而要留下秋色,把人世間的美留在心靈之中。當人們沾上秋的色彩,回顧春的燦爛,夏的浪漫,我們不再為春傷感淚流,不再為夏熱烈瘋狂,有的只是秋的那份寧靜,恬淡,釋然的感覺。與文友徜徉於青山綠水中,享受生命的鮮活與淡雅,在一花一草,一樹一木,一鳥一石中欣賞屬於生命的枯榮興衰,感悟人生的真諦,收穫“閒看庭前花開花落,靜觀天上雲捲雲舒”的淡定與從容,這不正是我們畢生的追求嗎?不也是對秋的讚美,對人生的啟迪嗎?人生草木幾春秋,誰能無喜也無憂。只要留下絢麗的瞬間,即使老去又有何妨?生命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寬度。秋,豐盈著人生的歲月,再現著豐富的閱歷,詩意著未來的日子。

方山是一幅畫,精美絕倫;方山是一首詩,激情奔放;方山是一部書,博大精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