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留日士官生,曾經怎樣的輝煌

留日士官生是在十九世紀末清政府普練新軍又急需軍事人才的背景下崛起的一個群體。

清末留日士官生,曾經怎樣的輝煌

圖1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學生隊合影

(一)看看清末新軍中的士官生升遷之快

按規定,凡欲到陸軍士官學校學習的中國留學生,須先入軍事預備學校------成城學校(1903年後改為振武學校)學習一年到一年半,結業後,再到陸軍連隊(團)進行下等兵至下士資格的實習半年到一年,然後,再以下士資格入陸軍士官學校學習一年到一年半,結業後,仍需再到連隊實習三個月到半年,期滿後畢業,以“少尉資格錄用”。

士官生畢業回國後,按照清政府的規定,還要經過再考核,成績合格的授“協軍校”(少尉),特別優秀的授“副軍校”(中尉)。但由於這一時期的留日士官生人數少,清廷的新軍編練工作又剛剛開始,百事待興,人才急缺,所以,士官生歸國後,幾乎無一例外地被破格使用,分發到部隊的最低也要給以管帶(營長)職務,且多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升遷。如士官六期的黃國樑、閻錫山,1909年回國後,次年便分別擔任了山西新軍混成協僅有的兩個標第85標、第86標的統帶(團長),五期的殷承瓛、六期的程潛則於畢業回國後的當年便分別擔任了新軍第17鎮、第19鎮的正參謀官(師參謀長)。其他還有許多。

至辛亥革命暴發前,全國共練成新軍14個鎮18個混成協,士官生畢業回國最早的也不過8年時間,便已有6人升到統制(師長),即:

王廷楨,士官一期,1910年任第2協統領官

吳祿貞,士官一期,1910年任第6鎮統制官

張紹曾,士官一期,1911年任第20鎮統制官

蕭星恆,士官一期,1911年任第11鎮統制官

賈賓卿,士官一期,1911年代第五鎮統制官

王遇甲,士官二期,1911年任第4鎮統制官

潘榘楹,士官三期,1911年繼張紹曾任第20鎮統制官

至少有24人以上升至統領(旅長),即:

杜淮川,士官一期,1911年任第18協統領

鄧承撥,士官一期,1911年任第16協統領官

王麒,士官二期,1911年任第19協統領官

藍天蔚,士官二期,1911年任第成協統領官

良弼,士官二期,1910年任禁衛軍第2協統領官

應龍翔,士官二期,1910年任第29混成協統領官

張哲培,士官二期,1911年任廣東混成協統領官

陳文運,士官三期,1911年任第6協統領官

張樹元,士官三期,1910年任第10協統領官

孫銘,士官三期,1911年任第7協統領官

許崇智,士官三期,1911年任第20協統領官

張毅,士官三期,1911年任第38協統領官

劉一清,士官三期,1911年任第40協統領官

蔣廷梓,士官三期,1911年任第一軍炮隊協統領官

蔡鍔,士官三期,1911年任第37協統領官

曲同豐,士官三期,1911年任第38協統領官

姚鴻法,士官三期,1911年任第43混成協統領官

劉洵,士官三期,1910年任直隸混成協統領官

毛繼成,士官三期,1911年任陝西混成協

蔣尊簋,士官三期,1911年任廣東混成協統領官

胡景伊,士官三期,1911年任廣西混成協統領官

趙立泰,士官三期,1910年任安徽混成協統領官

趙恆惕,士官六期,1911年任廣西混成協統領官

李萬祥,士官六期,1909年任廣東混成協統領官

除分發到部隊直接帶兵的外,當時清廷主管全國新軍編練事宜的練兵處、陸軍部和主管作戰的軍諮府中,也集中了較多的士官生,如鐵良、良弼、陳宧、哈漢章、盧靜遠、陳其採、唐在禮等,而作為各省練兵機關的督練公所和陸軍小學堂,則幾乎清一色的全是士官生在主事。此時的士官生,稱的上炙手可熱。

在後來的新軍閥混戰時軍隊膨脹至數百個軍的情況下,一個旅長、團長可能無足輕重,但在清末,一共才只有十幾個師又十幾個旅,而各省兵力多者一個鎮,少者僅一個標的的情況下,一個統制(師長)、統領(旅長)往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也是辛亥革命中南方各省的士官生之所以能夠迅速舉義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清末留日士官生,曾經怎樣的輝煌

圖2 清末新軍炮兵在進行射擊訓練

(二)看看辛亥革命中的士官生是怎樣的活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暴發了,清王朝的喪鐘敲響了。全國各省紛紛起義響應,宣佈獨立。在這一偉大壯舉中,留日士官生們表現的無比活躍,幾乎每個起義和獨立的省區,都能看到士官生們的名字。

武昌起義後,面對清軍的反撲,士官五期的李書城充任革命軍總參謀長。旋即組織北伐軍,在組成的3個軍中,士官四期的杜錫鈞出任第1軍總司令,六期的李烈鈞出任第2軍總司令,也是六期的趙恆惕出任第3軍總司令。

武昌起義後的10月22日,湖南新軍起義,起義軍迅速擴充至6個師,並組織北伐軍支援漢口民軍,其中,北伐軍總統向瑞琮、第1師師長餘欽翼、第3師師長曾繼梧、第4師師長王隆中、第5師師長梅馨、第6師師長程潛,全都是士官生。

就在同一天,陝西新軍起義,士官六期的張鳳翽出任起義軍大統領,旋任獨立的陝西都督。

29日,山西新軍起義並宣佈獨立,士官六期的閻錫山、溫壽泉分任山西正副都督,同是六期的黃國樑和孔繁蔚分任軍政司長和參謀司長。

30日,雲南新軍起義,宣佈獨立,士官三期的蔡鍔任雲南都督,士官六期的李根源、殷承瓛和韓建鐸分任雲南軍政府軍政總長、參謀總長和軍務總長。

31日,江西新軍起義並獨立,士官六期的李烈鈞、歐陽武先後出任江西都督。

11月3日,上海起義,士官六期的李顯謨出任起義軍總指揮,旋即組成威武軍援豫,其總司令張國威、副總司令張鶚翎也都是士官六期生。

4日,浙江新軍起義,士官四期的周承菼任獨立後的浙軍總司令,士官三期的陳儀、吳恩豫分任軍政處長、副官處長。

同一天,貴州新軍起義並獨立,士官七期的楊藎城出任貴州都督。

8日,安徽獨立,士官六期的胡萬泰出任安徽陸軍總司令並一度代理安徽都督。

9日,廣東新軍起義並獨立,士官三期的蔣尊簋、魏邦平出任廣東軍政府軍政部正副部長,蔣並代理廣東都督。

同日,福建新軍起義獨立,士官三期的許崇智出任福建國民軍司令官,二期的王麒任參謀長。

12月8日,四川新軍起義獨立,士官六期的尹昌衡出任四川都督,六期的周駿和八期的王祺昌分任軍務部長和參謀部長。

在北方的直隸和奉天,有“士官三傑”之稱的第20鎮統制張紹曾、第6鎮統制吳祿貞和第2混成協統領藍天蔚也積極響應南方的革命,舉行“灤州兵諫”,並謀組燕晉聯軍,以直搗黃龍,但終因直奉乃清王朝的統治中心而壯志難酬,三人中一個被罷官,一個被殺,一個被迫逃亡。

至1911年底,在已經脫離了清王朝宣佈獨立的14個省市中,留日士官生們舉旗犯難,擔當了武裝起義的組織指揮大任,實現了他們的意願,為結束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即使在北方未能獨立的省區,士官生們的革命行動也極大地震撼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有力地配合了南方的革命。

在這場推翻幾千年帝制、建立和維護共和的武裝行動中,留日陸軍士官生都僅在而立這年。請看當時各省領導人的出身和年齡(不全):

陝西都督張鳳翽——士官六期——30歲

山西都督閻錫山——士官六期——28歲

山西副都督溫壽泉——士官六期——30歲

江西都督(前)李烈鈞——士官六期——29歲

江西都督(後)歐陽武——士官六期——30歲

雲南都督蔡鍔——士官校三期——29歲

浙江都督蔣尊簋——士官三期——29歲

貴州都督(前)楊藎城——士官七期——31歲

貴州都督(後)唐繼堯——士官六期——28歲

四川都督尹昌衡——士官六期——27歲

上海商團軍總司令李顯謨——士官六期——29歲

浙江民軍總司令周承菼——士官四期——28歲

福建國民軍司令官許崇智——士官三期——25歲。

清末留日士官生,曾經怎樣的輝煌

圖3 護國三傑之蔡鍔、唐繼堯、李烈鈞

(三)看維護共和體制的反袁戰爭中士官生們是如何的搶鏡

1913年夏,袁使人殺害了革命黨領袖宋教仁,江西“湖口”首先發難,暴發二次革命,以武裝對抗袁世凱血腥統治,討袁軍總司令李烈鈞、贛軍都督歐陽武又是士官生。雖戰爭最終以失敗告終,但這是第一次有人膽敢以武力與袁相抗,極大地動搖了袁的統治。

1915年,袁世凱陰謀稱帝,革命黨人在雲南組成了護國軍討伐帝制。護國軍共編3個軍,其最初的編制序列和將領出身:

第一軍總司令蔡鍔——士官三期

參謀長羅佩金——士官六期

第一梯團長劉雲峰——保定陸軍速成學堂二期

第二梯團長趙又新——士官六期

第三梯團長顧品珍——士官六期

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士官六期

參謀長何國鈞——留日陸軍振武學校(士官預科)

第一梯團長張開儒——士官六期

第二梯團長方聲濤——士官四期

第三梯團長何國鈞(兼)——留日陸軍振武學校(士官預科)

第三軍總司令唐繼堯——士官六期

參謀長瘐恩揚——士官六期

第一梯團長趙鍾奇——士官八期

第二梯團長韓鳳樓——士官六期

第三梯團長黃毓成——士官六期

第四梯團長劉祖武——士官六期

第五梯團長瘐恩揚(兼)——士官六期

第六梯團長葉荃——士官六期

3個軍的總司令、參謀長,12個梯團長,總計16人當中,留日陸軍士官生佔了14人之多。

綜觀這一時期的留日士官生群體,一是佔了手中握有兵符的便利,二是乘了辛亥革命的颶風,三是憑著在日本接受的民主革命思想的狂熱,使他們在轉眼數年間,成為埋藏幾千年封建帝制的掘墓人,不管他們的後來如何,歷史都將永遠地記住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