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想著成為“斜槓青年”嗎?你崇拜的那些“斜槓”,又開始斜了

談到這個話題,很多人應該都不陌生,不僅僅是因為這個詞在網絡上流行,在身邊也是各式各樣的“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來源於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還在想著成為“斜槓青年”嗎?你崇拜的那些“斜槓”,又開始斜了

這個詞的出現其實也並非偶然,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也是進步的體現。這種進步使人類擺脫“工業革命”帶來的限制和束縛,釋放天性。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想說,又來教我們一大堆理論,然後如何成為斜槓青年。不,今天不為別的,我只是好好聊一聊,我個人在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斜槓青年以及他們的情況,看看到底還有多少人在誤解這個詞兒。也許我的觀點,你並不認同,也許你覺得我說的太過片面,但是沒關係,底下留言咱們好好交流下。

1、人人都可以成為斜槓青年?不要再欺騙“老實人”啦

我最早聽到這個詞大概是在18年的年中,當時正是知識付費爆發的時間段,很多人為了能夠實現財富自由,趕上這班車,參加各種培訓,幾乎在當時各種知識付費遍地開發,好像有點兒知識的人都可以通過知識變現,尤其是是在邏輯思維提出他們的平臺就是要尋找各行各業的精英來給大家上課之後,精英的知識確實比大眾豐富,而且講出來的也很有水準,但是僅僅是通過一部手機,一款App進行學習,還是不夠深入啊。正所謂線上聊千遍不如先下見一面,這話不知道是誰說的,但是搞線下培訓的卻把這句話當作“聖經”一般,甚至作為宣傳的標語。

還在想著成為“斜槓青年”嗎?你崇拜的那些“斜槓”,又開始斜了

再加上物價、房價的上漲,讓漂泊在大城市的年輕人有種特別強烈的感覺,那就是靠“死工資”是一定不可能留在大城市的,所以必須要抓住機會,主動出擊。尋求自己的副業,讓自己成為斜槓青年。然後你就會看到某個人的備註後面新增了很多的頭銜,比如某某聯盟創始人、某某社群CEO、某某平臺講師等等,好像這樣的標籤一貼出來,立馬就變成了斜槓青年。

1⃣️ 斜槓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我有一個朋友在北京做開發,程序員本來薪資已經相較於其他行業算是比較高的啦,但是不行啊。大家都在努力成為斜槓青年,而且知識付費那麼火爆,我必須要抓住這次逆襲的機會。結果是報了幾個線下的課程,然後一個月之後辭去了原來的工作,竟然全職搞起了課程分銷,開始做社群啦。結果呢,不到四個月就灰溜溜的回去敲代碼了。用他的話說,這個不是人人都能幹的,如果你之前沒有任何積累,看到別人寫文章掙錢,你也去寫,看到別人講課你也開始買書,做課程,最後你會發現自己除了當個知識搬運工之外,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方面在這塊兒沒什麼名氣,另一塊兒很多東西自己並不懂,就開始給自己貼標籤,打造所謂的斜槓青年,獲取“睡後收入”,很不現實。

2⃣️ 斜槓青年沒做成,主業差點兒丟了

去年我也是跟上面的同學差不多的心態,但是我都是用平時的時間來做,因為每天熬夜,白天上班沒精力,導致了很多工作都做不好,領導很是不滿意。最後那一個月通過業餘時間掙了1000多塊錢,後來因為工作完成的不好,2000塊的績效沒了。

還在想著成為“斜槓青年”嗎?你崇拜的那些“斜槓”,又開始斜了

可能我們在剛開始通過其他渠道掙到錢的時候,會非常興奮,其他渠道正50甚至都比工資多發200要興奮。畢竟這個可是我們在不確定性中獲取的收益,甚至還有講課的老師說,在不確定性中獲取4000都要比你在工作中上班打工掙一萬要有生命力,為什麼呢?因為你生活在一個不確定性的社會中。其實想一想說的是這個道理,可面對真金白銀的又多少捨不得啊。

後來是安排好工作和業餘時間,有規律的生活讓我不禁在工作做事兒有效率,還能夠有時間去打造自己的“斜槓”。避免 ALL IN ,土豪的話那就不必在意。

2、斜槓青年也在不斷的“斜槓”

前面我們說到,在動態的社會中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如果你真的去了解那些真正的斜槓青年時,你會發現,他們做的好那真的是理所應當。甚至可以說,完全不比上班壓力小。除了授課,講課,更文,還在不斷的探索新的玩法,我們可以說他是自由職業者,也可以說是創業者。

趨勢在不斷變動,他們也必須調整自己的風向標。另外一點呢,你所從事的工作它們之間一定是相互協作的。也就是你所做的每一個調整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的。你不可能說,自己是程序員,然後業餘時間發展賣保險吧?

我身邊有這樣的人,也一起聊過這個話題。他營銷出身,所以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圍繞營銷進行的,去給企業講課,進一步才提升他的影響力,參加各種活動的分享,創建社群也是圍繞營銷進行開展的。後面還接了三家公司的營銷顧問。索性直接辭了工作,做個自由職業者,而且做的還不錯。用他的話說,我也在不斷的調整方向,但是大的方向不變,變得就是模式,適應市場需求,雖然你的內容還是那麼內容,但是不同的方式呈現,效果天壤之別。

3、不要用自己的副業去拼人家的主業

還在想著成為“斜槓青年”嗎?你崇拜的那些“斜槓”,又開始斜了

很多人開始發展自己斜槓的時候,會有這樣一種心理,反正當下我又不靠它吃飯,我怎麼玩兒都行,這個話沒錯,但是如果你是想玩真的,最好不要用這種心態,任何一個行業能夠走到最後,吃到大頭兒蛋糕的都是前部那些人。

你會踢球,但能跟職業球員比嗎?那我們到底還要不要發展斜槓呢?

這個是當然要的,只是側重點不一樣,我們必須是發展自己的特長,並且自己對它真的感興趣,願意花時間在上面。有了這個基礎,你才可能發展成為斜槓青年。有人總是拿《三體》作者劉慈欣來比對,說我也可以通過上班的時候寫書。我們雖然看到了他是在工作的時候寫的書,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他上班可以划水。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杜絕錯誤的找標杆,然後就發揚那種所謂的死磕精神。

4、說到最後

雙目好走,獨木難行。鼓勵大家都把自己發展成斜槓,但是一定要明白的是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並且喜歡的東西到底有沒有市場。千萬不要覺得出來個新名詞就是一次機遇,機遇往往與危機共存。

不鼓勵那種做事兒完全不管不顧的,直接就是梭哈,贏了酒吧嫩模,輸了下地幹活狀態。這個看上去很好爽,但是非常不理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