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小花园站牌(摄影 | 束文杰)

合肥小花园,曾经的名字叫做“河滨游园”,附近有一条“河滨园巷”(又名“创新巷”)便是由此得名。很多人对她的印象,也许是同名的公交车站,笔者还记得若干年前“226路”便是以此为起点,开往经开区的花园大酒店(今天是合肥火车站—翡翠公园)。

附近的居民特别钟情这处小游园。闲情雅致的老人们,在这里下象棋、打纸牌,或者滔滔不绝“呱呱蛋”。其他人可没有充裕的时间在此停留,但上下班路过总爱穿走游园,除了“抄近路”,享受片刻绿荫带来的适意……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小花园里的老人们(摄影 | 束文杰)

在建立这处小游园前,这里是东门外河滩。大东门(威武门)在今天淮河路与环城东路交口,小东门(时雍门)在今长江中路与环城东路交口,游园位置正好在二者之间。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时雍门(摄影 | 束文杰)

小花园藏石塔 纪念民国上将

不知何时,小游园南侧临街多了一座石塔。行人匆匆,似乎鲜少有人关注到她,仅多好奇瞟一眼,随即消失于人海……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纪念塔 一(摄影 | 束文杰)

石塔南侧是两处石碑,“合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倪映典烈士纪念塔”“广州庚戌新军起义倪映典烈士纪念塔”,表明了石塔的名称和纪念人物。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组图:文保碑和重修碑(摄影 | 束文杰)

纪念塔,高五米,混凝土结构,分塔顶、塔身、塔座三个部分。塔身呈方柱体,镶嵌四块汉白玉石碑,雕刻着卫立煌及倪家亲属署名撰写的祭文。塔顶的第二层也有一块汉白玉石碑,刻有“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七月,陆军上将倪烈士映典纪念塔,吴忠信题”的字样。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汉白玉石碑(摄影 | 束文杰)

倪映典是谁呢?我们不妨认识一下他。1885年,照片上的这位诞生于合肥北乡吴店(今长丰县境)的一个贫苦人家,从小跟随父亲学医。后来,他从家乡出发,奔向当时的省会安庆,并考中了安徽武备学堂,自此也走向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岳王会、同盟会等革命政党或团体都曾有他的身影。1910年,当他领导着广东革命党人的新军起义时,不料受伤坠马,壮烈牺牲。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听说此事,甚为痛惜。两年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追赠他为

陆军上将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纪念塔 二(摄影 | 束文杰)

如果读过碑文或者是注意到上文小花园的历史,便会知道这座碑是迁过址的。1936年立于映典小学内,1954年修建长江路时被埋于地下,1992年长江路改造被挖出,四年后相关部门将其修复后树立于今址。

那么,映典小学在哪儿?今天是哪所学校呢?

纪念英烈 一座小学一条马路

记得很多年前,曾有人在网络上询问:映典小学是今天的四十二中还是永红路小学。今天大家都可以回答——四十二中。为什么呢?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摄影 | 束文杰)

我们不妨来看看这座学校的历史演变。1906年,启明初等小学堂成立。在一度因北伐战争停课以后,改名“合肥县立第八完全小学”。1932年,为纪念合肥籍烈士倪映典,改名为“合肥县映典小学”,一直到1949年。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映典小学校内的纪念塔(来源 | 《安徽文献》)

1950年,映典小学改为“合肥市第四小学”,后又改称“合肥三牌楼小学”“合肥长江路第一小学”,1975年以后才定为今天的名字——“合肥市第四十二中学”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校园一角(摄影 | 束文杰)

那么是今天的42中校址吗?当然不是!当年的映典小学在“小东门街南侧”,小东门街是今天长江中路东段,南侧是哪里?如果大家观察仔细,会发现在今址的东南向路对面、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后面有一处古建筑,那是今天老城区唯一保存的祠堂——高家祠堂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2018年 高家祠堂(摄影 | 束文杰)

在上世纪50年代初省文联筹委会入驻之前,学校一直坐落于此。有老居民回忆,当时纪念塔周围种植着芭蕉、冬青和柏树,庄严肃穆。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合肥老地图上的“映典学校”(来源 | 《合肥老城志略》)

也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学校搬到了对面,今天的校址。值得一说的是,这处校址在抗战胜利后至解放前一度是

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所在地。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家长等待着孩子放学(摄影 | 束文杰 )

抗战胜利后,省政府由立煌(今金寨县)迁往合肥,同时开启了城市建设与规划,其中包括部分街道的重新命名。原鼓楼街和南土街(今宿州路)被命名为“映典路”,并分为

“映典北路”“映典南路”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鼓楼遗址(摄影 | 月半印象)

结语/一城辛亥三上将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吴旸谷和范鸿仙(来源 | 资料图片)

要是说“民国辛亥(陆军)上将”可不止倪映典一位,另两位是同为北乡人的吴旸谷和范鸿仙。其中范鸿仙烈士更是被誉为“光复南京第一功臣”,并同廖仲恺先生一起入葬中山陵,孙中山曾说:“范君一支笔胜十万师”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合肥老地图中的“鸿仙路” 今宿州路北段(来源 | 《合肥城市规划志》)

与倪映典烈士相同,民国期间另有两座小学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县立旸谷小学(1932—1949)是今育新小学,前身是1905年创办的县官立城西两等小学堂,解放后相继更名市立第五小学、双井巷小学;原校址在府学前街,后迁四牌楼址。鸿仙小学(1932—1938)的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城东小学堂,后改名县立第一完全小学淮河路第二小学(1955年以后),1984年停办;原校址在今江淮大戏院附近(旧文昌宫),解放后迁至今绿地商城附近。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曾经的育新小学(来源 | 《合肥街巷故事》)

如今以三上将命名的小学虽然尚存两所,但是当年的旧物仅留下了纪念塔和祠堂两处,见证着这座人才辈出的城市近百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合肥人”不仅影响着这座城市,更有杰出者影响着古今社会变革和时代发展。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就像古代文庙中始终供奉着乡贤和名宦,激励我们追求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安徽合肥:一城辛亥三上将,百年名校祭英魂


  • 作者:束文杰
  • 参考:《合肥街巷故事》、凤凰网安徽频道等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