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音乐诗人李健曾写文章怀念逝去的父亲。

父亲病重的时候,他背着父亲来回上洗手间。父亲感到自己拖累了孩子,虚弱之中,说了一句,“原谅爸爸。”后来回想这个场景,李健的眼泪夺眶而出。

台湾作家蒋勋了解这种锥心之痛。父亲在加拿大病危的时候,他人在台湾,远隔重洋。他平时有读《金刚经》的习惯,于是出门前随手抓起了书架上的一卷经,心慌意乱地赶飞机。经书上面写着,“不惊,不惧,不畏”,可是人非草木,如何能完全做到?

一下飞机,他赶去医院,在弥留的父亲床前一遍遍地读《金刚经》,一直到父亲离去。

他舍不得父亲,但是更明白生命的轮回就是要“舍得”。

经历过了人生中的各种得失后,蒋勋写了这一本书:《舍得,舍不得》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这是一本散文游记,从古到今,从风景到人文,“跨界大师”蒋勋信手拈来,用《金刚经》串起了全书,但是字里行间经书的引用很克制,如盐入水,不经意间就安抚了读者。

文章的“散”,佛经的精练,都围绕着一种情感,那就是,“人间有情,你是舍得呢,还是舍不得?

不舍得的时候,你怎么办?蒋勋一路分享,带我们走过领悟和疗愈的过程。

爱情中的舍和得

蒋勋有两枚心爱的印章,正是刻着“舍得”和“舍不得”。用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舍得”的印章常常被用,而“舍不得”的印章却没有被翻牌一次。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是不是因为我们生来眷恋太多,所以要不断提醒自己,要舍得?

恩爱夫妻之情总是难舍。前段时间,有一对加拿大的夫妇刷屏。在一起73年以后,95岁的乔治和94岁的雪梨,决定携手共同安乐死。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孩子们本来反对,最终也尊重了老人的想法,把整个过程变成一种喜乐的庆祝。亲人从世界各地奔向他们所在的城市,是说再见也是欢聚。

到了预定安乐死的那一天,这对白发苍苍的爱侣和家人一起举行了精美的晚宴,举杯告别。然后,他们对孩子们说,“我们爱你们”,对彼此说“我爱你”,就这样安详地手拉手离去。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他们舍得了人世种种,却舍不得彼此。大多数人没有这种和伴侣同时退场的幸运。比如蒋勋的一个朋友,因为丧偶而伤痛无比。对她来说,这份情感已经太沉重,可是,她就是舍不得啊。

人生实苦,对多情的人来说尤其如此,情到深处,回到平常心,才是一种更难的修为。

面对“不应该”的感情又如何呢?蒋勋用一首流传很广的唐诗,来说明“舍”的道理。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一位少妇被人追求,收到礼物明珠。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婚外情古已有之。今天,婚外情和高企的离婚率是社会现实。“婚外情的最好结果是什么”,“婚外情里有真爱吗”,这些问题总是反复被提起。当事人往往纠结万分,拿不起放不下。

这位古代姑娘是怎么做的呢?一番思量以后,她说: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她尽管不舍得,最后还是坚定地做出了选择,心安理得,依然活泼明媚。

感情的发生常常很难控制,但是,在“舍”和“得”之间,一个人始终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蒋勋打开了我们的眼界,把我们从情感泥潭拉出来。

人生可以有更大的格局,退一步海阔天空,有舍才有得。

亲情中的舍和得

蒋勋有一个朋友,他的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再也不认识自己的孩子。

中国是老年痴呆症的大国。国内预计有1000万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他们离我们每个人其实不远。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当最熟悉最亲爱的人不再相认,我们怎么面对这样的痛苦?

《金刚经》里有一句著名的经文。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主要的意思就是说要“忘我”。当一个人修行到没有“我”的状态,自我,还有和自我相关的一切,肉身、感情,都不用太计较。

如果你不理解,或者是不接受这样的概念,没有关系。蒋勋自己也是在不断诵读《金刚经》的过程中,得到更深的领悟。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他非常思念逝去的母亲,以前总希望母亲能入梦,但是哪一个“她”才是母亲的的真实形象?是少女时代的母亲,中年,还是老年?如果不知道哪一个才是她的真身,入不入梦又有什么关系呢?

一个人老年失忆了,就像一种忘记了自我的状态,未尝不是一种自由。而在他们身边的人,如果能够少一点的执着,可能就会觉得轻松一点,豁达一点。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面对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也一样。比如家有自闭症的孩子,低智的唐氏宝宝等,父母又如何照顾孩子和自己?

许多父母通过时间的流逝和不断修炼,最终和不幸遭遇讲和,同时丰富了对生命的理解,对世事更加豁达。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虽然我们不敢妄言“看得开”是容易达到的境界,但是像蒋勋一样,

我们可以把不同的人生状态理解成为生命的独有形式,也许就会少一点遗憾和悲痛。

看清真相,需要一双慧眼

看得通透,才能舍得。但是,什么是真相?

孔子门下有弟子3000,贤士72位,他最爱颜回。有一次,他们受困,七天没有吃米饭。颜回出去讨米,回来做饭。

快熟的时候,睡醒的孔子瞟见颜回手忙脚乱地抓锅里的热饭吃,吃相难看。孔子只当做没看见,只是敲敲打打地说,“我刚才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先人,我先吃好了饭,才给他们吃。”

颜回马上解释说,“不是的,刚才碳灰掉进了锅里。把弄脏的米饭丢掉了可惜,所以我就抓起来吃了。”

孔子立刻长叹,“虽说眼见为实,其实眼睛也不可相信,虽然说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其实心也不可相信,要了解一个人是真的难。”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不仅了解人,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能仅仅依赖于肉眼。

在《金刚经》里,佛有五双眼睛。蒋勋学贯中西,同时又是成名的画家,他顺利成章地用西方的美术知识,特别是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生平,来解释这些层层递进的眼睛。

第一层是肉眼

。最简单最直接,凡胎肉眼,我们都有一双,所见即所得,就像莫奈早期的写实风格画像,靠的是他一双观察入微的肉眼。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第二层是天眼,站高一点,甚至飞在空中,我们就有了从上至下的“鸟眼”视角。

天眼可以透视,可以看到多重的世界,原来我们自以为熟悉的风景,还有这样的一个新鲜角度。当画家们开了“天眼”以后,许多精彩的山水长卷,才得以创造出来。

肉眼和天眼看到的都还是物理的层面。透过现象看本质,需要进入到看世界的第三层,慧眼

慧眼使视觉开始跟思想连接起来。

莫奈在20岁时来到了繁华的巴黎。穷困潦倒没有阻挡莫奈开启他的慧眼,他创造了划时代的名作《印象·日出》,最终促成了印象派团体的第一次集中画展。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第四层是法眼,第五层是佛眼。

这时候的莫奈,遭受了生命中的重大挫折,他多年的爱侣卡蜜儿重病逝世。莫奈画下她临终的面容,没有用技巧,只是用心作画。一生追逐光线的画家,也许在那个时候顿悟了,原来光是留不住的,肉身是可以消逝的。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金刚经》里这样描述“一切”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许多东西都转瞬即逝。通常只有一双肉眼的普通人,如你我,也许没有如来的佛眼和法眼,也没有天才画家的慧眼,但是我们也可以学习,怎样去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深一点。

人生是一场修行

蒋勋的足迹遍布许多佛教圣地;他最喜欢的是泰国清迈的无梦寺、日本的永观堂,和柬埔寨的吴哥。

最近,他在头条号发布了自己诵读金刚经的录音,背景就是日本永观堂的钟声。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在清迈的无梦寺一带,《金刚经》里描绘的开头每天都上演。一大早,僧侣们身披袈裟,手中捧着钵,按照长幼次序排好,静静地走入城市,一家一家地乞食。

僧侣们每天的修行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任何说教训斥,只是简简单单的,像过日子一般,每天做着这样的事情:穿衣,乞食,吃饭,洗碗......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生活中有没有一件事情,是我们可以日复一日,带着欢喜心去做的?如果有,那也许就是值得我们投入的事情。

不要跟别人比,“我是不是成功了?”好好做一件事情,25岁开始可以,35岁开始也不错,60岁的时候,大家殊途同归。早一点好,晚一点也好,重要的是,开始了以后就要坚持下去。

这就是修行。它提升我们的意志和眼光,让我们更懂得以平常心去追求所爱。

《舍得,舍不得》:李健有人生遗憾,蒋勋有私房解药

修行之路不在快或慢。

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中遇到大雨。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往前奔跑,老和尚在风雨中不疾不徐。小和尚觉得很奇怪,不明白老和尚为什么不快点跑。老和尚哈哈一笑说,“跑到前面,也还是下雨啊。”

假使遇到风雨,又无处可躲,就让我们痛快地淋一场,内心安然,等待风歇雨住。

舍得和放下,全在一念之间。

关注@帆子号,听真人的观点,长见识,开眼界,做夜空中最亮的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