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委屈”故宮:曾經門庭若市,如今無人問津

北京故宮作為中國在古代時皇帝日常生活和處理國家事物的場所,對皇城之外的普通人而言十分有吸引力,尤其是生活在不同時代的我們,更加想知道歷代帝王生活和工作的實際環境是什麼樣,而皇帝所用的東西和普通人有什麼區別,皇帝過的日子又是否和電視劇所表現出來的一模一樣。


中國最“委屈”故宮:曾經門庭若市,如今無人問津


任何有這一疑問的人都會想親眼一見,自己到宮城尋找答案。此外,故宮本身就具有文化價值,它還代表著中華古代建築的精密規劃和宏偉又大氣的形式,因此也吸引了不少海外遊客。根據官方統計,時至今日去過故宮的旅客數量早已超過1億。

然而,作為故宮設計修建藍本的南京故宮,即使門票免費,卻一直遊客稀少,堪稱中國最“可惜”的故宮,這是為什麼呢?


中國最“委屈”故宮:曾經門庭若市,如今無人問津


南京故宮位於南京市主城東部,是明朝首都應天府(南京)的皇宮。該宮殿從開始修建到最終竣工一共花了26年,其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成為當時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但是由於追求吉利,皇帝根據風水師所言,將宮殿修建在湖上,這注定修建宮殿要在建築技藝和設計上面臨超越當時建築水平的難題,並將一切弊端逐漸顯露。


中國最“委屈”故宮:曾經門庭若市,如今無人問津


比如,內廷修建在人工填平的湖上,導致建築基底不穩固,日益下沉;宮城到外城的路程過短,一旦遇到攻擊難以爭取備戰或者撤離的時間。這讓皇帝不得不棄殿而去,定都它處。然而在皇帝遷都之後,這個曾經輝煌幾度的宮殿也慢慢走向衰敗。


中國最“委屈”故宮:曾經門庭若市,如今無人問津


起初,南京故宮仍然無處不威風赫赫,無處不金碧輝煌,但由於後來其重要性逐漸下降,宮殿疏於維護,愈發破敗,就越來越不受關注。再往後,明朝衰落,戰事四起,明故宮於是在戰火中被破壞掉一部分,清軍攻下南京後破壞尤甚。


中國最“委屈”故宮:曾經門庭若市,如今無人問津


在近代,日本佔領南京城後,南京的建築物基本全部被摧毀,包括明故宮這座聲名赫赫的宮殿。自此,明皇宮終是歸於煙火,只留下一面城門,幾塊石墩,幾座石橋,還有一條過去通往大殿的主路。今天,遊客再去看這個宮殿,只覺得滿目蒼涼,一座輝煌的宮殿就在時代更迭中沉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