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朋友圈做减法的人,都是懂得生活的聪明人

记得《火星情报局》有一期节目里,钱枫谈起突然有天被汪涵删了好友。

汪涵回道,范冰冰、陈坤我都删了。

他直言当自己朋友圈人数达到一百多时,他就会觉得“有些可怕,要把一些没有意义的,全都删掉。”

汪涵说删除好友后生活会变得相当轻松,所有时间都是自己的,自在得一塌糊涂。

01

其实聪明人明白,朋友圈贵在精简干净,不必把太多无关的人请进生命里,浪费自己的时间。

梅姐在一家公司做公关,经常参加公司的各种对外活动。

每次回来,她都会炫下她又认识了谁谁谁,说那个人很厉害,不是谁都有机会认识的。

“厉害”的人,加了一批又一批,可是,却不见她常与人联系。

某次,公司碰上了一点麻烦,她处理不及时,采取的措施也不如人意,导致事态加重。领导责令她三天内要拿出处理方案,把问题解决,否则就自动辞职。

眼圈红肿的她,一回到座位就开始拿出手机联系以前认识的大佬们,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指点和帮助,结果打了很久都只有一两个接通,而且人家也没有明确表示愿意帮忙,借口自己忙就匆忙挂掉了。

挂断电话后,她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

同事好心安慰她,她也不回话,只是嘟囔了一句:原来我谁也不认识,他们也不认识我。

自以为认识的人多,但关键时刻才发现都是无效的人脉。

你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努力维护好这段关系,怎么可能求得到人家的帮助?

越是厉害的人,越是优秀的人,他们的朋友圈就越精简,对于这种“无事不联系,有事登三宝殿”的人,他们早已经忘了你是谁?

至于没把你删除,可能是他们太忙了,一时忘记了。

给朋友圈做减法的人,都是懂得生活的聪明人

02

每个人年轻时,都热衷于“交朋友”。毕竟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嘛,人脉经营仿佛是一种投资。

那些投的入时间、精力、金钱,似乎都在为明天储蓄着某种抽象的神秘力量。

但是,社交能力可能是最被高估的东西,因为人脉的本质,就是资源互换与等价交易。

朋友多=好办事?这可能也是人生最大的错觉之一。

当你能力不足时,认识谁都不好使。听起来很残酷,但这就是现实。

03

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不得不以交流为载体,靠社交来带动大部分生产活动。

所以我不劝你与世隔绝,但我希望你学会独处。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认为:拥有独处的能力,是一个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世事纷扰,你必须能不时地把自己从喧嚣中抽离出来,给身体和内心都开辟出一个小角落,用来安顿自己,向内寻求能量。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把”独处“的生活方式发扬到了极致。

他说:“与人相处的最佳哲学是‘不相处’,即尽量简化自己的人生。”

他不爱说话,也很少接受采访。

哪怕声名鹊起追随者众多,也依然宁静淡泊地继续着自己的写作和生活。

据说他早上4点起床,泡咖啡,吃点心,然后立刻把自己扔进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看似寂寞清苦的日子,却成就了一部又一部风靡全球的作品,甚至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村上春树式”生活。

以自律和简单为核心,去掉不必要的复杂装饰与人际,把心沉下来,反而更能成就一番事业。

太丰富的社交,有时就如乱花渐欲迷人眼。

而生命中的人一多,思考和锤炼的空间自然就会被压缩了。

所以,生活不要安排得太满。“留白”的技法不仅适用于美术,更适用于人生。

给朋友圈做减法的人,都是懂得生活的聪明人


04

当我们年纪越大,我们越热衷于给自己做减法。

因为时间变得越来越宝贵,不能再把它们浪费在一些毫无意义的人身上。

所以,“断舍离”这三个字指导的,并不仅仅是对物品的态度,其实也是对人际关系的处理。

除了定期扔东西,你还必须定期“扔朋友”。

交朋友,不是靠笑脸去迎逢虚假的情谊,而是为了以真心换真心。

对于无关紧要的人,没必要在乎;对于志同道合的朋友,待之以诚心。

生命太短暂,朋友圈越干净越好,省得那些乌七八糟的人影响了自己的心情。

聪明人懂得给人生做减法,不是让你碌碌无为,不是让你放弃追求,更不是让你给懒惰找借口。而是让你时刻明白:何人、何物、何事对你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

我们给朋友圈做减法,其实就是给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做加法。

用力留住那些值得请进生命里的人就很好。

祝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