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民政局購買專業社工服務助福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


鄂州市民政局購買專業社工服務助福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


鄂州市民政局購買專業社工服務助福困境兒童和留守兒童


“好想爸爸回來陪著我們。”這是鄂州市梁子湖區太和鎮柯畈村留守兒童劉琪梅的一句嘆息,她的父親常年在外地務工,母親肢體殘疾,行動不便,奶奶歲數已高,年幼的她,承擔起了家裡的大部分家務活兒。

每天,掰著手指頭,數著爸媽的歸期,在孤獨、寂寞中度過時光,這是大多數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他們與爺爺、奶奶守在老家的農屋裡,期盼著父母早點歸來。

親情缺位背後,如何為留守兒童成長,打造一片安全星空?近年來,鄂州市民政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聚焦特殊群體,加大資金投入和保障,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專業社工,將“社工服務模式”投入到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簡稱“兩童”)幫扶工作中。打通關愛關愛保護工作“最後一公里”,“社工服務模式”不斷向基層深入。

專業社工活躍在鄉村巷尾

精緻的桌椅,粉色的牆壁,淺黃色的窗簾,溫暖而寧靜。這是一間特意為留守孩子們佈置的小屋。在這間小屋裡,上演著許多暖心故事。

梁子湖區沼山鎮朱山東小學教學樓二樓留守兒童心理輔導室裡,留守女童蓓蓓正在向社工李彩麗傾訴。“老師,我最近有些苦惱,我夢想成為一名音樂人,可是爸爸卻不支持我,他只希望我好好學習,找一份普通工作。”蓓蓓低聲說。“蓓蓓,做音樂人的夢想很好,但也需要把基本的文化知識掌握了,才能當音樂人啊。你想想,如果連字都不認識,怎麼作詞呢?”蓓蓓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近年來,鄂州市民政局在出臺一系列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文件的基礎上,今年五月份,聯合市扶貧辦、市財政局等部門,出臺了《關於加強和完善農村“三留守”人員精準扶貧關愛系統建設的通知》,明確將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納入五部門的體系建設。與此同時,引入專業社工,通過社工承接關愛保護的方式,讓“兩童”健康成長,放飛夢想。

專業社工不僅是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學習上的老師,還是孩子們生活上的“心理諮詢師”。目前,全市近100餘名社工分佈在各區,他們的足跡,遍佈鄉村的村頭巷尾,目的是為全市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提供學習輔導、生活解困、精神慰藉、社會融入等專業服務。

太和鎮胡進村,小學生小珂(化名)愁雲密佈的臉上,綻放出了笑容。

胡進村是梁子湖區有名的山區貧困村,村小學100多名學生,絕大多數都是家貧的留守兒童。小珂的父母都身患重病,學習之餘,她還要做飯、餵豬、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在民政、教育等部門幫扶下,胡進村幹部為小珂一家申請了困難生救助和低保。

一次次家訪、輔導作業、做遊戲,社工洋洋很快成了小珂的“知心大姐姐”,幫助她重新找回了童年的陽光與歡笑。

據瞭解,由鄂州市梁子湖區民政局購買,武漢愛熙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接的梁子湖區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在提供經濟、生活及兒童學習等方面幫扶援助的同時,在梁子湖區各小學、村(居)委會累計開展服務活動42場,其中開設生命教育、影視欣賞、科學實踐、自我決策等小組,累計開展23場次,社區活動中,內容涉及留守兒童的團隊心理建設、增能、問題預防、社會融入等,累計服務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1200餘人次。

一縷縷暖陽,溫暖了幼小的心田。由鄂州市華容區民政局購買,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承接的,“愛滿荊楚”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活動,依託蒲團鄉社會工作服務站通過學校和家庭之外的結構化課程和參與式活動,為鄉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提供課外遊戲活動、安全衛生教育和社會心理支持等服務,緩解農村社區兒童面臨的各類問題,搭建農村社區兒童服務平臺保障兒童基本權利,助力兒童身心發展。95%的兒童對活動之家開展的活動積極參與,兒童滿意度達90%,孩子們個人衛生、規則感、目標感有明顯變化。

給“孤獨的花朵”更多精準的愛

“姐弟倆喜歡吃葡萄,我們就去種植基地,採摘吧。”鄭小智口中的姐弟倆,是華容區段店鎮中灣村的留守兒童,他倆自幼與爺爺相依為命。

前段時間,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在華容區實施了“愛滿荊楚”陪伴計劃,這對姐弟倆正是社工鄭小智的關愛對象。為了能拉近與姐弟倆的距離,鄭小智便從姐弟倆愛好採摘入手。“服務留守兒童,並不是一上來就運用各種專業方法開展工作,社工是做人的工作,提供精準關愛的前提是要走進孩子們的內心。”鄭小智說。

參觀非遺館、手繪花盆、砸雞蛋、做手工……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姐弟倆的精神面貌在悄然改變,原本漠然的眼神開始充滿好奇,緊皺的眉頭開始舒展,臉上也開始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深入淺出是一個社會工作者最能接近孩子心理的技巧,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流程化、可視化。”鄭小智說。姐弟倆離開前,弟弟告訴他,長大以後要當老師。“就是這樣,你給他一個看世界的方式方法,或許就會成就他的一生。”

“大姐姐,快來看看我畫的城堡。”“大哥哥,來我這兒,來我這兒,我畫了一棵大樹。”在村灣文化站的教室裡,陳茜正組織孩子們繪畫。這是根據孩子們的興趣愛好開展的繪畫班,每天下課後,孩子們總是第一時間來到“駐點”辦公室。手工藝製作、舞蹈班、英語班……社工的入駐開拓了孩子們的視野,讓他們的生活不再只是黑白色,而有了絢爛的色彩。

每每聽著孩子們叫“姐姐”,陳茜感到既親切,又開心。“對於孩子們來說,社工不是親人、不是老師,但卻是最能走進心裡的那個人。”陳茜告訴記者,在駐地陪伴農村留守兒童的經歷,讓她深切地感受到,相對於物質救助,留守兒童更渴望的是心理陪伴。“我們的幫扶計劃包含了很多文娛活動,讓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參與進來,可以讓這些孩子心情更開朗。更重要的是,可以更精準長效地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創造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專業社工的介入,為“兩童”組織開展了各類有益身心的活動,不僅為家長解決了實際困難,而且對解決因“兩童”引起的社會問題也有很大幫助。在這種關愛模式下,“兩童”生活的“天地”將變得越來越明朗,並告別自卑煥發自信光彩。

“讓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健康快樂,不僅需要專業社工人才的介入,更需要他們留下火種,點燃本土相關各方,為本土孵化更多的社工組織和志願者,為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健康成長持續發力。”梁子湖區民政局負責人說。

據瞭解,鄂州市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以政府為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關愛保護機制已建立。通過部門聯動、社工專業幫扶等一系列措施的開展實施,必將助福鄂州市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快樂成長、展翅飛翔。(戴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