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山水畫為何老是強調創新?追求視覺衝擊力?其根源到底在哪裡

文|夏紹毅

導言:當代山水畫為何注重形式?追求視覺衝擊力?其根源到底在哪裡?從最近第十三屆美展入選的作品可以看出,目前中國山水畫的確實走進了一條只注重形式、追求視覺衝擊力的死衚衕。所入選的作品體大唬人,形式感非常強烈,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幾乎是拿上毛筆畫照片,最後效果完全失去了中國畫的韻味。照理說,這樣的作品本不應該登入中國最高的藝術殿堂,也不知道這幾屆的評委是如何考慮的,真讓全國觀眾大跌眼鏡。面對觀眾的諸多質疑,本文試分析產生這樣結果的根源到底在哪裡。

一、當代藝術教育體制是產生這樣根源的最直接的原因。

當代山水畫為何老是強調創新?追求視覺衝擊力?其根源到底在哪裡

剎車 胡應康 240cm×169cm 中國畫(美展入選作品)

當代的藝術教育幾乎是全盤引進西方的藝術教育理念,以素描、寫生為藝術教育的基礎,放棄國學教育。他們把古文學、詩詞、書法等國學內容完全拋棄,各大美院的入學考試,只考素描、色彩等。淺俗西化的一代,他們從入幼兒園至大學畢業就沒有進入傳統。半個世紀以來,整個社會,包括大學絕大多數老師,多半提倡創新、批判傳統。在他們的概念裡,傳統就是“封建”,傳統就等於落後,傳統就等於不科學。他們丟掉了傳統,沒本事走通西畫系列的道路,又沒本事走通傳統的道路,就只有走創新一條路了。

二、當代山水畫是怎樣創新的?

當代山水畫為何老是強調創新?追求視覺衝擊力?其根源到底在哪裡

春雨牧歌 藺國傑 230cm×200cm 中國畫(美展入選作品)

具體怎麼創這個“新”的呢?有美術理論家創造了一個新名詞,叫作“視覺衝力”。這個靈感也許來源於美國好萊塢電影大片。如此,大家都一門心思研究、創造西式“視覺衝擊力”。整個中國當代畫壇的後兩代畫家中,特別是最年輕的一代國畫家中,如牛牤之群起,燕子之新聚,朝向畫面“視覺衝擊力”形式感之創造。

三、當代山水畫的創新與傳統山水所追求的“氣韻生動”背道而馳。

當代山水畫為何老是強調創新?追求視覺衝擊力?其根源到底在哪裡

都市1號 張琪 192cm×178cm 中國畫(美展入選作品)

中國傳統山水畫強調的“氣韻生動”等等理論與當下的“視覺衝擊力”怪論的區別是:山水畫的氣韻,是指畫作中應體現山川靈氣、生氣、骨氣、奇氣、壯氣、真氣、雅氣、爽氣、士氣、筆氣、墨氣、清氣、靜氣、山村氣、書卷氣、勁逸之氣、氤氳之氣、蒼茫之氣、雄強之氣、高古之氣等。而所謂“視覺衝擊力”之形式感,就是黑氣、火氣、脂粉氣、塵俗氣、腳汗氣、狂躁之氣也。“視覺衝擊力”就是塑料殼,或者製造出好萊塢大片那些驚險效果、刺激效果。

四、當代山水畫的這種浮躁之氣,其後遺症非常嚴重。

中國山水畫本是治心良藥,創作與欣賞國畫,它是中華民族修身養性的文化生活方式之一。方寸之內,神遊萬里,細品之間,賞心悅目,何來視覺衝擊力?當今浮躁之世,文藝本應靜人心,重教化,清煩亂,安國體,穩政體。創新,是固本傳統基礎之上的創新;創新,是根深扎於民族文化沃土深層之創新。這種完全與國畫本源相對抗的創新,視覺衝擊力形式感已不是中華文化精神,而是淺俗西化的變種。

當代山水畫為何老是強調創新?追求視覺衝擊力?其根源到底在哪裡

晨曦 陳散吟 206cm×200cm 中國畫(美展入選作品)

當創新轉變、演化為創新“視覺衝擊力”形式感階段,從而,把一大批國畫家變成了表演藝術家,變成了舞臺藝術的歌唱家和舞蹈演員,變成了玩花樣的魔術師,不再是真正的國畫家了。其表現就是:

一是,製造出有視覺衝擊力的形式感展覽表演、當眾表演、在臺上表演;

二是,放聲歌唱自己的畫作如何如何有技術、講技巧;

三是,抬高畫價,虛擬其價值連城;

四是,惡批有筆墨精神的老畫家作品傳統,乃至歷代畫作傳統;

五是政治表演,最直接的手法是狐假虎威.即絞盡腦汁邀請各級黨政官員出場剪綵、看畫、做評論、攝影,然後,上各種傳媒造勢,自抬身價和畫價。

當代山水畫為何老是強調創新?追求視覺衝擊力?其根源到底在哪裡

大荒開鴻谷 崔振杰 220cm×180cm 中國畫(美展入選作品)

五、結語。

總而言之,中國山水畫近100年來批叛國畫傳統所產生的後遺症是非常嚴重的,其結果就是丟失了傳統文化的精髓。體制不改變,難以產生真正的國畫大家。中華民族的復興,從科學技術、知識系統,新工業化上覆興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辦到的,但要復興傳統民族文化談何容易?我們要從淺俗西化之奴中掙脫出來,從西方意識形態自我殖民化中解放出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當政者的大力改革和扶持以及全民族共同努力才可以辦得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