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文采?读作文选?背论据大全?关于高考作文,你还有多少误区?

经常有学生跟我说,语文就是玄学。

为什么叫玄学呢?“因为老师,我有的时候感觉考得不好,反而分数特别高,有的时候感觉作文还写得挺好的,结果分特低,所以我认为语文就是种玄学。”

后来我就问了这位同学一个问题:假设你现在并不是一个高中同学,现在没有学过任何的物理知识点,你现在就是一个初中同学,然后让你去做一份高考的卷子。也就是说,你没有提前学过任何的高考知识,让你去答高考物理卷子,想想你是什么感觉?蒙了,对吧。

然后老师说,同学不要紧,给你讲一下卷子,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从头讲到尾,挨个给你讲一遍。讲完之后,这个时候你什么感觉呢?哦,你感觉好像是明白了,答案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时候再换一份题,比如换了一份前年的物理试卷,你什么感觉?还是蒙的。

这是为什么,你想过没有?其实,这跟语文学习是一样的。

之所以认为语文是玄学,说白了,是因为你在语文学习当中根本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框架。就跟物理一样,什么定理都不会就让你去做一份试卷。

而辅导书使用统一给回复,《疯狂600提分笔记》(福建师范大学发货)就可以,里面涵盖高中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错题分析,以及知识考点,快速提分必备。希望这些能帮助各位同学更好的学习。

想问问同学,有多少人到了高三了甚至到了高考之前了,语文作文这一个六十分的大题,都没有准备,或者说简单背了几个论据,积累了几个好词好句,然后就上考场了。大家想一下,这种情况下,不跑题,不偏题,能写好了才真是不可思议的事呢。

提高语文,一定要先给大家纠正错误的思路,推翻之前的很多想法,才能去建立一个更加正确和合理的语文体系。

靠文采?读作文选?背论据大全?关于高考作文,你还有多少误区?

◆ ◆ ◆

我的学习经历:竞赛失败,语文翻盘

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算是一个语文特别好的同学。

与很多同学一样,我的高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搞竞赛。所以当时语文课上不是在刷题,就是在背竞赛的知识点,也没有时间学习语文。那时,我总觉得语文这门学科是属于需要长期的积累,所以也不是特别地重视。

一直到了高三,因为当年竞赛政策收紧了,只拿到了省一的我没能获得进一步的优惠。之后我就转向了高考,结果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时候,作文没有及格。

像很多家长一样,我妈就特别地焦虑,也传递给了我很多压力,给我报了各种的语文补习班。几乎所有大家报名过的语文补习班我当时都上过,什么学**的,新**的,各种特级教师、名师组织的班我都上过。然后上完之后,什么感觉呢?

当时我的感觉就是老师这个课程讲的都特别对,但是没有用!然后我就跟我妈说,就别花冤枉钱了,别给我报语文补习班了,我还是自己学吧。

当时我印象特别深刻,有次上语文作文课,老师姓岳,给我们讲作文。我当时上的是七次课的短期课,每次课程两个小时。第一次课老师给我们讲:“同学们,高考议论文怎么写?凤头、猪肚、豹尾。”

当时因为是第一次课,一听感觉很厉害,“凤头、猪肚、豹尾”。但是到了第七课的时候,还给我们讲高考语文应该怎么写呢?凤头、猪肚、豹尾。

当时我心里就很微妙了。我觉得老师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对不对呢?很对,但是问题是碰到作文我还是不会写啊。我感觉老师说的都很有道理,但真正开始写的时候,就发现不会写了。所以当时我就认为上这课真的没用,所以我跟我妈说别报这个课了。

多年以后,我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的很多语文课,并不是给学生讲的,或者并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讲的课。

老师站在老师的角度告诉学生说,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但他并没有考虑学生能不能理解,或者站在学生角度上到底怎么写作文。比如第一步写什么,第二步写什么,怎么写开头,怎么写结尾,什么样的标题能得分。他不用去考虑这些东西,因为他是个老师。

很多人学得好,不一定能教的好。比如说,你英语学得棒,要你把一个英语一点也不会的人,花两天时间去教会,我觉得还真不如一个开始英语很差的同学,慢慢学好了再去教一些基础很差的同学,来得效果好。

当然,有些老师很厉害,他能站在很高的角度去给学生讲课,但他不一定明白学生面对题目的绝望。我当时就是很绝望,题目看不懂,不会写。

所以我跟我妈说还是自己摸索一下,经过很长时间的自我学习,和跟老师沟通,最后高考的作文成绩拿了满分,六十分。

下面就进入正式的课程内容了。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高考议论文写作的框架。

靠文采?读作文选?背论据大全?关于高考作文,你还有多少误区?

◆ ◆ ◆

更符合“命题人倾向”的审题

现在拿两道题目为例,给大家说一说什么是正确的知识框架。

第一道题目是这样的:

有一天,一只金鱼和一只鲤鱼在鱼缸当中相遇了,这时金鱼对鲤鱼说“你看我在鱼缸中的生活多么惬意,多么安宁。”鲤鱼却对金鱼说,“但是你在鱼缸中生活,你从未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大家想一下这道题目在写作过程中,你要站在金鱼还是鲤鱼的角度?这道题目一定是要站在鲤鱼的角度,也就是说鲤鱼说的是对的,而金鱼说的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我们说社会型题目是带有明显倾向性的,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注意。

题目中有一个字,大家在审题时经常容易忽略。鲤鱼对金鱼说“但你没有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这个“但”字,在议论文审题中特别重要,千万不要把这种“但”字仅仅当成一种转折。

在高考议论文审题中,“但”字表示一种强调。前面说各种好,只是作为一个铺垫,目的是为了说“但”字后面的部分。所以这道题目,重点强调的其实是鲤鱼,金鱼只是做陪衬的。

另外一道题目,材料基本不变,只是在后面加了一句话,“在现代社会中,有人向往蓬勃向上,昂扬迸发的精神,而有的人却喜欢闲淡安然,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请问,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大家认为这道题目是说金鱼对还是鲤鱼对?这道题目当年的判决标准是写金鱼也行,写鲤鱼也可以,也就是说这道题目没有倾向性。

因为既然是A也对,B也对,那为什么会都对呢?或者说到底哪个更有道理呢?这种题目建议大家选择一者,尽量不要和稀泥。因为和稀泥,在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里很难把两方面写得都很深刻。所以建议初学者,除非你能力非常强,最好只写一方面。

所以这就是很明显的知识框架的问题。当你不注意题目的倾向性时,在审题中,就很容易产生偏题和跑题的问题,这属于大家在知识体系上的一个误区或者说是空白。只有你把空白梳理了,才能在考试中在考试的审题和立意上不去犯错误。

在当下的高考作文中,这样没有倾向性的题目比较多一些,这种题目在写作过程中更需要大家去深化立意

这里提醒大家一下,有些同学可能会有疑问,有时判断不清楚作文题目有没有倾向性。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在考场上采取更加保守的策略。

有些老师强调作文要标新立异,这样讲的老师非常不负责任,因为标新立异的作文,可能分数特别高,也可能跑题了。标新立异分数很高时,受益的是老师,跑题的话,后果是自己承担。

高考考试不是比谁能力更强,而是比谁失误更少,所以当你判断不清楚作文题目有没有倾向性的时候,建议你采取比较保守的方法。

靠文采?读作文选?背论据大全?关于高考作文,你还有多少误区?

◆ ◆ ◆

基于“上位概念”来深化立意

语文学习跟理科学习不同。理科学得好,可能跟老师讲得好不好没有必然联系。但语文成绩好不好跟语文老师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很多同学在语文上的问题就是方法上的问题。但是很多东西老师不说,你就永远不知道。很多技巧老师不讲,你就很容易陷入各种误区,只能靠自己摸索去走很多弯路,消磨对语文这个学科的兴趣。

深化立意要围绕“上位概念”来进行。以几道题目为例子,给大家说一说什么叫做上位概念。

中华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播出之后,引起了师生,社会各种群体的关注,广受好评,请问对中华诗词大会在社会上引起好评,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北京过去有很多老规矩。比如,出门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要尊重老师,等等一些老规矩,现在这些老规矩逐渐被人淡忘了,很多网友把这些老规矩重新整理成册,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对于老规矩淡忘,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华阴老腔,就是一种特殊的民俗唱法。现在华阴老腔正在逐渐消逝,引起了社会上很多人呼吁,保护这些正在消逝的传统民俗文化,对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这一类题目考察的上位概念是什么?是传统文化,或者更精确一点讲,是传统文化的消逝。

这个上位概念其实是在一个更大的话题——现代化反思的框架中,传统文化的消逝。这也是近些年来出题的热点。

如果能把这个背后的上位概念练习一篇。练习透了,那其他题目无非就是新瓶装旧酒,换一种材料阐述的方式,再进行写作,就可以了。

近两年出题规律和趋势其实非常明显。这一系列的上位概念练透了,在遇到这些题目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语文是有捷径可以走的,但是不要试图去以押题的方式走捷径,而是要把该练的东西练到位了,把该去补足的短板去补足,这才是大家应该做的事情。

靠文采?读作文选?背论据大全?关于高考作文,你还有多少误区?

◆ ◆ ◆

取一个“打动老师”的标题

一篇高考作文中,标题、开头、结尾这三个,是最套路的东西。

如果在高考中现场想标题、开头、结尾的话,证明你的高考作文备考没有做到位。这些东西需要你在考试之前就准备好。


说到标题,推荐大家一个方法——类比思维或类比化用。

上面提到的金鱼与鲤鱼,有两名同学交上来作文,都是写鲤鱼角度。第一位同学的题目是“乘骐骥以驰”,“骐骥”是指好马,题目是指骑着好马跑,说白了就是勇往直前。另一位同学的题目是“勇往直前”。高下立判。一个看到就想给一类文,另一个就像典型二类文的题目。

高考是一个应试化、选拔性的考试。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高考作文判分大概需要多长时间?一分钟?三十秒?真正作文给分,就七秒钟时间,老师的分数就已经在心里打下来。第一眼看标题,第二眼看开头,第三眼看中心论点,第四眼扫一下论据,最后一眼看一下结尾。

靠文采?读作文选?背论据大全?关于高考作文,你还有多少误区?

基本上,判断一个作文,看完这几个部分,看七秒钟和看一分钟差别也不是很大。在阅卷者的印象中,能把开头结尾和题目写好的同学,内容上一般也不会出太大的岔子。

所谓类比化用,就是学着把一些,诗经、楚辞当中的一些非常不错的意象,化用到你自己的题目中。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学着去整理一些比较优秀、比较厉害的词语,这种词语去穿插或者是化用到你的题目中去。

有一个读书类的题目,题目是说“有人选择去读纸质书,有人选择去读网络上的网络文学或者是多媒体的图书,请问你是更喜欢哪类的书籍,谈谈你的理由”。

当然,你可以选择传统类的书籍,你在立意时可以结合之前整理过的现代化反思和传统文化这个上位概念。你也可以去谈多媒体阅读有多好,去谈教育公平的问题,多媒体阅读降低了教育成本,促进了教育公平。

有位同学选择了两类都谈,大家注意,当你想要两个都谈的时候,千万不要和稀泥,不要说我觉得这个也对,之后又说我有觉得它又不对,这样属于立意摇摆,直接就进三类文了,一定要在中心论点的位置,先讲清楚两方面都支持。

比如有位同学的中心论点,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经典阅读或者纸质阅读就像是道正餐,能够更深的理解很多概念和知识,而这种多媒体阅读像零食,有时候会有更好的时效性,能够丰富我们的阅读体验。

这样的一个中心论点可以让文章立场鲜明。在中心论点上旗帜鲜明地说“我就是两类都支持”。这样写起来方便,也不会跑题。可惜这位同学当时的题目叫“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之争”。这样的题目没有什么错,但缺乏文学性,或者不是那么的抢眼。

运用了类比化用的方法之后,改成了“璧沼虽可饮,更适於澧泉”,这来源于王勃的一首词,叫做《寒梧栖凤赋》。

“澧泉”即甘甜的泉水, “璧沼”是指用大理石砌成的水池。他把“澧泉”“璧沼”都化用到了自己的题目中,让题目更有针对性,或者说更有文学色彩,“澧泉”“璧沼”这样的词语就会让老师眼前一亮,就愿意给高分。

以《寒梧栖凤赋》为例,可以去主动积累这样高大上的类比的词语,“高梧”“惊鹊”“振耀”等等这种词语,去简单替换。当然你也可以用生活化、口语化的表达,但是格调就会降低很多,这个在议论文写作中还是很重要的事情。

高中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花那么长时间去在作文这一个版块中投入所有的时间。

语文是很难,但语文考试不难,大家一定要把语文和语文考试分开来看。

靠文采?读作文选?背论据大全?关于高考作文,你还有多少误区?

◆ ◆ ◆

积累“好用”的专题素材

建议大家多去整理好的素材,论据或者素材在精而不在多。

人物素材不需要太多,掌握三五个,掌握深刻了,然后各种题目都可以去套用。

不太建议大家高考时用自己之前没用过的素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当你用一个之前没用过的素材时,你会倾向于把这个素材说的非常啰嗦,包括各种起因经过结果。这是不符合议论文要求的,这是记叙的表达方式,而议论文需要挑出素材中最符合论点的部分加以阐述。

大家要明白,论据要为论点而服务,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不能是废话。也就是说,如果你对素材完全没有理解或者没有特别深入掌握的话,很容易将素材写成流水账,得不到很高的分数。所以推荐大家通过读文章的方式积累素材,而不要去读论据大全。

给大家推荐几本书:《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野火集》(龙应台)、《看见》(柴静)。很多同学让我提供素材。其实这三本书如果能读透了,那你的素材就没有太大问题的。

也有很多同学问,有很多论据大全或者论据素材这种一个个的小素材,要不要从这些上面去积累论据,这样的话可能会比较快。“求快”伴随的可能是比较次的质量,因为有些论据大全的论据第一比较俗,第二缺少上下文的背景,有些时候不太适合做深入的阐发。

更建议通过推荐的书籍文章积累素材。一方面是去思考对方或者是作者是怎样衔接论据和分析的,另一方面是可以学习作者的语言,以及阐述故事的详略,这个是比你去积累整个故事更重要的。

推荐大家通过这种方式积累论据:买个活页本,分专题去整理论据。因为很多考题背后的上位概念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能考的点其实是大同小异的。整理的时候,要做到把故事或文章看完了,把书合起来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阐述出来。阐述的时候,要注意自己语言的流畅性。

有些同学整理的就很不错,比如先用黑色笔阐述,再用蓝色笔加上对论据的理解或者可以相关话题。只是把这个故事记下来,考试时却很难想起来。通过按专题分类的形式,去组织论据,能让论据的组织更高效。因为每个专题就是考试的热点,考试的热点就是所谓的上位概念。

靠文采?读作文选?背论据大全?关于高考作文,你还有多少误区?

◆ ◆ ◆

讲座 Q&A

Q1:老师能否推荐一些优秀的作文选?

市面上的很大一半都是假的,因为大部分省份从2015开始就不允许把考场考生的作文拿出来了。建议大家有时间的话还是看一下名家的文章。这类文章值得大家学的部分是很多的。不光是语言,例子的东西,还有结构,以及主旨,都是大家可以去模仿的。一定要注意,作文提升其实没有什么捷径,最好的捷径就是模仿。

Q2:如果一个论据满足很多个专题,那是不是每个专题都整理一遍?

有时间建议都整理一遍。单个论据可以满足很多个专题,说明这个论据很厉害。多写几遍,可以加深你的印象。很多时候,你并不是没有论据可以用,而是考场上脑子蒙了,想不起来。分专题整理,一定是在考场上帮你最快的去找到合适论据的一个合理的方法,不要怕麻烦。

Q3:老师能否具体讲一下怎么整理论据?

高考作文题可以分为几大视角:人文、科技、历史、社会、文化艺术等等。可以粗略地把上位概念放到里面去,再分专题去整理。每一个专题里面不仅要放论据,最好还要放上题目进去,这样就很容易理解论据应该什么时候去用。当然刚刚也说了,整理论据和写论据的时候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再整理一下这个论据所对应的话题和你的思考。

Q4:如果看不懂题目,怎么去进行审题立意?

有一年有个比喻式作文题目,一棵歪脖树,制成了印章,从此便掌管了整个森林。问这个题目有什么样的启发。有些同学一看就蒙了。这道题目是跟大家讲一讲怎么去用上位概念思考,用类比思维思考。

有一年考过一个类似的题目,说的是个漫画。

靠文采?读作文选?背论据大全?关于高考作文,你还有多少误区?

这个题目有一个角度,需要学生去思考这个孩子被打被亲背后的原因。原因就在于手中试卷的分数。唯分数论的结果,就是考的高的就是好学生,考的低的就打你,不管你是不是努力。这考察的是教育的功利化。

这道题目某种程度上跟歪脖树是相通的。结合漫画作文题目,我们在评判标准上是不是存在问题。我们总是唯分是论,只有分考的高的才是好学生,上了好大学、找了好工作的人才是人才。没能上到好大学,没能找到好工作的特殊性人才就不是人才了吗?

所以这个题目,我们在教育中谈论了一个教育判断,或者教育标准的多元化,以多元化的眼光,心态去看待人才或者孩子,不要以单一的目光。每个人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如果你只是用一个尺子,一个标准去衡量的话,最后可能会把很多人才扼杀于摇篮之中。所以题目背后都是共通的,把几类练好了,立意上就没有太大的困难了。

视角是更大的层面,更有逻辑性,而专题更偏向于一些热点。视角条分缕析,彼此都是独立的,但是专题往往有时候是错综复杂的,可能会横跨就几个领域。

Q5:请问老师,怎么解决作文跑题偏题?

这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很多同学认为都是因为自己没有认真审题。其实有些同学审题很认真,但仍然跑题,这是因为他们不会审题。就像刚刚说的倾向性问题,他们没有注意过。

在一些题目中,有两种类型,一种叫做在材料含义范围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另外一种是这个材料给了你怎样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下你的理解。

这两种题目类型出题概率是很高的,这两个要求不是废话,实际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前一个是在材料含义范围内,所以你千万不能自己脑补很多情节,这种题目考的就是审题,能不能审的仔细,精准。后一个就是要求发散,去想到更远的问题。

这个时候两种题目类型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有些同学跑题不是因为不认真,而是因为不懂,或者没想过这回事,在方法上或者知识体系上有缺陷。所以给大家剖析一下这个误区,不是大家不聪明,不优秀,不努力,而是很多东西你的语文老师没有告诉你。

还有一类同学,不是审题时跑题,而是写作过程中跑题。这些同学写作把控力不强,解决方法有三个:列提纲、提问题、回扣材料。问问题要问自己到底要写什么,提清晰的问题,再开始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要反复回扣材料。这是避免你在写作过程中跑题的三个点。

Q6:高考应当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近两年高考作文趋势,考议论文比例比较高。出题人也说高考是写作基本能力的考察。比如你学工科,学理科,以后都用不到记叙文,但议论文所有人都要用到。一些偏感性的题目,比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细无声,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是写议论文角度的不一定能写记叙文,这也是为什么强调去练议论文的原因。议论文考察比较广泛,也更符合现在的考试趋势,而且得分更稳定。所以还是比较建议多练习议论文写作。

Q7:开头是否必须引材料?

一般来说开头都是,引材料+分析+中心论点。这里强调两点:

第一引材料绝不等于抄材料,引材料要有一定的倾向性。老师要能够通过你引的材料能够判断出来你是支持还是反对。因为倾向性才比较容易引出中心论点。

第二点,中心论点的位置。中心论点有且只有三个位置,要么在第一段结尾,要么在第二段开头,要么在第二段结尾。换句话,前两段必出中心论点。如果你的中心论点在第五段中间,对不起,三类文。阅卷考试根本看不见。而第五段才出现中心论点,说明你进入节奏太过拖拉。这样的文章,肯定也是低分文章。所以这是在开头方式大家需要注意的问题。

Q7:读书是主要读思想还是读语言?

读书要读几个东西:第一,读主旨,丰富你的价值观。第二,读结构,学习别人是怎样把到底讲清楚的。第三,读亮点,或者是写作技巧。实际上,语言是最细枝末节的。

打比方来说,立意就是一个人的骨架,指这个人长得是高是矮,是胖是瘦。立意立好了,没跑题,就是说有个人样了。论据就是人的血肉,这个人是不是充实,是不是丰满。语言就是人的皮肤,皮肤好,稍微有点瑕疵,我们也会,很宽容,可是前提什么?前提是要有个人样。

现在考试的趋势是这样的。如果你翻阅零几年的文章,你就会发现,有些完全就是思想上很假大空,只靠辞藻的华丽也能拿高分,但是现在行不通了。

因为现在是信息社会,大家懂得越来越多了,考生们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再把以前的文章放到现在去用,很多在以前可能是满分作文的文章现在可能会勉强得个一类文,以前是一类文的文章现在可能就是一个二类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