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几千人的英法联军,清军为何能打赢百万雄兵的太平军?

vickelly


首先是三者所代表的生产力、社会制度和军事科技差异巨大。

英法联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列强,资本主义已经成熟,各方面都代表19世纪中叶人类最先进的典范,不光是武器装备,而且其军队的士气、训练、战斗方式等无不位于世界巅峰。而清朝因为长期闭关锁国,当时还是处于封建社会,其制度比起小亚、西亚的奥斯曼土耳其、波斯甚至阿富汗等尚且不足,又怎能与英法相比?而太平天国和清军在先进程度上基本同一档次。太平天国对新式武器的接受要早于清军,但农民起义和宗教治国的固有缺陷削弱了其力量,且后期欧洲支持清政府后,太平军在武器装备上也落后于清军。这样,清军打不过比自己领先两三个的英法军,消灭了和自己差不多档次甚至略弱的太平军,也就毫不奇怪了。

其次,作者问题中“几千英法联军”和“百万雄兵太平军”的描述本身就是春秋笔法,故意造成英法联军规模很小,而太平军规模很大的错觉。这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在19世纪中叶,英法两国本土加在一起有数千万人口,军队近百万之众,加上其庞大的殖民地和工业能力,整体实力远远碾压清朝。而太平天国不过是农民起义,最强大时也只占有东南一隅数省之地,加上其管理机制不成熟,综合实力远远弱于清朝。

即使论军队数量,也不是“几千人”和“雄兵百万”这么粗暴的列举。英法联军投入入侵中国的总兵力近两万人,再加上美国俄国趁火打劫。而清军全国兵力虽然有数十万,但分布于一千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尤其南方正在闹太平天国,面对英法联军的集中进攻,能抽调出来抵挡的军队并不多。著名的八里桥之战,英法联军近万人,清军不过3万人,双方人数大约是3比1左右。如果计算火力投放强度,那么清军吃亏大大的。

而太平天国号称的所谓雄兵百万,其实是把随军男女眷属算进去的虚张声势,就是说军民一体,其中真正能战的部队数量并不多。比如北伐的林凤祥李开芳,其实只有两万多人。韦昌辉天京事变,也只带着本部几千精兵,杀了杨秀清部下两万多人,就让天京为之一空。后期李秀成号称70万大军,其中真正作战的兵力也就十余万人。

而且,在太平天国战争后期,太平天国接连发生了天京之变、石达开出走等内斗,洪秀全又对李秀成加以牵制。这些都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同时,清军和曾国藩、李鸿章的湘淮军,则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实力大幅度增长。此消彼长之下,太平天国最终被绞杀也就并不奇怪了。

至于说,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和陈玉成、李秀成等人军事才能上的优劣高低,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正如英法联军的指挥官水平也未必高于僧格林沁一样。


巴山夜雨涮锅


辟谣:英法联军的人数,可不是只有几千人。

清朝打赢太平天国,也不是什么轻松办到的事。这两件事是没必要对比的。


英法联军的人数有多少?

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分为两阶段:

  • 第一阶段,以亚罗号事件为开始,以1858年《天津条约》 作为结束标志。

英法联军5600余人,其中法军1000人,英军4600余人,军舰20余艘。

  • 第二阶段,以互换条约失败为开始,以1860年火烧圆明园作为结束标志。

英法联军18000余人,其中法军约7000余人,英国军舰173艘,法国军舰33艘。


清朝的失败是很迅速的,战争也并没有打得规模太大。像是塘沽之战,清朝只有3000兵力。

英法联军打到天津时,僧格林沁还率领1.7万军队退守通州,很轻松就把天津让了出去。

与英法联军相比,太平天国的战争就非常激烈了。

太平天国运动打了十四年,势力扩展到17省。第二次鸦片战争,只打了不到半年,涉及的省份也比较少。

谁轻松,谁困难,其实从这些数据上是一目了然的。


因此,清朝消灭太平天国,并不是什么轻而易举办到的事情。

这个对比是毫无意义的。


HuiNanHistory


太平天国只是1851年闹起来的比较大规模的农民运动罢了

清政府作为正规军,虽然当时清军拥有的还火器落后,主要还是靠是滑膛枪,

但是清军镇压使用冷兵器的太平军还是勉强够了

而1856年爆发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使用了比较先进的火枪,而中国当时除了部分使用滑膛枪的火器营,极大一部分士兵还是使用冷兵器。

当时法国人使用的是比较先进的米涅M1851膛线枪,

米涅弹头于铅丸相比稍微有了弹头的形状,而配合膛线时,弹头进度远超滑膛枪

当时英国强盗使用的多是恩菲尔德M1851以及M1853步枪

英国人从这批步枪开始也使用米涅弹头来代替之前七七八八一票发射铅丸滑膛枪

而清军还没从之前的太平天国动乱中缓过来,武备松弛,军纪涣散。装备与入侵的英法联军有代差,不输才怪


疯狗的轻武


太平军只是一支没有经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农民武装集团,前期和太平军作战的主要是八旗军队以及绿营,这两只军队到了晚清时期已经完全失去了作战能力,平常欺负百姓还行,要是用他们镇压国内叛乱他们跑的比兔子还快,而且很多人长期吸食鸦片,别说打仗了就是走路都困难。至于说是打不过区区只有几千人的英法联军,那就情有可原了,毕竟他们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

太平天国初期从广西一路攻城拔寨,并占领南京成立所谓的太平天国,这一时期和太平军作战的还是老旧的八旗以及绿营,这两支部队没有战斗力面对广西狼兵几乎都是望风而逃,而且当时英法联军正在北方入侵,清朝大部分精锐部队被用来抵抗英法联军的入侵,对南方的农民起义是有心无力。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清朝的精锐部队被英法联军消灭殆尽,对太平军清政府已经没有军队来平叛,加上财政困难更是没有能力组建军队,由此剿灭太平军的重任就落在了汉族士绅身上。

汉人自己组建的军队最为著名的就是曾国藩和曾国荃组建的湘军,以及后来李鸿章组建的淮军,这两只军队是灭亡太平军的绝对主力。同时这两只军队也完全有别于旧式的八旗和绿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新的军事思想,同时主要装备不再是弓箭大刀,而是西方先进的火枪大炮,并且聘请洋人对湘军和淮军进行训练,这样的军队在当时的大清帝国可谓是独树一帜,在后来的战争中这两只军队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

太平天国后期由于统治集团腐败和对权力的争夺,太平军内部开始分化瓦解,这是最为致命的,也为太平军的迅速灭亡埋下了伏笔。后期太平军虽然号称有百万之众但也只是乌合之众,已经没有什么战斗力,再加上洋人对清军的配合,太平军可谓是完全陷入孤立,内外无援,清军能够打赢他们也在情理之中了。


微风书房


导语:1860年,为进一步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所获得的在华利益,英法两国组成联合兵团,共计17700人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清朝方面对抗军队人数达到了290000。

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号称百万,但实际参战人数只有大约60万,而且武器装备根本不能和英法联军相提并论甚至远落后于清朝军队的装备。


按照作战人数的对比,英法联军和太平军的作战人数比为1.77:60,悬殊明显。那么晚清政府能够消灭太平军,却为何对付不了英法联军呢?

个人认为,主要以下几个原因:

1、英法联军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作战方式等都远超太平军

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两国在军事建设上已经走向了现代化的阶段,就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装备的武器设备和参战人员的基本素质来看,清朝军队和太平军都无法比拟甚至远远不如。另外,在先代军事思想的引导下,英法联军利用现代化的作战方式,用海军、陆军相配合的作战方式对晚清的进攻,使得英法联军在短时间内战胜腐朽不堪的晚清军队是必然结果。

太平天国运动是穷苦农民发起的一场反抗晚清腐朽统治的军事起义,但太平军自身的军队素养和武器装备较之英法联军远远不如甚至远不如晚清军队。而且,在八旗军队逐渐被消灭以后,慈禧太后决定利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组建的地方军队对抗太平军。

在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影响下,曾国藩等人引入西方先进的军事观念训练而成的地方武装力量,拥有较强的战斗力,所以初一参加征剿太平军就取得了较大成效。

2、以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晚清统治阶层秉承“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方针,并未尽全力进攻英法联军,而不惜发动地方武装对付太平军

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对待外国侵略和国内叛乱的应对办法几乎一致,或者咸丰皇帝在面对英法联军的进攻而仓皇逃跑以后,满清统治阶层基本就开始施行慈禧太后后来推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将清朝主力军对用以征剿太平军,而对于侵略清朝的英法联军则并没有用尽全力对抗。

而且,当时的晚清统治阶层认为英法联军再是外国入侵也不会推翻清朝的统治,最多只是想要在清朝获得更多的通商等方面的权益;太平天国运动则不同,他们就想清初时期的大西政权,他们的目标就是为了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翻身做主人。所以,晚清统治阶层旨在维护自身的皇权统治,所以对于太平军不遗余力的征剿,而对于英法联军则以赔款、割地只有能保证对中原地区的合法统治就可以。

3、英法联军的精诚合作和太平天国后期的内部之乱形成鲜明对比

咸丰朝进入清朝的英法联军虽然是两个不同国家之间组成的联合军队,但英法联军之间的配合默契、进攻有序,联军之间的精诚合作对清朝军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在短时间内便直扑清朝京都,甚至逼走了咸丰皇帝。

而太平天国经过了一段辉煌时期以后,很快便陷入了农民政权争夺权力和分享富贵的恶性怪圈中。军事全盛以后的天京变乱让太平天国彻底陷入了内乱之中,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太平军的内部团结和战斗力。所以,太平军在后期同湘军、淮军等地方武装对抗时败绩连连,最终走向了灭亡。

所以,英法联军和太平军相对于清朝统治阶层而言,有着军事实力和军事意图等方面本质上的区别,晚清军队应对太平军时的不遗余力和面对英法联军的未完全抵抗,都造成了最后的不正常结果。

我说@正说请代十二朝,专注清朝历史解说,欢迎关注。个人见解,欢迎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


正说清代十二朝


清末的八旗兵和绿营兵完全是废物,英法联军进攻清朝,对抗的就是八旗兵和绿营兵,当然有憎格林沁的蒙古铁骑,不过冷兵器对上热兵器,不输才怪呢,同时英法联军侵略清朝无非就是为了打开清朝的市场赚钱罢了,不是和清朝你死我活的关系,清朝也就没有拼命打的理由,割些领土赔钱大家都安分了。而太平天国的起义可不同,完全是要清朝的老命啊,是内部争斗,满清对付太平天国那是拼了老命的,使出全部的力量一定要干掉太平天国。其实打太平天国完全就是汉族人打汉族人,没清朝军队什么事,没有李鸿章和曾国藩等人的努力拼杀,满清早完蛋了,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就是汉族地主官僚啊,所以说太平天国完全是汉族人对抗汉族人的内部拼杀,太平天国最后灭亡了,说明了汉族人打仗厉害,没有清朝军队什么事啊,满族人的军队就是烂的可以,靠他们是打太平天国那是开玩笑,出力的都是汉族人,所以总的来说打赢太平天国的不是清军,而是汉族的地方武装团练啊,打仗还是汉族人厉害!


英法联军进攻天津的时候,对上的就是满清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结果真是没法看啊,英法干脆利落就打的清军满地找牙。没办法,当时的英法已经是现代化军队了,火枪大炮那是标准配备,清军用的几乎都是冷兵器,加上清军士兵都吸鸦片,是鸦片大兵,有力气打仗才怪,个个都怕死的要命,纪律涣散,根本就不是军队,一群鸦片鬼士兵拿着冷兵器对上热兵器的英法联军完全就是一边倒的屠杀啊,英法竟然没有死人,只伤了三个就兵峰推到了北京城郊外了。最后满清拿出压箱底的王牌,就是蒙古的骑兵,憎格林沁率领的蒙古铁骑确实勇敢,迎着子弹和炮弹往前冲,勇气可嘉,不过是作死的行为,蒙古骑兵对阵的不是以前的士兵啦,是热兵器的军队啊,再强的骑兵遇上火枪和大炮也是送命的份。最后满清输了,签订不平等条约,也彻底认清了自己的军队是多么落后,然后就训练了的现代化的军队。


到了太平天国爆发时,满清也知道自己人的军队完全就不靠谱,打仗的还是靠汉族人,所以满清皇帝开放权力支持地方的汉族官员组建团练去对抗太平天国,说白了就是让汉族人自己打自己人嘛!当时最厉害的团练就是曾国藩和李鸿章的湘军和淮军了,正是它们打败了太平天国。曾国藩和李鸿章是比较开明的官员,很早就认识到火枪大炮的作用,因此湘军和淮军装备了很多西式的武器装备,同时也是学习西方的军队训练。特别是李鸿章的淮军,他的火枪队完全就是西方的武器装备和训练方法。对比太平天国,太平天国也知道火器的厉害,可是装备的普及率不高,也就是重要的部队才有火器,其他的都是那些冷兵器去拼人命,加上太平天国后期那些上层人物腐化堕落,内部权力斗争,逐渐消减了太平天国的战斗力,彼消此涨,在逐步的消耗对抗中,体量较大的满清还是拖死了太平天国啊,当然双方军队的差距也是太平天国快速灭亡的原因之一啦!


历史神秘人282698251


英法当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世界强国,英法联军于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暴打沙俄后,紧接着于1856~1860年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于英法联军,连老毛子都不是对手,更不用说清廷了,因为根本不是在同一档次上。但对于太平天国,同样是冷兵器为主,后来清廷又有洋人的武器等帮助,打基本没知识分子的纯农民出身的太平天国还是有一手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并步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英国、法国已步入近代化强国,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国,而中国当时还是古代史的范畴哦,是典型的农耕国家,所以当时输给英法也是无可厚非的。



太平天国在初期打着攘夷的旗号,试图告诉民众清廷和洋人都是夷狄,赢得了众多民众支持,后来民众发现太平天国上台后和以往的封建统治阶级没有本质的区别,并对赋税更重的势头不满。

失去民众基础的太平天国在曾国藩等组织的团练和洋人的武器装备支持下,最终仅存14年就被联合剿杀。
我是历史小玩家,关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速删。谢谢!


罗西小南多


不是打不过,是不敢打。

目的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效果自然不同,列强的目的主要是经济利益

对于偌大一个中国,列强已经不能通过简单的殖民政策来对付清政府。当时世界局势也在发生着变化,殖民地的方式已经不是西方列强首选的掠夺方式,法属印度和英国各个殖民地的情况并没有多好,除了付出高昂的军费开支和管理成本外,并没有预期的巨大经济利益。

而贸易就另当别论了,特别是强大军事后盾的单边贸易利润更是不可小觑。

所以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列强终究还是选择以掠夺式贸易为主的战略。派兵侵犯的目的是逼清政府在经济上做出让步,并非要真的占领地盘,推翻清政府。因为在当时并没有另外一个政治势力可以代替清政府管理这个国家,如果一直处于战乱,西方列强的利益将受到巨大损失。

所以在是否支持太平天国的问题上,列强始终是摇摆不定,最后在逐渐了解了太平天国之后,发现是一块烂泥,始终是扶不上墙的,才慢慢倾向于支持清政府,直到太平天国灭亡,也没有真正官方表达过对清政府的支持。

太平天国的目的就是要推翻清政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有句俗话,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面对太平天国,清政府要么选择抵抗,要么灭亡,没有选择了。于太平天国作战,也是艰难困苦,险胜于太平天国领导们的小富即安,没有高级的战略思想。占领南京后,太平天国主要将领和领导已经没有北伐的意志,整天躲在豪华别墅里花天酒地,奢侈淫逸的生活已经让太平天国领导们提前进入了“天国”时代。

假如杨秀清和洪秀全在占领南京后,立即组织全力北伐,历史可能已经改写,但是历史没有假如。

再者,太平天国军队没有那么多,这个“号称”和真是军队规模相差还是很大的。


关中熊叔


第一打太平军用的是曾国藩自己组建起来的新式军队——湘军,有很强的战斗力,而且湘军军费比较高还有有大量的火器装备,虽然说军费是曾国藩人家自己出了一大部分,剩下的就是靠东拼西凑来的,因为指望朝廷不可能,湘军顶峰时期总兵力高达40万人,已经超过了朝廷所掌握的八旗绿营的部队了,而且湘军作战能力已经超过了清廷的八旗绿营的战斗力了,而且湘军的体系是团练起家的,每个人都有能打大仗的能力,各部之间的团结协作配合能力强,而且营级军官都是同乡或族人,而且曾国藩的治军有方,军纪严明,令出必行,所以一点也不畏惧太平军,可惜的是战后清廷担心湘军一家独大危及朝廷,就被裁军了。

而对阵英法联军的呢,都是清廷的八旗绿营,这些部队里,除了僧格林庆的三万满蒙铁骑还有战斗力外,其他的部队大多已经腐朽不堪,军备松弛,军纪涣散。跟英法联军一对阵,枪炮一响,立马跑完了,就僧格林庆的骑兵向着英法联军冲了上去,结果打的就剩七个人回来了,英法联军才伤了三人。所以根本没法打,也充分的说明了八旗绿营已经彻底的腐朽了。


帅气的小君菌


诚邀!下面简要回答:

据所提问题,发生时间应在1856~1864年。1856~186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1851~1864年是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军上万人未能阻挡住几千英法联军,英法联军长驱直入,火烧圆明园。之所以未能挡住,原因主要是,一是兵器差距,侵略军是猛烈的热兵器,而清军是刀枪剑戟的冷兵器;二是士兵精气神,清军腐败不堪,将领贪生怕死,士兵两杆枪(烟枪和红缨枪),战斗力低下;三是恐洋心理,自鸦片战争后,洋大人在清朝官员心目中逐渐变得至高无上了;四是具有一定战斗力的清军主要布防在了围剿太平军上,对于北方的军事和兵力,清朝没有精心布置;五是清廷从根本上认为洋人并不是心腹之患,无非要点钱和地,而太平军是大患,涉及权力和统治,在用兵心态上也就不一样。

而太平军被镇压,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训练有素、有战斗力、对清朝忠心耿耿、火器比太平军先进、有足够的后勤补给(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开办兵工厂)、清廷大力的支持等;另有,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廷和侵略军开始联合起来,共同打击太平军,太平军压力增大;还有就是太平天国自身,后期领导人信念丧失、奢侈享乐、内部分裂等等。


码字不容易,就说这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