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調音師》後,印度懸疑又放大招?

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在大陸院線看到這麼多的印度電影了?

應該是在2016年《摔跤吧,爸爸》爆紅之後,當時電影完全火出了電影圈,你不看你就沒“資格”討論女性權利,運動元素和善惡對立的戲劇衝突加大了影片的可看性。

最值得一提的是,經過此役,大家都在驚呼:印度電影人怎麼這麼剛?

繼《調音師》後,印度懸疑又放大招?

圖為《摔跤吧,爸爸》

此前在眾人心裡,最敢說真話的是韓國電影人:這群瘋子黑政府黑國家黑的不遺餘力。

此後大陸院線引進來很多部印度系現實主義電影,包括但不限於:

仍舊為女性地位平權的《神秘巨星》、《廁所英雄》,後者直指印度當時鄉村對於女性的歧視和自身的落後,用“修廁所”這件事和傳統對抗。

關注印度貴族與平民鴻溝這一階級問題和隨之引發的教育差距的《起跑線》、《嗝嗝老師》,印度對於英語(殖民地)的重視程度與社會貧富對立的現象被放大到大銀幕上。

繼《調音師》後,印度懸疑又放大招?

圖為《嗝嗝老師》

一邊展示警察和政府的無能一邊用懸念吸引觀眾的懸疑犯罪題材,反轉接著一層又一層的《一個母親的復仇》、《無所不能》、《調音師》,電影中盲人、弱女子作為大銀幕上的弱勢角色,一邊吸引著觀眾的同情心一邊展現出驚人的以弱勝強的戲劇爆發力。

這其中,以最後一個類型最為被觀眾所鍾愛,尤其是《調音師》,因為有著之前同名短片的口碑加持,在大陸院線更是實現了票房口碑雙豐收。

繼《調音師》後,印度懸疑又放大招?

圖為《調音師》

所以,印度電影不再是唱唱跳跳的“寶萊塢式”了,印度電影人在與國際接軌後,對於類型片市場進行了大膽探索。

尤其是對劇本較為倚重的“多反轉”、“犯罪為先”的類型片更是痴迷,前有未上院線的《誤殺瞞天記》,後有這部《天作謎案》

繼《調音師》後,印度懸疑又放大招?

雖然這部是兩年前的作品,但放置當今的現實語境仍然奏效,因為主線劇情並無社會問題,而是用兇案互相串聯,靠角色自身帶動劇情發展。

本片創作淵源其實很有趣,它翻拍自1969年寶萊塢同名電影(Ittefaq),故事情節類似。

但卻不僅僅如此,因為1969年這部同樣也是翻拍,其靈感來自這部創作四年前1965年的一部好萊塢黑色電影的變種犯罪電影《路標謀殺案》。

繼《調音師》後,印度懸疑又放大招?

上文我們提到電影由三場兇殺案件串聯,分別是最早發生的少女自殺案件,主案作家妻子離奇自殺身亡以及案中案律師被害。

主案的主要角色來自於英籍印度裔作家塞西,他妻子發現死在酒店房間內,在同一個夜晚,他卻被發現與另外一宗兇殺案產生了關聯,律師死在自己家裡,接到其妻子瑪雅報案的警察進入到受害者家中,沒想到第一個看到的嫌疑人是一臉迷茫驚惶的作家塞西。

因塞西是有名氣的作家並且是英國公民,為了社會輿論的影響和國家間法律的規定,警探德夫只有三天的破案時間。

繼《調音師》後,印度懸疑又放大招?

但兩名嫌疑人塞西和瑪雅各執一詞,完全是兩個故事,德夫陷入羅生門式的案情旋渦中苦苦思索。

在作家的講述中,他是受害者,自己的妻子醫檢顯示心臟病發意外身亡,而律師是在他進入到其家中之前已被殺死,自己是被陷害的,應該無罪釋放。

而瑪雅則堅持說塞西在用自己作家的天賦編造這個故事,他才是殺害自己丈夫的真兇。

繼《調音師》後,印度懸疑又放大招?

隨著案情的深入發展,塞西和瑪雅兩個人身上的秘密逐漸被揭開,沒有人是絕對的無辜,但其中有一個人卻犯下了彌天大錯並編造了這個故事。

最後兇案結果如何,兇手是順利歸案還是逍遙法外,在此我不多做說明,在反轉多的懸疑電影中,劇透是可恥的行為。

繼《調音師》後,印度懸疑又放大招?

當然,我在這裡仍然要對於結局要補充一下:看過的觀眾對於結局都抱有失望的態度,不是因為最後的結尾沒有再次形成反轉,而是無論是否反轉都會讓這個故事陷入到俗氣與簡單。

一場暴雨作為解謎的線索亦作為主題的釋放,在這場暴雨之中,沒有任何一個參與者做到了絕對無辜,但暴雨之後,一切都有了答案。

反轉多的電影最主要的就是要抓住這條懸疑線,此線一斷滿盤皆輸,這也就是為何多線敘事的懸疑電影會被觀眾大喊BUG奇多不堪入目。

繼《調音師》後,印度懸疑又放大招?

而《天作謎案》到最後已然失去了這條線,機場戲兇手與警探之間的對話作為解謎的鑰匙顯得無比蒼白無力,只能淪為犯罪者的自嗨與對於執法者的嘲諷再多反轉都不如《殺人回憶》的一個眼神。

難道,警探不會去調查全部涉案人員的社會關係網嗎?這一點將作為最鋒利的剪刀去剪斷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這一條懸疑線。

線斷了,我們跳脫出整個案情,影片也就失敗了。

繼《調音師》後,印度懸疑又放大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