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魯能足校和廣州恆大足校區別到底在哪

廣州恆大足校01年齡段奪冠了,而山東魯能足校自前一階段的青少年賽事中,包攬了U13至U17所有賽事的冠軍。可以說,在青少年足球這一塊,目前看來山東魯能和廣州恆大這兩所學校是最強的。但是兩座國內目前來說最大的足球學校,又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他們具體的區別如下:

足校拉練的國家不同

山東魯能足校和廣州恆大足校區別到底在哪

魯能足校

兩所學校培養模式都是國內足校培訓,國外足校拉練。魯能足校球員到巴西拉練,恆大足校球員到西班牙拉練。

這兩種模式拉練的國家都是當今足壇最先進的足球國家。巴西,老牌世界勁旅,西班牙,世界足球新貴。而隊中的球員也都具備了各自國家拉練的特點。比如恆大奪冠這支隊伍是U19,隊中的球員帕爾曼江,無論是進球還是助攻都很好,和隊友的配合很流暢,出球合理,時機把握特別好。發揮堪稱完美。

而魯能足校的球員,比如21歲的學霸段劉愚,在中超賽場亮相堪稱驚豔。在職業賽場上發揮到如此,實屬不易。

兩校培養的風格不同

山東魯能足校和廣州恆大足校區別到底在哪

恆大球員在訓練

廣州恆大選擇西班牙拉練自己的隊員,其實與華南足球和廣東足球的傳統有關。職業聯賽開戰之前以及初期,國內足球分為“南北風格”,南方是小快靈,比如謝育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北方是力量性,即一高一快,比如聯賽初期的宿茂臻。

而現在魯能足校和廣州恆大足校則完全體現了這兩種風格。我們不能評價哪一種打法先進,因為在世界足壇誰也沒法說那一種風格適合。巴薩的傳控足球賞心悅目,但是誰說皇馬防守反擊不是傳控足球的剋星?西班牙的進攻美如畫,但是意大利的防守反擊也很犀利。

但是在這裡不得不說,雖然恆大U19奪冠了,但是感覺還是那種中規中矩的框架範圍內的球員,即教練的要求做到了,執行的也很到位,是傳統意義上的勝利。打個比方,就是刻板有餘,靈性不足。記得看過u18de一場比賽,雖然沒取得最終的勝利,但是在那一年齡段的球員裡,有幾個隊員踢得很有靈性,屬於那種將自己的特點跟教練的戰術要求融洽起來的感覺,也就是不刻板,有創造力的類型。

寫到這裡忽然想吐槽一下,也算是為魯能足校鳴一個不平吧。恆大足校很好地保護了自己的隊員。可是魯能足校沒有這麼幸運。事實上魯能足校直到現在還是各級國奧和各年齡段的國家隊主體。但是,球員的處境似乎很尷尬:回國了,聯賽踢不了,每逢徵調就隨隊進行各種拉練,去參加一些所謂的雞肋式對提高自身沒有意義的比賽,相當於只是紙上談兵卻一直沒有實踐的機會。就這樣,不但錯過了聯賽結束後的冬訓期拉練,還錯過了一線隊報名和與球隊的融合,於是又作壁上觀,於是又被拉練,週而復始。陳哲超、黃浦等球員不就是這樣嗎?李松益不就是這樣淡出了一線隊嗎?

山東魯能足校和廣州恆大足校區別到底在哪

李松益在訓練

挑選球員的標準不同

山東魯能挑選球員,注重的是身高和力量,當然也注重技術,但是前者是主要的,而廣州恆大則與之相反。

這樣就造成了一個現象。年齡小的比賽,魯能足校成績好,因為在同齡孩子中,力量和身高是有壓倒性的,所以優勢明顯。

但是到了U19這個年齡段,身高和力量顯然就不再具有優勢。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也符合中國傳統的足球青訓路子:於是就出現了很多曇花一現的球員,比如曾經的曲波、高明,世青賽閃光,但是很可惜,後來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而蒿俊閔等技術性球員則至今還活躍在足壇。

這種現象也與足校的教練有關:山東魯能足校剛建立之時,是一整套國外的教練班子,但後來隨著老球員的退役,慢慢足校裡面就成了安置球員的場所。而恆大足校目前梯隊教練裡,歐洲教練是多數。所以山東魯能足校注重傳統,恆大足校注重技術,也不足為奇。

山東魯能足校和廣州恆大足校區別到底在哪

青訓是足球的未來


​每次發有關於兩支球隊在一起對比的文章,就會有很多讀者在下面留言,留著留著就開始吵,其實沒必要。比如這次,恆大01段就是擊敗了魯能奪得冠軍,但是這又有什麼?青訓是國足的未來,是聯賽的基礎,只要能提高整個聯賽,只要能讓國足水平有所增長,誰勝誰負不都是很正常,不都是為聯賽、國足做貢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