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驕最後的倔強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驕最後的倔強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驕最後的倔強

公元1227年,對於整個人類戰爭史,都是值得銘記的一年。

這一年,“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在過去幾十年的征戰歲月裡,他創造過太多奇蹟——帶領的蒙古軍隊征服了從漠北高原到黑海的大片土地,擁有的帝國版圖相當於四倍的亞歷山大帝國,兩倍的羅馬帝國,他是人類戰爭史上征服足跡最遠的領袖之一。

然而,就在他六十六歲這一年,一切都被按下了停止鍵。他帶著他未完的夢想,離開了世間。而關於他的死,世人充滿著無限好奇——他死前經歷了什麼?死因到底為何?臨終前有沒有什麼交待?他的陵墓到底在哪兒?……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驕最後的倔強

最後一戰是打誰?

成吉思汗其實是死在了討伐西夏的過程中。

1225年秋,經過七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隨後,他將目光鎖定到了西夏。西夏領土不大,卻是一個聰明的政權。早年間,西夏利用宋、遼、金等巨頭間的矛盾和對峙局面,在夾縫中僥倖生存。蒙古崛起後,西夏與蒙古結成了戰略同盟,不過卻在日後不斷反覆,不僅拒絕出兵西征,而且不時口出狂言,令成吉思汗大為惱火。《蒙古秘史》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成吉思汗命令他的軍隊每次飲酒前必須高喊滅絕唐古特(唐古特即西夏)。

西征歸來,是時候找西夏算賬了。1226年春,蒙古軍分兵兩路進攻西夏。成吉思汗親自率大軍出東路,首先佔領了重鎮黑水城(今內蒙古額濟納旗),繼而直接推進到賀蘭山。在消滅了西夏的有生力量之後,東路軍向西南在河西走廊與西路軍會師,切斷了西夏朝廷與西路各州府、軍司之間的聯繫,採取各個擊破的戰術,先後攻取了沙州、肅州、兀剌海、甘州和西涼府。此後又圍攻了西夏的陪都西平府(靈州),在黃河平原大敗西夏主力軍。

1227年正月,成吉思汗為了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儘快將金朝消滅,親率大軍攻佔西夏國西南部的積石、臨洮、西寧、河州等州府。五月,向東折返到達六盤山駐夏避暑休養。

當時的西夏已經苟延殘喘,只剩下一箇中興府。在中興府被圍數月後,夏末帝終於投降了蒙古。但是直到夏末帝被殺後,一個驚天消息才昭告天下——成吉思汗已經病逝於六盤山。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驕最後的倔強

他到底是怎麼死的?

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是一個困擾中外學界多年的未解之謎。

《元史》中記載成吉思汗之死,僅僅用了20個字——“(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於薩里川啥老徒之行宮。”很簡潔,死因是得了病。

《蒙古秘史》中的記載稍微詳細一點——“冬間,於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墜馬跌傷,就於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次日,也遂夫人對大王並眾官人說:皇帝今夜好生髮熱,您可商量。”簡單說,就是在圍獵時,墜馬受傷,當夜高燒,不久便辭別人世。

《馬可·波羅遊記》有另一版本的記述——“這個戰勝者在六年中相繼征服了許多王國和城市,後來在圍攻一個叫泰津的城堡時,膝部受了箭傷,並且因傷勢過重而死去。”

據被編入《四庫全書》的《蒙古源流》記載,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時,西夏乞降,並獻上了一批美女,其中就有容貌絕美、性格剛烈的西夏王妃。她對成吉思汗深惡痛絕。在成吉思汗召幸她時,趁其不備,重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當日殞命。

另據一些資料記載,成吉思汗是被兒子窩闊臺毒死的。成吉思汗有四子: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三子窩闊臺、四子拖雷。成吉思汗起初選定窩闊臺作為繼承人,但據說後來又有點反悔。窩闊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便在成吉思汗的酒中下了毒。還有更奇葩的記載,說成吉思汗是被雷劈死的……

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版本,大概是因為正史記載過於簡陋和遮掩。據一些研究者分析,成吉思汗最有可能是受戰傷而死。但是為了不傷士氣,故而掩蓋事實,營造出一種“打不死”的假象。或許這也是“一代天驕”最後的倔強吧!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驕最後的倔強

他臨終前有什麼遺囑?

成吉思汗臨終前,留下了三道遺囑。

這三道遺囑,可以說影響了後世的千年格局。

第一道遺囑,主要是交待繼承問題。臨終前,成吉思汗的四個兒子中,老大已去世,老二和老四都擁護老三窩闊臺。這也正是成吉思汗的心意。他囑託道,“吾兒,父殆至壽終矣。賴長生天之助力,吾已為汝等建此大帝國。自國之中央達於四方邊極之地,皆有一年行程。設若汝等欲保其不致分解,則必同心禦敵,一意為汝等之友朋增加富貴。汝等中應有一人承大位。吾死後,汝等應奉窩闊臺為主,不得違我遺命。”

不過,或許是受遊牧民族“幼子守產”習俗的影響,成吉思汗雖然把皇位交給了老三窩闊臺,但卻把自己所統領的諸部及大部分軍隊都留給了幼子拖雷。

第二道遺囑,主要關於隱瞞死訊滅西夏。對於西夏,成吉思汗志在必得。西夏未滅,成吉思汗的身體便已經抗不住了。他留下遺囑,要求部下在自己死後隱瞞死訊,讓西夏人仍然有所忌憚。部下嚴格遵守遺囑,在他死後,秘不發喪。直到西夏末帝被殺,西夏徹底滅亡,死訊才真正公開。

第三道遺囑,則是關於帝國的未來規劃。據《元史》記載,成吉思汗臨終最後一刻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擴張計劃,他說:“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遨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心矣。”簡單說就是,避實擊虛、以逸待勞、聯宋滅金。立下這道遺囑後,他便“言訖而崩”。生命最後一刻,他竟能如此清晰地安排著事關蒙古、金、南宋生死存亡的作戰方略,著實令人歎服。窩闊臺繼位後,蒙古大軍按照成吉思汗的部署,發動了對金朝空前強大的攻勢,並最終滅亡了金朝。

他到底被葬到了哪裡?

成吉思汗死後七百多年來,還有一個謎題一直牽動著世人的好奇心——他的陵墓到底在哪裡?世界各國的考古學家和探寶者都在找尋傳說埋藏著無數奇珍異寶的成吉思汗陵墓,但是始終沒有定論。

如今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其實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而且經過多次遷移,直到1954年才由青海的塔爾寺遷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驕最後的倔強

成吉思汗陵

從傳統上講,蒙古是遷徙頻繁的遊牧民族。草原瀚海無邊,黃塵漫天,即使建高大陵寢也一樣會被沙丘所掩埋。因此蒙古族是薄於“墓葬”而是奉行“野葬”和“天葬”,通常遵循“墓而不墳”的原則。深埋在地下是“墓”,隆起在地面是“墳”,而成吉思汗的陵墓很可能是深埋於地下。

另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然後派人長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據說成吉思汗下葬時,為保密起見,曾經以上萬匹戰馬在下葬處踏實土地,然後殺死一頭小駱駝放在那裡,派1000名騎兵守護,第二年春草復生,守衛的人移帳遠走。青草遍野,樹木叢生,誰也不知道成吉思汗埋在哪棵樹下了。如果後人要祭祀,則讓小駱駝的母親——母駱駝作嚮導,母駱駝躑躅悲鳴的地方就算是埋葬地點。但是,等那隻母駝死後,人們就再也找不到埋葬地了。所以,成吉思汗陵墓至今是個大謎團。

對於成吉思汗,有人愛,也有人恨。這是大家基於不同的立場和視角所產生的不同情感。但唯一不能否認的是,成吉思汗是2000多年來對世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

在千年更替之際,美國《時代》雜誌評選出了“對本千年十個影響最大的人物”,成吉思汗榮膺榜首。他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彼得大帝、愷撒大帝、拿破崙等人。他和他的子孫所建立的龐大帝國,改寫了世界版圖,深刻影響了亞洲、歐洲,乃至世界歷史的進程,他使得人類之間實現了“最廣大而開放的一次握手”。

無論如何,成吉思汗,這個從出生到死亡都寫滿謎題的男人,終究被千秋萬代所深深銘記。

揭秘成吉思汗之死:一代天驕最後的倔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