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楼,曾是鼓浪屿最大的烂尾楼

字数:1600,大约阅读时间:3分钟

1、

现在站在厦门轮渡看鼓浪屿,最显眼的是两个地方,一是鼓浪屿海拔最高的日光岩,二是有着红色圆屋顶的八卦楼,这两个地方,也是鼓浪屿的标志。

日光岩是自然景观,八卦楼是人工建筑,大家可能不知道,如今是鼓浪屿风琴博物馆的八卦楼,曾经是一幢烂尾楼。

八卦楼,曾是鼓浪屿最大的烂尾楼

还得从100多年前八卦楼开始建造时说起,八卦楼的原主人叫林鹤寿,他是台湾赫赫有名的板桥林家第三房,当年台湾被日本割据之后,林鹤寿和家族亲人一起内渡厦门,定居于鼓浪屿。

因看到鼓浪屿那些气派豪华的别墅都是洋人所建,林鹤寿决定争一口气,在鼓浪屿建一幢大型的,站在对岸厦门一眼就能看得到的建筑。

得知这一消息后,当时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厦门市第二医院前身)郁约翰毛遂自荐要帮林鹤寿免费设计。

郁约翰是美籍荷兰人,先是主修土木建筑学,后改修医学,1888年跟随美国归正教来到厦门,先是被派往漳州平和县筹建小溪医馆,1898年小溪医馆迁到鼓浪屿,取名为“鼓浪屿救世医院”。

因当时林鹤寿专门为救世医院捐了1000块银元,郁约翰感念在心,所以才有帮林鹤寿免费设计助其实现抱负的举动,除了八卦楼,郁约翰留在鼓浪屿的设计作品还有著名的船屋,这两幢老建筑,足见郁约翰先生的设计才华。

八卦楼,曾是鼓浪屿最大的烂尾楼

2、

按林鹤寿的想法,郁约翰采用整合中西建筑文化的思路,融合了古希腊、古罗马、伊斯兰和中国古典建筑的多种元素,设计了一幢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高25.7米,其中圆屋顶高10米,选址于一处八边形的平台上,由于圆屋顶镶有8道棱线,这幢建筑就被俗称为“八卦楼”。

设想很美,想实现它只有一条路:花钱,到底要花多少钱,林鹤寿也不知道,但在他看来肯定不是难事,他们林家的家底摆在那里,区区一幢大房子算什么。

没想到建这幢房子就像个无底洞一样,林鹤寿不管扔多少钱进去,就是填不满,从1907年开工,到1920年,整整13年的时间,硬是无法完工,而林鹤寿自己却被拖破产了。

问题主要出在设计方面,由于郁约翰设计的材料规格,大部分与当时市面上的对不上号,需要特别加工,有的只能到外地甚至国外采购,所以导致进度很慢,经常动动停停,甚至一次又一次返工。

最终的结果,林鹤寿宣告破产,然后远走他乡,从此再也没踏足鼓浪屿一步。八卦楼也从此成为一幢烂尾楼。

八卦楼,曾是鼓浪屿最大的烂尾楼

3、

几年以后,大约是1924年,八卦楼被日本鬼子占用,经内部装修后挂上了“旭瀛书院”的牌子。

据说这期间,日本的皇太子裕仁曾到访这里,并在楼前种下了一颗白玉兰树。后来裕仁继位成为天皇,在旭瀛书院就读的学生,每天课前课后都要向这棵白玉兰树鞠躬致礼。这棵白玉兰树一直存活到上世纪90年代,后来在一场台风中被刮倒,园林工人只能连根刨了它。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这里曾作为厦门大学文学院新生就读的地方。只不过此时的八卦楼已是面目全非,战乱期间,楼内的设施被人拆卸一空,令人惨不忍睹。

解放以后,八卦楼迎来了新生,政府出钱对它里外进行重新装修,在这里创办了鹭潮美术学校,也就是现在位于鸡山路的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后来到了1958年,厦门市科委迁到这里办公,并在这里开办过中医培训学校、业余科技学校等。

60年代末,厦门市电容器厂也搬到了这里,后来又作为计算机厂、电子研究所等单位的用房,这期间,八卦楼的用途一直没有明确,进进出出的单位很多。

改革开放以后,到了1983年,厦门市政府决定把八卦楼开设为厦门市博物馆,并拨出专项资金再一次进行重新装修,这一次重新装修到厦门市博物馆开馆,历时5年,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卦楼,就是在这期间定格下来的。

后来厦门市政府利用原厦门工程机械厂的旧厂房改造成立文化艺术中心,厦门市博物馆作为文化艺术中心的一部分从鼓浪屿搬迁了出来。

又一次转换功能用途的八卦楼,这次成为旅居澳大利亚的鼓浪屿人胡友义捐建的风琴博物馆,于2005年正式对外开放。

八卦楼,曾是鼓浪屿最大的烂尾楼

从1907年开始建造,到如今2019年,八卦楼已经走过112年的岁月,每当夜幕降临,站在对岸的厦门轮渡远看八卦楼,在景观灯的映照下,它如同一位美丽的渔姑,在守护着鼓浪屿,也诉说着百年的风风雨雨。

八卦楼,曾是鼓浪屿最大的烂尾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