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湖南特色小鎮,如何“特色”生長

湖南特色小鎮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11月7日,《湖南省支持省級特色產業小鎮發展的政策意見(2019—2021年)》正式發佈,我省出臺15條政策措施,支持省級特色農業、文旅、工業等產業小鎮發展。

特色小鎮,於2014年發端於浙江。近年來,全國特色小鎮經過規範整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再度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熱詞”。星羅棋佈的特色小鎮在湖湘大地破土而出,蓬勃生長。

今年來,我省先後遴選出30個省級特色小鎮,其中農業特色小鎮10個、文旅特色小鎮10個、工業特色小鎮10個。它們因何而“特”?又將如何“特色”生長?

1 為何要建設特色小鎮

——“小而美”“小而精”,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观察|湖南特色小镇,如何“特色”生长

(2016年10月6日,潯龍河生態藝術小鎮。謝望東 攝)

今年國慶假期,在醴陵市五彩陶瓷小鎮舉行的湖南(醴陵)國際陶瓷產業博覽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參展商、採購商收穫滿滿,現場成交及合同採購金額達21.3億元。

這是我省近年來著力培育特色小鎮、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小產品也能開闢大市場,小企業也能做出大文章。”2018年8月,省委書記杜家毫在岳陽考察時指出,各地要立足資源稟賦,打好鄉情牌、親情牌和商情牌,大力培育發展一批園區社區產區和諧共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特色產業小鎮。今年10月,省長許達哲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支持省級特色產業小鎮發展的政策意見。

今年來,我省在1536個鄉鎮中,以“小而美”“小而精”為設計理念,以“特色”和“專業”為發展導向,遴選出了30個省級特色小鎮。

這30個特色小鎮中,10個農業特色小鎮旨在服務農業優勢特色千億產業;10個文旅特色小鎮計劃在3年內,打造為湖南文旅融合發展新場景,文旅綜合收入年達到300億元左右;10個工業特色小鎮則已經集聚了一定產業要素基礎,是縣域經濟的有力支撐。

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胡偉林介紹,這些特色小鎮是歷史長期發展的結果,擁有較為深厚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但過去主要以粗放型、自發性發展為主,通過推動產業集約發展、創新升級,實現小空間大集聚、小平臺大產業,形成產業轉型發展的新亮點。

如,醴陵市五彩陶瓷小鎮的陶瓷產業薪火相傳了千年,如今已形成年產值達200億元的產業集群。醴陵正通過發展工業旅遊、陶瓷文化、會展商貿、創新經濟等,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瞄準了陶瓷千億產業鏈的新目標。

然而放眼全國,特色小鎮曾遭遇了短暫的發展瓶頸。

2016年,我國部分特色小鎮建設出現了一些亂象:產生了一批濫用概念的虛假小鎮、缺失投資主體且沒有動工建設的虛擬小鎮;還存在一批質量不高、特色不顯,沒有形成集聚效應的小鎮。

自2017年12月以來,國家發改委牽頭,先後3次發文,規範和引導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截至2018年底,全國各省份共淘汰整改了385個“問題小鎮”。

全國多地相繼出臺試行多方面的扶持措施,特色小鎮的發展環境不斷向好。

“特色產業小鎮建設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對實現我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胡偉林說,湖南特色小鎮發展如燎原之火,激發了全社會創新創業的新活力,點亮了湖南經濟轉型的新徵途,描繪了城鄉融合發展的新畫卷。

2 特色小鎮有何特色

——根植於有歷史、有文化、有需求、有品牌的特色產業

“吃一頓,住一晚;學一課,玩數天。”11月初的一個週末,長沙縣果園鎮吸引了不少長株潭市民驅車來此休閒遊玩。這裡的湖湘街、民宿街、好呷街、田漢文化園等體驗區,成為眾多遊客紛紛“打卡”的網紅地標。

“天氣好,週末人氣好旺咧。”果園鎮潯龍河村村民賀彩珍告訴記者,自己在好呷街開了一家擂茶小店,生意好得很。目前,果園鎮已集聚文化旅遊企業128家,去年來累計接待遊客265.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超10億元。

長沙縣果園鎮,是湖南省十大文旅特色小鎮之一。這個特色小鎮的一大“特色”,是特別注重深度挖掘特色產業的歷史人文內涵,推動產業、資源、文旅的深度融合。

省文化和旅遊廳產業發展處副處長何作利介紹,文旅特色小鎮並非“一勞永逸”,將建立一套健全的遴選、考核和退出機制。

記者梳理湖南今年遴選出的30個特色小鎮發現,它們都根植於有歷史、有文化、有需求、有品牌的特色產業:

邵東市仙槎橋五金小鎮的五金產業發展歷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

臨湘市浮標小鎮的年產值達30億元,全國市場佔有率達80%,已成為國內知名的浮標生產基地;

安化縣黑茶小鎮(田莊鄉)依託“安化黑茶”品牌、靖州楊梅小鎮(坳上鎮)依託“靖州楊梅”品牌,均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基礎;

观察|湖南特色小镇,如何“特色”生长

(2017年7月3日,桃源縣桃花源景區,氣勢恢宏、古香古色的桃花源古鎮。湖南日報記者 童迪 攝)

桃花源管理區桃花源小鎮,擁有“中國十大文化旅遊景區”等國字號品牌……

“特色小鎮,產業是根本。”省發改委發展戰略和規劃處處長陳春龍介紹,10個工業特色小鎮中,五金、農機、門業等勞動密集型製造業重點在技術升級、工業設計、品牌創建上做好了業態創新,提升了智能製造應用水平,從而提升了產業價值鏈。

如,寧鄉市煤炭壩門業小鎮從“煤城”轉型蝶變成“門都”;瀏陽市大瑤鎮通過轉型升級,將焰火帶到了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式;常寧市水口山銅業小鎮更是從壯士斷腕的自我革命中,淘汰落後產能,轉型發展綠色循環經濟。

而我省此次遴選十大農業特色小鎮的做法,在全國尚屬首創。

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袁延文說,全省鄉鎮大部分以農業產業為主。希望以10個農業特色小鎮為抓手,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3 特色小鎮如何發展

——堅持市場主導,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

10月底,秋高氣爽,記者來到瀏陽市花木小鎮(柏加鎮),便被這裡“百里花卉走廊、萬頃苗木基地”的優良生態環境吸引。

長沙創意柏裡花木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凌建祥異常忙碌。他告訴記者,合作社接了個6000多萬元的工程苗木大單,他將信息發給1500多戶社員,有貨源的可按需供貨。

如今,這裡的花木產業種植面積超過3萬畝,產品1200多種,是中南地區最大的花木集散地和種苗繁育基地,去年花木銷售額達40億元,真正把風景變成了“錢”景。

“特色小鎮的成敗不在政府是否給帽子,關鍵在於企業是否有動力、市場是否有熱情。”省發改委黨組書記、主任胡偉林介紹,特色小鎮建設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做好“引導員”“服務員”。

观察|湖南特色小镇,如何“特色”生长

(2017年6月11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後山溪楊梅基地,苗家女在採摘楊梅。湖南日報記者 李健 通訊員 劉傑華 攝影報道)

特色小鎮“非鎮非區”,既不是傳統意義的建制鎮,也有別於開發區、工業園區或者產業集聚區。特色小鎮的功能在於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要的是有山有水有人文,讓人願意留下來創業和生活的綜合空間。

“經濟學有‘資源稟賦’論,豐裕的資源往往被認為是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經濟學家、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委員張早平向記者建議,湖南特色小鎮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要真正找到有自己特色的資源稟賦,紮紮實實研究每一個特色小鎮的內在優勢。

在張早平看來,浙江的雲棲小鎮、餘杭夢想小鎮都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成功經典,但未必適合於湖南。

例如,浙江建設特色小鎮要求至少為3A級景區,其根本目的不在於強調發展旅遊業,而是藉此打破傳統產業之間的隔閡,形成資本、文化、人才、產業等要素的集聚,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

張早平建議,在借鑑外省成功經驗的同時,湖南仍需根據實際情況與當地共同探索落地模式。

特色小鎮:“小而美”“小而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