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的基本知識

‘五行’是中國古代道教哲學的一種系統觀,廣泛用於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五行’都知道是‘金’、‘木’、‘水’、‘火’、‘土’,代表中國傳統思想對於世界的認知。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

‘五行’的基本知識

五行指的並不僅僅是五種元素,而是依照五行的取象將事物劃分歸類,從中尋找相互之間的關係並加以利用,是古人對宇宙事物性質的抽象闡述。

‘五行’的劃分最早見於《尚書·洪範》記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五行學說在中國古代十分普遍,比如五方、五色、五臟、五星等等都是以五行學說作為基礎,各自有各自的取象。

五行之中有五行相生也有五行相剋。

五行相生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直接形象一點的解釋就是水澆灌使得植物長成,所以水生木;木燃燒產生火,所以木生火;火將木頭燃盡之後產生灰,所以火生土;土中蘊含有礦藏,所以土生金;金屬融化之後變成液態,所以金生水。

‘五行’的基本知識

五行相剋即: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剛勝柔,故金勝木;專勝散,故木勝土;實勝虛,故土勝水;眾勝寡,故水勝火;精勝堅,故火勝金。

翻譯成普通人話就是刀斧可砍伐樹木,所以金克木;樹木可紮根土裡,所以木克土;堤壩可阻止水流,所以土克水;水可熄滅火焰,所以水克火;火可熔化金屬,所以火克金。

‘五行’的基本知識

五行和五方相互對應。五方即東、西、南、北、中。東屬木、西屬金、南屬火、北屬水、中屬土,按照五方五行進一步具象化又有五色和五方神獸。

五色指代表對應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東屬木為青色、西屬金為白色、南屬火為紅色、北屬水為黑色、中屬土為黃色。五方神獸即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中央黃麟。

‘五行’的基本知識

此外還有五星,五星古稱五緯,是天上五顆行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就是木星、火星、土星、金星和水星。

‘五行’的基本知識

日常中的數字也有各自的五行屬性,即1、6為水;2、7為火,3、8為木;4、9為金;5、0為土。數字五行在日常中類似買房選擇樓層、購車選擇車牌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古人曾經認為一年可以分為五季節,在夏秋之間還有一個季節叫做‘長夏’也叫‘仲夏’,五個季節也分別對應五行。春天屬木,代表氣體向四周擴散的運動方式,春天,花草樹木生長茂盛,樹木的枝條向四周伸展。夏天屬火,代表氣體向上的運動方式,夏天各種植物向上生長,長勢迅猛。長夏屬土,長夏是夏和秋之間的一段過度期,天氣溼熱,莊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時期。秋天屬金,代表氣體向內收縮的運動方式。金的特點是穩固,秋天收穫,人們儲蓄糧食為過冬作準備,樹葉凋落。冬天屬水,代表氣體向下的運動方式。水往低處流,冬天萬物休眠,為春天蓄積養料。

‘五行’的基本知識

五季的劃分其實更傾向於中醫的五行劃分方法。中醫把五臟按照五行劃分。五臟,即心、肝、脾、肺、腎,按照五行劃分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歸屬於木;具有溫熱、升騰作用或性質的歸屬於火;具有承載、生化、受納作用的歸屬於土;具有清潔、肅降、收斂作用的歸屬於金;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歸屬於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