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科技對中國來說,已經沒什麼太多東西好學了?

日本的科技對中國來說,已經沒什麼太多東西好學了?

作者/高橋文行

封面/圖蟲創意

高橋文行,日本經濟大學大學院經營管理學科教授,情報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日本競爭情報學會會長,日本創造學會評議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企業戰略、競爭情報、以及技術創新管理與創造力研究。本文是高橋文行教授在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專家講壇上所做報告的文字記錄稿,並經其審定。

今天我的題目是科技創新和創造,主要是介紹一些日本企業的實踐經驗。為什麼講這個題目呢?

首先介紹一下我自己,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經歷,我不僅僅是上海出生,我在企業工作了將近20年,因為我學的是電子專業,長期在半導體行業工作。這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而且技術更新也很快,在這二十年之間換了幾個工作,我在日本企業工作了十年,在歐洲企業也工作過十年,加起來等於我這二十年經歷不僅在日本企業,還在外資企業有過工作經歷。在二十年的工作經歷中,我

做過十年工程師,另外十年主要是做一些產品管理,應用和市場營銷。因為是從技術領域轉向市場領域,我一邊工作一邊又去讀了管理學。進入大學做研究還只有六年的時間,沒有太多的理論研究,主要是實證方面的研究比較多。我今天雖然講的是科創,也是從一些案例或者說一些實踐方面的總結與大家分享。

我現在的研究領域主要是企業的戰略管理,特別是在競爭情報領域裡,已經做了大概十幾年了,跟上海的科技情報所,和北京的一些信息研究所都有互相的交流。除了競爭情報以外,具體在學校裡面主要做些企業研究。以前在跨國公司工作過,但是關於跨國公司的研究已經有很多,現在中小企業特別需要戰略決策支持。譬如說企業的走向海外國際化問題。包括中國企業也一樣,它要走出去,就會碰到很多的問題。所以我做社科基金項目,也是關於中小企業走出去的戰略課題,特別是到了海外以後,如何成為一個獨立型經營企業。大家知道日本有“下請制企業系列架構

,從第一層的大公司、第二層、第三層,最下面的是一些中小企業。如何能夠使這些中小企業成為獨立的經營體,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今天我就是想主要介紹一些企業的實踐問題。

為什麼想到這個問題呢?因為幾年之前,中國GDP超過日本,現在總量已經是日本兩倍以上。關於日本的科技水平又如何呢?前一段時間有一種厲害了的說法,包括日本也翻譯了這類書籍。日本已經失去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日本的科技對中國來說,已經沒什麼太多東西好學了。特別是說到日本家電,以前一說到日本肯定會聯想到日本的家電企業,現在很多日本的家電企業都被中國買下來了,日本的企業現在已經沒有實力了。你可以在網上看到還有另一種說法是日本仍然非常強大。它有很多技術積累,如何如何強大,隱性冠軍很多。每個人從各種觀點出發,各種說法都有,也都沒什麼錯。但是如何全面理解日本的科技創新水平,不能僅憑一些統計數字,還要從各個層面、各個時段去看。

所以我今天想通過這次機會,總結一下日本的科技創新到底有什麼特點儘可能的與中國科技創新做個比較。其實這個題目很難,兩年之前我就想做這個題目,但是一直沒有寫完,就一直擱淺在這裡。關於中日科技創新能力比較這題目,我跟北京的科技創新研究同行也做過一些交流,聽了他們的一些思路,但是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視角看問題,很難有全面的理解,我今天也只能做一些片面的我個人的理解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我的講話中如果有什麼問題歡迎隨時提問。主要內容有三個,第一個是剛才講的科學技術創新競爭力的問題,說到這個題目,在座的都是專家,你們的數據可能比我還多。我主要著重在第二題目,有關企業的創新、創造實踐上。其實日本的創新主體主要還是企業,中國可能把很多錢都投在一些大學一些研究所裡,所以中國很關注技術轉化。而日本投入大學裡的研發資金非常少,很多研發資金都是由企業自己解決的,所以說企業主要是科技創新的主力。當然資金來源也需要企業自己去解決,

這可能就跟中國不一樣的地方。最後總結一下考察的結果,供大家一起討論思考。

1/ 國家創新排名在下降,但是企業創新水平並沒有下降

日本對科技創新很重視,早在1995年開始,日本首先制定了科學技術基本法。日本做事一般都是從法律制定開始所以日本對新事物接受較慢。比如我們來個共享自行車,在日本如果制度上的問題沒有解決,作為一家公司就不能運行,自行車不能任意停在馬路上,不能停在人家商店門口,必須先解決這些社會問題,所以先從制度制定開始。日本在1995年制定了一個《科學技術基本法》。之後每五年一期的“科學技術基本計劃”,都是由國家制定,首相牽頭,各個省各個部委具體負責。具體做這個事情的是像文部省的研究所,還有一些外圍的學會組織。剛才提到未來工學研究所,就是一個科技智庫,前幾年的“科學技術基本計劃”都是由他們負責,還有一些大的綜合研究所,像

野村綜合研究所,他們也都參與了基本計劃的策劃。

假如當你研究一個智庫時,可能看到它沒有多少人,實力沒有我們這麼強,但是為什麼可以策劃計劃呢?這背後其實有很多人員的支持。首先是產學結合,我們有一個研究創新學會,大概是1000人左右的學會,這個學會等於是一個鬆散的組織,我也在裡面,所以我認識一些做科技創新政策研究人員。不能小看一個學會,學會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組織,但是它集聚了很多企業很多研究領域的人。日本有一個JST(日本科技振興機構),從它的組織來看也不大,但是它的外圍有很多人,特別是一些大企業會派一些人常駐在裡面,研究所,企業都希望得到一些最新的信息,參與到這個機構的活動裡,特別是制定一些科技預測,還有一些今後的技術線路圖等,這些方面必須有企業參與,不然的話不可能做很有效的決策。

日本的科學技術競爭力在下滑,這是事實。每年日本文部科學省有一個科學技術指標,這個指標從研發經費、研發人才、大學、博士生等,從這些數據來看中國遙遙領先,日本也覺得有危機感。但是這個危機是解決不了的,從人口比例來說,日本不可能擁有這麼多的畢業生,也不可能有這麼多的經費。說到日本的研發經費,

有人說日本研發經費世界第一,但是世界第一是指佔GDP的比例,佔GDP的比例是很高,但是現在也不是第一了,現在韓國已超過了日本,但是在OECD國家裡也算一個比較領先的國家,科研經費投資佔GDP的3.5%左右,佔的比例還是比較高。中國可能只佔2%左右,但是中國的GDP盤子大,那2%跟日本的3.5%完全是不一樣的數量級,中國現在的科研經費總額上遠遠超過日本。包括我們大學老師,申請一個社科經費都是很難的,連20%都不到,因為一些經費都被壓縮了。

關於研發人才,當然它的人口本來就少,現在高齡化、少子化。最近日本正在研究怎麼樣吸引外國人才,什麼樣的人叫外國人才?假如在日本讀完大學以後,日語水平得到了N1以後,基本上可以讓你自由選擇職業,找不到工作也可慢慢找,日本希望把這些人留下。另外還缺少一些工人,所以日本就向一些亞洲國家開放,招一些技能簽證,可以允許他工作三年五年,日本非常缺少勞動人口。日本以前不是個移民國家,現在也不是移民國家,但是在一些制度上變相的往這個方向發展。其他一些數據我不具體講了,因為在科學技術指標裡都能找到。

讓我們看一下科技創新的排名。我不是很喜歡排名,但是你要做比較的時候,必須要採用一些數據排名。由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美國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等教育機構及組織制定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日本的創新跟中國相比,中國的排名每年都在上升,今年已經已經超過日本了,關於創新水平的評估,可能會有不同的評價指標。從GII的這些指標來看,我們說中國超過日本了,這是正確的。但是不能說這些指標可以代表全部。

除了國家層次以外,從企業層面來看,如果用專利、成功率、成熟性等評估指標來看日本企業,日本企業的創新排名還是很高的,所以說國家創新排名在下降,但是企業創新水平並沒有下降。當然評價指標不同,會有不一樣的結論。

科睿唯安基於專利相關的四個指標,包括申報的專利總數、獲得審批的專利比例、全球的分佈情況以及引用次數的專利影響力,發佈的全球創新百強企業與機構榜單。中國的比亞迪、華為和小米進入了百強榜單

日本企業卻有39家。這個比例很高。讓我們看一下這些企業,每個企業都是優秀企業。日本的企業不像美國有GAFA(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中國有BAT(Baidu、Alibaba、Tencent)等超大企業。因為在日本做大一個企業非常難,要對應競爭法,數據隱私等法規,牽涉到很多問題。日本企業都不是很大,但是都做得很專一,在各自領域上都做得很強,所以這個企業排名我也比較認可。

2/ 追求最高的利潤,而不是追求規模

說到日本企業,我不知道大家對日本企業的印象是什麼,大家一定都知道有什麼索尼、東芝,現在日本的家電企業都被海爾、TCL超過了。我們所知道的日本企業其實僅僅是一小部分,日本的大企業有1.1萬家,而日本有359萬家企業,大多數企業都是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佔了99.7%。中小企業的就業人數大概佔了所有工作人數的70%,他們創造的附加價值只佔到一半,所以大家看到的都是一些大企業,大企業雖然只有1.1萬家,但是創造的附加價值卻佔了一半左右。大企業當然重要,但是中小企業有中小企業重要的地方。有70%左右的人在中小企業工作,所以日本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很大,不僅有稅收減免,還有一些其他優惠政策,包括在新的技術領域,都在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這個星期情報所有一個開放科學開放創新的論壇,日本在開放創新這一塊也有很多政策扶持中小企業。

以上介紹了日本企業的數量,再來看看日本企業的一些特點。剛才講到日本沒有超大企業,但是有很多長壽企業。長壽企業也算是日本企業的一個特點吧。關於長壽企業的標準,我們把100年以上的企業稱為長壽企業,所以說長壽企業很多都是百年老鋪。根據日本TDB的最新統計,有33259家長壽企業。我有一個同事是研究家族企業的專家,他們的數據庫統計是25000多家,在世界上最多的一個國家。長壽企業中還有1000年以上的企業21家,接下來我會給大家介紹一家最古老的企業。

日本的很多企業都是從家族企業開始的,家族企業250萬家,佔法人企業比例的97%。為什麼說法人企業?很多企業其實是個體企業,也算一個獨立的企業,只要登記一下也可以營業,這種都算在企業裡。真正的法人企業中家族企業佔了很大的比例,包括像比較大的豐田汽車公司,一開始都是從家族企業開始,家族控制了很多股份經營權現在還掌握在家族手中,雖然現在還有其他人也參與企業經營。

再說一下中小企業,大家肯定會問,日本的中小企業是怎麼定義的?它跟中國不一樣,它不是單純地根據公司人員數量,或資金,銷售額決定的,而是根據每個行業的特點,不同的人數、資本金來決定是不是可以享受中小企業的福利。譬如我做製造業研究,製造業就是生產,一定要有設備、要有資金、要有人員,資本金一般是3億日元以下,工人在300人以下就屬於是中小企業。小企業一般規定在20人以下

。這是製造業中小企業的標準,假如是商業的話,一個商店就不是300人了,規定在50人以內。一般5個人以下就算小企業了。

很多中小企業我們都沒看到。舉個例子,豐田汽車大家看到的是一個整車企業,我們也知道還需要發動機、底盤、車身、電氣設備等,這些企業都在這裡,大概有四五千家企業。另外還有很多中小企業,可能有兩萬多家企業我們還是沒有看到,包括為豐田汽車製造比如車窗,座椅,全部加起來可能要有二,三萬家企業的產品。一輛整車牽涉到很多企業的產品,我們只看到了上面的大中企業,沒有看到中小企業,有時我們根本不知道是哪家產的,因為最後都會被整車廠貼牌。離開了中小企業,實際上也就做不出一輛整車,所以中小企業的重要性還是很大的。

關鍵是中小企業如何才能持續成長。我現在研究的一個課題就是這些中小企業的國際化。譬如在日本有一個豐田系列,這些中小企業到了海外也同樣賣給豐田公司。作為一個有獨立經營權的公司可以向海外其他公司銷售。但是

中小企業因為沒有能力,所以很難自立。在一個大的企業系列體制裡面有一個好處,就是會得到一些技術指導,但是也需要有自己獨特的技術,這樣才能在它那個系列裡面。

說了這麼多,讓我們回到剛才講的具體的案例。最古老的企業它叫金剛組,有1400多年曆史,它是由一個木匠起家,是一個木結構的建築公司,他建築什麼呢?做這種寺院,有很多木工,做精細活。因為日本也算一個佛教的國家,所以這個需求是剛需,不管在哪個年代都需要,所以這個企業可以存續到1000多年。當然它也有自己的經營秘訣,要傳承下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你有一個很好的經營者,他一般最多也就經營三十年,一般企業的壽命我們說是三十年,一個經營者從30歲做老總做到60歲就是三十年,肯定要有第二代、第三代。每一代傳承下去是不容易的,像我們中國所說的富不過三代一樣,經營理念一直要存續下去是非常難的事情

像這家企業的家訓,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經營理念,

要專注本業,說穿了就是工匠精神,還要求技術要精益求精。舉個例子,它在選材料選產地等都是很嚴格的,技術上把關也很嚴。像其他很多日本企業一樣,即使到海外到中國後也一樣,對技術指標非常苛刻,跟我們的本土企業相比的話,一些看不到的東西它也會執拗追求。當然它也有組織管理方式,它的組織管理是每十個人組成一個小組,大家做同樣的事情,哪個小組做得好接下去就按這種方法做,按現在的理念來說,也是產生一種競爭的機制。十個小組一起做,哪個小組做得好就傳授下去,代代相傳,所以一直傳到現在有1000多年曆史,非常不容易。

在這1000多年當然發生了很多事情,在第37代的時候也出現過業績不佳,但是度過了難關。最大的一個失誤是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它做木工做建築行業,當然不動產、土地價格上漲很快,跟現在中國的房地產差不多,很吸引人的,所以這家本來專注於木工建造的公司,結果它也進入房地產

,買地就要有投資,投資就要融資。隨著90年代泡沫破滅,出現了大量的赤字,現在這家家族企業已經放棄經營權,被高松建設給收購了,但這家企業可以算是世界上最老的一家企業。

從創新角度來看,想要持續下去一定要有創新,像這種長壽企業的創新在哪裡呢?我也是教經營管理,競爭戰略的。在市場戰略裡有個3C(客戶,公司,競爭者),日本企業最注重的是客戶,用我們現在的話講是為客戶提供價值,客戶是上帝。最近這個話在日本聽到的也很少,以前客戶是上帝,我工作的時候總是被教導,你的工資就是客戶給你的,我說怎麼是客戶給的呢。你每天工作,客戶不買你的東西你就沒有工資,客戶就是你的上帝,客戶買你的東西用你的產品你才能拿到工資,所以這個概念是非常深刻的。


我們做競爭戰略、競爭情報時,特別注重外部的信息、競爭對手,而這些長壽企業把競爭對手換成了社會貢獻

。說社會貢獻可能沒有這麼高大上,他做什麼貢獻?就是為當地的社會服務就可以了,得到當地的認可才是他生存的條件。你可以到日本一個比較偏僻的鄉下,即使一個小店也能做幾十年,你看他賣的東西也沒有特別的東西,但是因為有一些老客戶關照,每個人會打個招呼買點東西,就是因為得到當地社會的信賴,所以可以存續。這些企業的特點不是注重於外界的競爭,而是內在的,不斷改善自己,為自己的客戶服務,這是它存續的特點。跟中國企業發展有些不一樣,因為我們是在一個發展階段,我們要快速發展,而在一個成熟社會里需要持續發展,持續發展跟快速發展採用的戰略不一樣。最理想的是既快速發展又能成長,這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話題。

再說一家企業案例。索尼公司大家都知道,用過索尼的東西沒有?索尼是一家很典型的日本公司,假如研究過它的歷史就知道,它的很多經營方式都是學歐美的

。包括它的半導體元件,以前去美國學習。用競爭情報學來看,它就是派幾個人到美國公司學習,白天每天在公司看,晚上回去做完筆記然後寄回日本。美國發明瞭二極管、三極管,但只能做助聽器。日本派人去學習完以後竟然做出了晶體管收音機,錄音機也做出來了,所以它是通過學習來成長。當時被派往美國學習晶體管的巖間成了索尼公司的第4代社長。

現在的索尼公司,大家肯定還覺得是一個電子公司。索尼公司的電子產品佔,有照相機、電視機還有一些專業的半導體,佔銷售額的1/3不到。現在索尼公司已不是一家電子公司,它是一家娛樂公司。它要打造的公司不是原來的電子公司,包括索尼的電腦現在也被分割出去了,它的半導體事業只專注一些重點領域,不是什麼都做。現在它要打造的就是一個娛樂世界,它有自己的遊戲,他還買一些

電影公司,還有自己的金融音樂公司。保留了一小部分的電子如照相機。可能你們看不到索尼的照相機,其實現在很多手機裡都用的索尼照相機。它的電視機是它最頭疼的問題,電視機每年虧損,以前的手機也是每年虧本,決定是不是應該分割出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索尼現在要打造的是索尼公司的品牌戰略,還有一個它要做的是差異化戰略別人做不了的它能做,所以索尼戰略是要打造品牌和差異化。差異化做什麼東西呢?日本的很多企業都是這樣,雖然有技術但經營不好。什麼做不好呢?市場做得不好,市場小。以前每一家財團公司都有同樣的電子公司,譬如東芝、日立,三菱都做同樣的產品。幾家公司分割日本這麼一個小市場,由於

投資大,市場小,所以很多公司雖然有技術最後還是失敗在市場上,這個跟科技創新也有關係

在這裡我們把科技創新定義一下。我們所說的科技創新第一個是研究,然後是開發,開發以後是做產品,最後還要產業化。日本公司的失敗其實並不是在前端,而是在後端產品化和產業化上。中國的優勢是雖然沒有做出頂級產品,但是我們還有一個巨大市場,只要能提供符合這個市場需求的價格,就可以贏得市場份額。而日本不一樣,日本很多企業就會陷在困境當中。像很多手機廠家都已經把產品線剝離出去了。我跟同學們聊天時,經常有人說要支持華為,蘋果手機不要買,我們都買華為手機。但是你知道華為手機裡面用的誰的東西?有些華為手機也可以說是日本設計的,夏普公司為華為設計手機屏,等一下可以再看一下華為手機裡的零部件產品。

日本企業現在處於一個困境當中,索尼就是想走出這個困境,所以它把一些其他公司也可以做的東西都分割了。它僅做一些高端的東西,它的耳機很貴,因為音質好,它要做一個高端的,高質量而別人做不出來的產品,包括手機照相機一樣,所以它走的這條路是日本其他企業要學習的一條路。

索尼公司把筆記本電腦也剝離出去了。因為很多日本企業放棄了白色家電產品線,我們就說日本公司現在不行了,這是完全不準確的。你看一下索尼公司的業績,2014年之前它把很多東西賣出去,但是最近這五年看它每年的銷售額沒什麼增長,它不追求銷售額,但是它的利潤每年都在逐年增長,每年都達到歷年以來的最高利潤,所以像這個企業就是追求最高的利潤,而不是追求規模。最近蘋果手機也這麼說,蘋果手機在擴大市場份額時,由於它的品種比較單一,它的產品沒有覆蓋從高端到低端,不過它注重利益,

不要看蘋果手機只做這麼幾款,它的利益比華為高。索尼也是,不追求規模,規模就是在1億日元以下,但是其利潤卻是每年都在增長。

剛才說到了華為手機,很多都是夏普在為它設計。打開華為的手機,這是我們工程師經常做的工作,當然有一些款不一樣。像P30的話,日本零部件的數量佔到一半,也就是說一半是日本廠家生產的,我們說不要買日本產品,我們要支持華為,其實我們還是在買日本的產品,這種想法是很幼稚。但是我們也在走國產化道路,華為自己做了一些主要的芯片。在當代的世界產業鏈全球化中,國內外廠家的合作是割不斷的。所以中美現在出現的貿易戰問題,其實作為一家企業來說要不斷追求企業利益,但是沒辦法,很多企業受到國家的制約。

關於華為手機的主要零部件,你可以從這張表中看到所有的供應商名單,所有價格也都在這裡,這個信息其實都是公開的。剛才也講到日本有800多個產品,佔了這個手機一半的產品。特別是

日本一些企業做小型化產品非常好電容器、濾波器等,很多產品中國都還替代不了。日本其實還有很多技術產品都關在企業內,有些還是中國急需的。真的是很矛盾。我一直在考慮如何把中國的市場跟日本技術結合,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在容易實現的是做一些專利技術轉化。因為沒有專利保護,對企業來說,就很難合作。這周有一個競爭情報上海論壇,主題是開放科學與開放創新,開放當然是好的,開放也會有很多問題。人家核心技術不會拿出來開放,肯定有一家或者有幾家大企業會建立一個開放平臺,當然他得到的好處最多,作為一家技術企業來說,會有失去技術優勢的風險。

3/ 從高科技領域的創新,邁向一些社會生活創新

日本的中小企業的創新,有其獨特的特點。

中小企業的經營理念裡,不是為了追求高大上,而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發現創意,然後實現商品化,在平時要培養創造力,有了創意,還有要下工夫。另外日本企業非常注重第一線,日本有一個詞彙叫現場力,現場力就是第一線,很多問題是從第一線發現,很多老總都會經常到一線瞭解情況,他不會坐在公司裡只看一些數據,他會去解決一些現場一線的問題。所以很多創新的Idea都是從現場而來的。日本的創新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斷的改善我們叫過程創新,過程創新在日本做得很好,因為它是不斷在工作中得到不斷的改善不斷的創新。另一個創新我們叫產品創新產品的創新要有顛覆性的技術,或者有一些完全不一樣的做法,這些對於日本來說可能就是一個弱點

在總結日本企業的創新實踐經驗之前,我想再講講日本經濟情況,從經濟發展角度看企業創新關係。我們都說日本失去了十年,不止十年,現在是二十年

到現在為止應該是三十年,正好今年年號轉了,之前叫平成年,現在叫令和年,正好三十年,我是平成一年去的日本,見證了平成年代的泡沫,當初企業缺人,你不用讀大學不用讀碩士,工作機會非常多。大家好像熱氣騰騰幹勁很足。但是崩潰以後就是天差地別了

拿一個股票的數據說明一下。雖然股票不能說明經濟變化的全部,日本在1988年時股票最高的時候是3.8萬日元,十年一下子降了一半,這幾年是最危機的時候,然後一直處在低迷的狀態,這裡還出現了世界經濟危機的問題。從2018年以後它有上升趨勢。譬如房地產,我在1999年因為工作關係買房,日本的房子一般不會漲價,每年都會有折舊下降。每年的折舊很正常,我不用交房費,每年下降一點無所謂。不知道什麼時候房價也開始漲了,現在的價格比我買進的時候還貴了。雖然這是張股票圖,不能說明全部問題,但是自己在日本生活可以感覺到這個經濟狀況的變化。假如說日本是失落的十年,或者說失落的二十年,我覺得比較準確,

現在的經濟確實在回升階段

2010年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被中國趕超,跌至世界第三位,日本的經濟實力如何呢?第一它的人均GDP現在名列二十幾位,還是比較高的,比中國高。GDP這個數據在做中國研究時我們會拿出來做比較,但是其他地方用得很少。其實日本還有很多海外資產大概有一半公司都在海外,假如你算GNP,(國民生產總值),把海外資產也算日本的價值的話,這個數量可能會更高。日本現在失業率也很低,外國人也很容易找工作。包括一些臨時工,你不懂日語也可以做。犯罪率很低,晚上也很安全。當然有時候也會發生一些案件,你看報道出來的事件會覺得不少,其實是因為比較少才會報道。還有一個是貧富差距問題,即使老總跟員工的工資最多差2、3倍不像我們會差幾十倍。日本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高齡化問題。整個國家的

平均壽命是83.7歲,女的87歲,男的81歲,日本雖然發生經濟下滑,但是生活水平的質量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經濟跟企業是脫不了關係的,最近經濟好轉大家都會感覺到,但是怎麼能夠使企業做得更好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為日本這個社會首先缺少資源,還有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所以他創新的重點放在解決社會問題、解決生活問題上,而不像我們把一些科技創新重點放在一些高科技領域上。創新的概念其實就是一個新的結合。以前,一開始日本對創新的理解也認為就是科技創新,它當時沒有認識到社會的創新。最近這幾年慢慢認識到創新不只是科技的創新,創新是整個社會的創新。所以最近一些科技創新政策,都把社會創新放在裡面了。研發投入目標占4%的GDP的指標,也不會很高,因為它的GDP不會有太高的增長。

說到日本的科技政策,我們對文部省的科技政策研究所和日本科技振興機構研究的比較多。一個是做科技指標、科技評價和預測,另一個是執行,推進機構。其實我們還應關注

經濟產業省,就像我們的經信委,直接跟產業有關的政策都由經濟產業省決定。文部科學省僅僅是做一些大學、研究所。日本的科技創新主要還是以企業為主,經濟產業省底下有一個研究所叫NEDO,它是經濟產業省下一個經濟政策研究機構。其他還有一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日本的大學畢業生畢業後會考公務員,最優秀學生都會就職經濟產業省。

日本的創新是以企業為主導,注重自己的自主創新,日本企業研發力量很強,確實強,這點可以體會到。以前出現過很多獨創性的產品,現在比較少了。其原因是剛才講到的日本的創新都是過程創新比較多,改善過程。最近的問題是它研發經費比較少,還有一個問題是大家都學歐美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一個產品在研發前你要寫提案書,我也寫過,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產品,市場多大,生產在哪裡,有多少效益。現在的產品開發都會注重效益,如果沒有效益的產品就不會去開發。而日本以前的好產品,包括索尼公司的創新產品,有的不是以市場主導,是從技術角度做產品。舉個例子,以前索尼

用做助聽器的晶體管技術,去做收音機。索尼開發的便攜式錄音機在很長一個階段也沒有獲得市場認可。現在的企業要追求效益,所以每個產品的開發都要過好幾道關卡,一些好的idea被抹殺掉了,很可惜。以前企業的事業部會有自主權,用事業部的經費可以先做一些調研,等比較成熟以後再做產品。但是現在變得不可能了,現在的企業都追求短期效益,新產品開發時,要考慮各種因素,即使有很多好的主意,好的技術,有時也很難做出好的產品,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企業開發新產品肯定會有風險。很多日本大企業在開發新產品的時候,首先考慮避免風險,而不是看準機會,在機會跟風險之中,他會選擇避免風險。為什麼?因為它已經有了一定的市場和產品,所以它不像一些初創企業,會冒險去做一個新產品。

中國的產業和科技政策制定與國家的推動力度有很大的關係。日本以前也是這樣,日本的很多科技政策都是由國家主導的,但是在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國家主導會妨礙企業的創新發展

。有時候經常被問到,國家主導的科技政策和推動的項目是不是一定會成功。一開始因為國家會提供資金,指明發展方向,但是到了市場成熟以後國家的政策反而會捆綁企業的手腳,特別是在產業化,市場化以後,會出現競爭。有競爭必須要有競爭戰略,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市場戰略,這些國家是資助不了的。很多日本企業到海外去發展也是這樣,剛去的時候國家會有一些資助,會在海外建立工業園區等支持本國企業。但是當走出去以後你要自己獨立經營,自生自滅,國家不會繼續投資。今後的日本科技創新的方向一定會從高科技領域邁向一些社會生活創新這不僅是日本的政策方向,也是企業研發、產品開發的重點

剛才說了除了高齡化問題,日本還是一個自然災害比較多的國家,這樣就需要機器人。機器人也是日本很重視的一個發展領域,國家也有風險投資,也會資助這類產品開發。但是對於工廠裡使用的機器人,在日本推進工廠自動化改造時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技術,今後企業在用於人工智能等方面也會有優勢越做越好。

4/ 總結一下

總結一下,從科技創新規模和總量來講,中國肯定會超過日本譬如論文數,中國人科研人員每個人都寫論文的話,怎麼可能不超過日本呢。在先端產業領域,包括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中國有強大的政府支持,這些領域上也會超過日本。因此,從國家層面的科技創新來看,中國肯定是超過日本的。從產業層面上看,除了互聯網+,和一些戰略新領域,在傳統工業和社會創新領域上,還有一部分落後於日本。如果從企業層面的科技創新水平來看,日本企業的科創水平,特別是獨創力並沒有因企業轉型而減弱。它的研究開發能力不弱,弱在後面的產品化、產業化

這些是我做的比較粗略的總結。我們在分析科技創新水平比較的時候,要考慮多個層次。可能每個國家的自身環境不同,發展的重點不一樣,從國家的層次,產業的層次,還有企業的層次去比較。另外在講科技創新的時候還要考慮研究開發和產品化、產業化的整個過程。

既不能缺少研究開發的投入,也不能忽略技術轉移和產業化的結果。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