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山旅遊,吃了一桌子原汁原味的農家飯,不到200元值不值

前些天,小味因為工作的關係出差去了外地一趟,忙完工作忙生活,當然作為喜歡美食的資深吃貨,我是不會放過任何品嚐美食,學習美食的機會的。

出差五天時間,忙工作用了差不多三天,剩下的兩天時間裡受邀和當地的朋友一起去當地遊覽。記憶最深刻的除了山上層林盡染的紅葉之外就要數吃過的一頓香噴噴的農家飯了。

進山探店找美味,旅行途中趕上飯口。看到不時有旅遊的客人進出這家店,大家就決定中午飯就在這兒吃了。農家樂就在公路旁邊,緊鄰大山的一側。店主人一家很熱情也很健談,我認真翻看了一下菜單,柴雞蛋炒山韭菜、柴火燉土雞、幹豆角燉肉、西紅柿炒土豆片、清炒河蝦、臘肉炒芹菜、涼拌茼蒿,紅燒河鯽魚,菜單寫滿了正反兩面,真的是對接下來的這頓農家飯充滿了期待。

進山旅遊,吃了一桌子原汁原味的農家飯,不到200元值不值

柴雞蛋炒山韭菜

第一道上桌的菜就是柴雞蛋炒山韭菜。年過五十的店主人把熱氣騰騰的雞蛋炒韭菜端上桌,作為吃貨的我瞬間就被這道菜飄出的香味兒和鮮豔的色澤牢牢吸引了。

靚黃色的雞蛋塊看起來勻稱、整齊,這種黃顏色比在菜市場買的要深很多,而且特別的香,韭菜葉比較窄,夾起一塊放進嘴裡一嚼,韭菜很嫩,雞蛋很香,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的配料食材。

店主告訴我們,這個雞蛋是自己在山上放養的雞下的蛋,沒有喂任何的飼料,炒雞蛋用的油是自己家地裡種的花生在村裡的油坊榨的花生油,韭菜也是在山上摘的野韭菜,炒的時候用的是柴火大灶,只加了些鹽,再沒有加其他佐料,柴雞蛋的蛋液加熱以後形成的蛋花結構緊實,花生油和雞蛋液的香味混合再加上韭菜的鮮味,自然就讓人胃口大開了。

進山旅遊,吃了一桌子原汁原味的農家飯,不到200元值不值

緊接著涼拌茼蒿也端上來了。大鐵鍋裡倒入適量的清水,猛添柴火,燒開水,將清洗乾淨的茼蒿下入鍋裡,煮到滾三滾就可以了,一定要放入適量的鹽,這樣可以保持茼蒿清爽翠綠的顏色。

出鍋之後,瀝乾水分裝盤,自己種的獨頭蒜用刀背拍成碎末,均勻地撒在茼蒿上,再撒上一點點鹽、雞精,調拌均勻,放一會兒,這個時間大概在5-10分鐘就好了。

進山旅遊,吃了一桌子原汁原味的農家飯,不到200元值不值

幹豆角燉五花肉

涼拌茼蒿才上桌沒一會兒,“硬菜”就來了。幹豆角燉五花肉熱氣騰騰的擺上桌。當年的白不老豆角,摘下來之後,掛在房簷下或者窗臺上,晾曬那麼一、兩月,白不老的水分就蒸發了,但卻鎖住了營養物質。

帶皮豬五花肉晾曬一下,不用像臘肉那麼久的時間,三、兩月的時間就好了。家養的土豬肉,真的沒有那麼肥膩,簡單清水洗一下,用刀切成1公分左右的薄片,喜歡吃土豆的可以加一些小土豆塊。

白不老提前用溫水浸泡10-20分鐘,這樣豆角就發起來了。鍋中倒入適量的花生油,燒至三成熱就可以下入五花肉片了,均勻煸炒出香,之後下入發好的豆角,下豆角之前瀝乾水分。在翻炒到表面變色的時候倒入少許醬油,繼續均勻翻炒出香就行了。

進山旅遊,吃了一桌子原汁原味的農家飯,不到200元值不值

西紅柿炒土豆片

如果說這兩道菜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還有一道菜是不得不提,一定要提的,那就是西紅柿炒土豆片。這道菜絕就絕在它不用放醋卻有絲絲的酸味,還有就是這道菜裡面的西紅柿不是紅的,是青的。

店主告訴了我製作這道菜的訣竅,原來這青青的小西紅柿是家中自己種的土品種,在沒有變紅的時候就摘下來,切成薄片和自己種的土豆一起炒。

土豆也要切成薄片,削去土豆的外皮。切成0.5公分薄厚的片,和青西紅柿片一起炒,要大火快炒,土豆切片後不要用水泡,泡的話土豆中的澱粉會被泡出來,土豆就會有比較脆的口感,但炒出來的菜就沒有那種軟糯的口感的,這種清水浸泡的方法適合做涼菜,並不適合做熱菜。

嚐了一下,土豆軟糯,西紅柿也很軟,卻不酸,仔細品一下,整個菜有一點點的酸,十分下飯。

進山旅遊,吃了一桌子原汁原味的農家飯,不到200元值不值

柴火鍋烙大餅

進山旅遊,吃了一桌子原汁原味的農家飯,不到200元值不值

紅豆小米粥

進山旅遊,吃了一桌子原汁原味的農家飯,不到200元值不值

香煎臘肉

主食是柴火鐵鍋烙的大餅,刷豬油,烙出的大餅有豬油的香,卻不油膩,而且表面脆爽,餅芯軟嫩,分成了三、四層,吃起來的感覺瞬間秒了電烙大餅。有大餅了,還要有紅豆小米粥和臘肉。臘肉捲餅喝著香噴噴的小米粥,真是太棒了!

一頓飯吃下來,就是兩個字:“土”、“香”,真的是印象深刻。所有的食材都很天然,調料用的很少,只有鹽和醬油,但卻真的很香。

“怎麼吃都香”農家樂,就是這家店的招牌了,真的很應景喲。最、最、最關鍵的就是,這樣一桌子原汁原味的農家菜吃下來只花了不到200元。

小夥伴們說說看,到底值不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