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知識」把住“十四關”育好雛雞

凡養雞者,無論飼養肉仔雞、產蛋雞還是種雞,都要經過育雛階段。育雛效果的好壞,不僅影響到雛雞的成活率和生長髮育、成雞的生產性能和種用價值,而且影響到將來雞群的補充和發展,甚至決定著養雞業的成敗。因此,要想獲得理想的育雛效果必須把好以下十四關。


「小知識」把住“十四關”育好雛雞


1.引種關要根據自身的條件、生產的目的

確定引進品種和品系的類型、名稱、數量等。對所引進的雞種要求每隻都能高產,無論雛雞活率、飼料利用率、種蛋受精率、孵化率.還是雞群的生長速度、體型結構、產蛋強度、蛋的品質、蛋殼顏色等重要的經濟性能,都要求整齊、穩定和規格化。另外.在一個雞場內不宜養很多品種,一般養一至兩種較易管理。

2.選雛關

要根據出殼時間和雛雞“有膘、有毛、有骨氣”的長相,採用“一看、二摸、三聽”的方法,即看個體大小,胎毛色彩,絨毛稀密,站立姿勢活動狀態;摸肥瘦、強弱、腹部大小和軟硬度:聽雛雞的叫聲高低。一般便可大致鑑別雛雞的強弱優劣。

3.溫度關

適宜的溫度是育好雛雞的關鍵。因此,在育雛期問必須根據雛雞周齡大小給予適宜的溫度,而且要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掌握。一般原則是初期宜高,後期宜低;弱雛宜高,強雛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陰天宜高,晴天宜低:夜晚宜高,白天宜低;冬季宜高,夏季宣低;肉用仔雞宜高,培育種雞宜低,慢羽型雞宜高,快羽型雞宜低。雛溫度標準是:剛出殼至1周齡,以30—32℃為宜,每滿一週可視情況下降2~3℃,直至4周齡時降至21℃.但不要低於20℃。總之,以雛雞不打堆、不張口伸舌、分散均勻為適宜。

「小知識」把住“十四關”育好雛雞


4.溼度關

第一週相對溼度為70%~75%。第二週下降到65%。第二週以後儘量保持在55%~60%的水平上。溼度過高,有利於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誘發球蟲、麴黴菌病等:溼度過低,雞舍內乾燥,雛雞絨毛髮脆.腳趾乾癟。飲水過量,食慾不振,影響生長髮育。改善辦法是在舍內牆壁或過道上噴灑少量水,使水分蒸發,以達到調節溼度的目的。育雛室要勤除糞便,勤換墊料,保持清潔。

5.通風關

通風的目的在於排降舍內有毒氣體,通人新鮮空氣。給雛雞通風的時間一般應選擇在中午氣溫較高時進行,平時朝南的氣窗應保持敞開一扇,天氣寒冷時可利用走廊或天花板上的氣窗通風。或將朝南氣窗的玻璃換上一塊麻布擋風,保持空氣適度流通。有條件的可採用機械強制通風。

6.光照關

光照可促進雛雞採食、飲水.增加運動,促進肌肉、骨骼生長髮育,預防疾病,提高以後的生產性能。幼雛出殼頭3 d.一般採用23或24 h的光照.強度為10.76 LX,即0.37 m2有光源1 W。第四天以後每平方米1 W.第二週以後每平方米0.5 W。夜間可不定時地停止光照,鍛鍊雛雞對黑暗的適應能力,避免發生停電而引起雞群不安。影響雛雞睡眠。夜間開燈還可防止鼠害引起的驚群,夏天防止蚊蟲咬。應特別強調,從出殼到18周齡,光照的時間、強度只能逐漸減少,不能增加。

7.分群關

雛雞分群飼養可有效地避免強欺弱、大欺小、公欺母以及出現生長髮育不一致的現象.同時還可以根據雞群實際情況.餵給所需要的日糧和便於管理。一般2周齡內每群以300只雛雞為宜,以後可合為500只一群。最好能按品種、品系、強弱、大小、性別分群,不同品種或日齡的雛雞不能混群飼養。

8.飲水關

有人說,雛雞不能喝水.喝水的小雞愛拉稀、愛糊屁股。這些說法都是缺乏科學根據的。恰恰相反,科學試驗與生產實踐都證明.雛雞在開食之前或開食時必須飲水.才能取得最好的育雛效果。如要雛雞愛拉稀、愛糊屁股,應是因為給雞喝的水被細菌汙染,小雞得了白病。雛雞應該及早喂水。前3 d最好飲8%的糖水或5%的葡萄糖水,以促進卵黃消化。3 d後改飲溫水,並保持清潔衛生,終日不斷,源源給。

9.開食關

開食的時間要根據雛雞的生理機能而定。出殼早的雞,因胚胎新陳代謝過旺消化能力較強,開食應該早一些,一般在出殼後24 h就可食。出殼遲的雞,因卵黃吸收較慢,肚腹大,則應讓其排盡胎糞後再開食,以出殼後36~48 h開食為宜。開食的飼料以營養豐富、品質優良、容易消化、適口性強、便於啄食為宜。開食的方法:事先提高室溫,並使室內光線明亮,以刺激食慾。把配好的粉狀飼料直接均勻地撒在潔淨的淺盤或紅色塑料布上,任小雞自由採食。每次撒料不宜過多,以能吃盡為度。頭三天每天喂8次,第一週的週末改為7次.到第四周末喂6次,此後逐漸減少為日喂3次。開食應掌握的原則:適時開食,同時飲水.保證質量,一日多餐.少喂勤添,定時定量,不飢不脹。

10.密度關

必須根據品種、季節、性別、雞舍結構、通風條件等靈活掌握。密度過大,會限制雛雞活動,影響生長髮育,造成空氣嚴重汙染。還由於溼度增大,體熱散發困難,使雞發悶而產生啄癖,飼料轉化率下降,死亡率升高。密度過小,則設備費用大,人工增加,飼養成本高。一般原則是:冬季密度大些,夏季密度小些,常以200~300只為宜,在一月齡以內的雛雞.每平方米麵積以容15~20只的密度為好。

11.休息關

雛雞休息多長時間與育雛溫度和環境密切相關。在正常狀態時休息和活動時間約為hl,如果溫度不適宜或環境不安靜,生長髮育就會受影響。只有休息好才能食慾旺盛,發育良好。雛雞膽小體弱,最怕驚嚇,抓雞一次。雞會一天停止生長。雞舍轉移一次進入新環境.會影響雛雞三天的生長。因此.在育雛期間需要有一個安靜的環境.讓雞吃飽喝足休息好,以發揮雞的最大生長性能。有些養雞戶,生怕壓死雞.通宵達量地守在育雛室內.雞稍有趴下睡眠,就加以驅趕,引起雛群時常騷動,打亂了雞的正常生活秩序,久而久之,造成其對生活環境產生反感和恐懼.以致影響雞的生長速度.甚至變成僵雞。

12.運動關

適當的運動是促進雛雞生長髮育的因素之一。雛雞出殼後,就要給予適當的運動,以促其骨骼發育堅實,關節靈活.肌肉發達,增強肌肉的彈性和興奮性,促進呼吸消化、血液循環和排洩系統機能發育,從而使雛雞食慾旺盛,體質健壯,抗病力增強。雛雞1周齡後,只要氣溫正常,無風而有陽光,就可放出室外,讓其儘早接受陽光,增加運動。初次放出時間以10 min為宜,以後逐漸延長.直至整日自由出入天氣寒時要適當推遲,並可在室內撒些青料或穀粒誘其運動。

「小知識」把住“十四關”育好雛雞


13.斷喙關

斷喙是為了防止雞在採食時拋損飼料和啄羽、啄肛、啄趾等惡癖。斷喙一般選擇在6~9日齡進行。斷喙過早,雞喙短而小,不易斷均勻:過晚則喙已長硬,容易出血,影響正常生長髮育。斷喙時.操作人員以右手捉雞、左手拇指放在雞頭上.食指放在嚥下,稍施壓力,使雞縮舌,以免斷喙時傷舌。

14.防病關

防病是育好雛雞的重要保證。幼雛個體小、抗病力弱,飼養密集,一旦發生疾病,控制難、傳播快、死亡多、損失大。因此,在每次喂後要將食具沖洗乾淨並用消毒劑消毒,平時搞好育雛室及周圍的環境衛生.墊料要勤換勤曬.以便清除雞糞,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對雛雞還應定期防疫,發現疫情,及時診斷,及時撲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