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探源之邳州市,邳州名字的由來

地名探源之邳州市,邳州名字的由來

位於徐州市東部,沂河下游。北與山東省棗莊市及蒼山、郯城2縣交界,東南瀕駱馬湖。全市總面積2047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運河鎮。

邳州,古稱“少昊遺墟”。相傳約於5000年前,黃帝族東遷於此,與少昊鳥夷族雜處通婚。

夏中康時,薛國的始主、車正奚仲(傳說他是車的創造者)將國由薛(今山東省滕縣南)遷邳,以邳為都建邳國(在今山東省微山西北)。春秋魯定公元年(前509)邳國南遷於此,故曰下邳。

“邳”字初文為“丕”(不),郭沫若釋:“不,(子)房也。房熟則盛大,引申為丕。丕,大國之義。後因失國,丕人懷故土,乃加(邑)旁,演為‘邑’旁,演為‘邳’。”

地名探源之邳州市,邳州名字的由來

秦置下邳縣,治所在今睢寧縣北的古邳鎮東。漢高祖五年(前202)封韓信為楚王,置楚國,都下邳。王莽時改名閏儉,東漢復舊名。此後曾置下邳國、下邳郡、東徐州、邳州等,均治下邳。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遷州治於艾山南的舊治(今邳城鎮),1912年廢州置邳縣。1952年遷縣人民政府於運河鎮。1992年7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邳縣,設立邳州市。

邳地史稱“南北襟喉”,向為兵家所必爭。境內“水陸輻輳,山川連絡……溯沂水而上青冀,渡泗水而指彭城”。楚漢交兵,逐鹿下邳;漢末,曹操決泗水擊殺呂布,下邳復歸劉備;南北紛爭,劉裕自建康北伐,據下邳以成霸業;宋、金五戰淮陽,於下邳一決雌雄;太平軍、捻軍轉戰邳州,重創清王朝;抗日戰爭初期臺兒莊戰役告捷,邳縣戰場一掃入侵日軍;解放戰爭碾莊戰鬥一舉全殲黃伯韜兵團10萬之師,拉開淮海戰役勝利序幕。

地名探源之邳州市,邳州名字的由來

下邳圮橋是張良進履黃石公得兵書處。據《史記·留侯世家》,張良刺殺秦始皇未成,隱匿下邳。張良閒遊圮上,遇黃石公,黃石公墮履圮下,叫張良到橋下為他揀鞋,張良欲毆黃石公,見他年老,心生憐意,遂取鞋為他穿上。黃石公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後將《太公兵法》一部傳給張良。張良沒有辜負老人的託付,熟讀書中韜略,在後來的楚漢之爭中輔佐劉邦平秦滅楚統一全國,建立了顯赫的功績。

古往今來有很多詩人騷客曾到下邳圮橋憑弔張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經下邳圮橋懷張子房》一詩中,滿腔熱情地寫道:“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報韓雖不成,天地皆振動。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我來圮橋上,懷古欽英風。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原來的圮橋於清代下邳地面沉陷時湮沒。現在的新圮橋建在原橋東百米處,橋畔石碑上有1981年5月鐫刻的《重修圮橋記》。

地名探源之邳州市,邳州名字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