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喝境界之清湯寡水

在中華烹調與美食文化中,有一種吃喝境界叫“清湯寡水”。比如說“開水白菜”吧,即以最樸實純真的顏值與單純風味引起世人讚歎。“開水白菜”看似淡雅卻是淡而不薄,內涵豐富,底蘊悠長。常言道:“菜”不可貌相,“湯”亦不可斗量。此菜卻是川菜筵席菜中一款高檔佳餚。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開水白菜”最初在一代國宴川菜大師羅國榮手裡叫清湯菜心,用的是特製清湯和碧綠脆嫩的青筍尖,又叫“開水鳳尾”。其後又用精選的黃秧白菜心與精心熬製的特製清湯烹調,方才叫為開水白菜。此湯菜看似簡約純樸,卻盡顯制湯與烹調功力。成菜湯色醇淡素雅,清澈純淨;菜心色澤嫩綠,形態優雅,見之頓覺清鮮明快;嗅之雅香撲鼻;食之柔嫩化渣,鮮美異常。

另一款“竹蓀肝膏湯”,可謂與開水白菜異曲同工。所謂肝糕湯,是精選出血黃沙鮮豬肝,經去筋、捶茸,加清湯調勻,過濾擠壓出肝汁,再加雞蛋清,調味料攪勻,盛於淺湯碗內,中火蒸製成膏狀出籠,再將高級清湯灌入湯碗,把蒸碗中的肝糕小心整放湯碗內,呈半浮半沉狀,加制熟的竹蓀即成。此湯如加口蘑,則是口蘑肝糕湯,用鴿蛋則為鴿蛋肝糕湯。此湯清醇淡雅、鮮香味美、亦如蒸嫩蛋,色澤淺黃,猶如水中月、鏡中玉,柔美細嫩、入口即化,美不可言。

吃喝境界之清湯寡水

肝糕湯-名師教授堂舒國重製作

1962年鄧小平在成都逗留時,在商業場原龍抄手店第一次品嚐了張懷俊師傅為他主理的一桌席桌,其中就有開水白菜,小平吃後連聲贊到:好菜!好菜!此菜只能天上有。1980年,張懷俊師傅上調到北京,在四川飯店擔任廚師長兼主廚。鄧小平和其他川籍國家領導人招待外賓或貴客就會到四川飯店,亦由張懷俊師傅親自主廚,而且必定會點開水白菜。

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常在北京四川飯店宴請國內外賓客,對國寶級川菜大師陳松如做的"開水白菜"讚不絕口。有次宴請日本貴賓,席近尾聲時上來開水白菜。一位女賓看見只是一碗清水裡面浮著兩棵白菜心,覺得肯定寡淡無味,便遲遲沒動勺。周總理幾次示意,出於禮貌,女賓拿起小湯匙輕輕舀一點嚐了嚐。誰知,湯剛入口,那位女賓竟瞪大起雙眼驚呼:“哇!太鮮美啦!”於是一干為快。1962年,周恩來在上海用餐後說:“開水白菜還是四川飯店的好。”於是上海錦江飯店、華僑大廈、國際飯店等便先後派人進京切磋技藝。

有趣的是,記得我有位上海朋友一次來成都,因為懼怕辣麻,於是要了份開水白菜。菜端上來時,他很有點失望,湯盆綠茶樣的清水裡臥著兩三朵白菜心,甚至沒有一絲油花,清澈見底。菜雖然很燙,卻沒有氤氳的熱氣,白菜心躺在碗底也不聲不響,他很是懷疑是不是廚師直接舀了半鍋清水煮了這白菜來打發食客,因為這實在是激不起任何吃情。無奈之下,他揀起一塊菜心,一入口就呆了,那白菜酥爛如棉,柔美細嫩;湯則是鮮香味美,爽口爽心。稍微咀嚼細品,說是“開水”“煮”的白菜,可舌尖上的感覺,卻是真真實實的雞鮮鴨香。後來向我瞭解箇中奧妙後,讓他對這道菜有了非同尋常的深動印象。

吃喝境界之清湯寡水

1980年代開水白菜都用瓢兒白菜心

烹道自然 上善妙湯

菜之神韻在於味,味之玄妙在於湯。俗話說:“唱戲的腔,廚師的湯”。自古行業中便有“無菜不用湯,無湯難成菜”之說,菜之神韻在於味,味之玄妙在於湯。歷來名師大廚調製的湯“濃厚而不油膩,清鮮而不淡薄”,功夫之深非同一般。老一輩名師大廚十分注重湯的運用,因此常能巧用湯而烹調出奇風妙味的各式菜餚。川菜中的筵宴大菜,除開水白菜,還有如雞豆花、竹蓀肝膏湯、竹蓀鴿蛋湯、一品官燕、鳳尾魚翅、蝴蝶海參等,都是灌以特製高湯而盡顯其風味神韻的。

然而在現今的大多餐館酒樓中,除了個別品牌餐飲、高檔酒樓大多仍按傳統工藝吊湯制湯烹製此類菜餚外,一般餐館酒樓老闆及廚師多不願吊湯,嫌成本太高或工序麻煩,最多留一鍋煮生葷料的頭湯,甚或以各種增鮮劑、增香劑、濃縮雞汁、濃湯膏、濃湯寶之類加開水調兌。像“開水白菜”恐怕就是白開水加濃縮雞汁、濃湯膏調成。殊不知在川菜中,蒸燒炒燉拌無一能離湯可成菜者。即便是乾燒類的菜式也需湯燒至收汁。如干燒魚翅,就須高級湯汁反覆喂制,反覆煨燉, 使湯的鮮香浸入魚翅,溶為一體,方可達到柔軟香糯,汁稠味濃的效果。

吃喝境界之清湯寡水

蝴蝶竹蓀湯-川菜張氏門派出品

烹調之事,以湯為本,調和五味。川菜用湯向來十分嚴謹,用湯上的差錯與失誤均會直接影響成菜的風味特色。湯菜,以湯為主、湯是主料;燒菜,以湯為汁、湯是配料;炒菜,以湯兌汁、湯是調料;而使冷菜收汁,同樣用湯調兌、使其自鮮香可口。因此,川菜對湯分得很細,足見其用心,用功之精道。

作烹調原料用的湯就分有:頭湯(二鍋原湯)、二湯(毛湯)、肉湯、骨湯、雞湯、鴨湯、魚湯、牛肉湯、羊肉湯、奶湯、清湯、紅湯、老湯(特製紅湯)等;其中常用於中高檔菜式的則是頭湯、清湯和奶湯。魯菜烹飪制湯,尤為清湯、奶湯名冠業界。川廚吸山東制湯之法加以改進,其制清湯、奶湯的技藝亦為中華烹飪所公認。

頭湯,又叫原湯,泛指以多種禽畜生料入鍋煮的頭一道湯。常以豬肉、豬排、豬骨、豬蹄、豬肘及雞、鴨等原料混煮的湯。因是第一道湯,有色白而濃,香鮮味美的特點。多用於中檔湯菜和燒、燴類菜式的湯汁。

吃喝境界之清湯寡水

清湯腰方-川菜張氏門派出品

再說清湯。是以老母雞、老母鴨、豬排骨、火腿、棒骨入鍋加清水燒開打去浮沫,再用旺火熬煮約一小時後,把所有物料撈起沖洗乾淨,原湯過濾後燒開,用剁茸的豬瘦肉(紅茸子)掃湯,再放入撈出的原料,改小火慢熬一小時後又將原料撈出,再用剁茸的雞脯肉(白茸子)掃湯。並把兩次掃湯的紅白肉茸壓成肉餅,用紗布包起投入湯鍋,以炆火煨起備用。吊制清湯的秘籍是:無雞不鮮,無鴨不香。

清湯製作技術要求較高,且須十分用心。其成本也較高,故叫特製清湯。成湯色澤略黃、清澈見底、香鮮味美,多用於筵席高檔菜式。過去多是老師傅親自“吊湯”,制好後通常盛於一大鋁盆中,上面放兩根蔥葉。懂得起的都知道這是吊制好的清湯。某餐館曾鬧過這樣的笑話,一新來的學徒娃人勤快手腳麻利,收工後清掃廚房,見案頭一大盆清水飄起兩個蔥葉子,以為是洗菜水,就用來搓洗抹桌帕,而後一倒了之。第二天大師傅一問清湯呢?知道被新毛頭倒了,氣得吹鬍子瞪眼一整天都沒緩過氣來。

吃喝境界之清湯寡水

牛尾湯-名師教授堂出品

奶湯,則成湯如奶似乳。通常用老母雞、老母鴨、豬蹄、豬肚、豬肘熬製。熬製奶湯的秘籍是:無肚不白,無肘不濃。製作時,把洗淨的生料放入適量的清水鍋中,旺火燒沸打去浮沫,用蓋蓋嚴熬煮至湯白而濃時撈出物料,湯經過濾後晾起備用,根據菜式需要舀入鍋中燒開吃味。奶湯成本亦較高,製作講究,故也常稱為“特製”或“高級”奶湯。成湯濃白如乳、味醇厚鮮香,多用於高檔奶湯菜或奶湯作調味料的菜品,像奶湯鮑魚,白汁魚唇,乾貝菜心,白汁蘆筍等。如今餐館酒樓中不少廚師仍用雞汁、濃湯寶、牛奶或奶酪等來兌制奶湯。

在傳統菜式中,湯菜大致分為三類:湯菜、半湯菜和帶芡汁的菜。湯菜以湯為主,湯菜並重,用深碗大缽盛裝豐滿大氣。如奶湯魚翅、奶湯海參、清湯燕窩等;半湯菜,以菜量為重,適當用湯,多用於席宴之工藝菜,像菠餃魚肚、蝴蝶海參等;芡汁菜,是在湯汁中加入芡汁,增加湯汁濃稠度,使湯附於菜,菜湯一體,成菜後多舀食,如白油青元,蝦羹湯等。

湯,味醇厚、滋味豐、營養高、易吸收。四季靚湯,老少皆宜、婦孺尤喜,是美食養生的天然佳品。烹調用湯,當取之自然,烹之自然,使其食之自然,這方才是烹調事廚之道。

吃喝境界之清湯寡水

奶湯之口袋豆腐

然而人類之進化,文明之演繹,總是與飲食同步,人間世事不光是烹調之道,飲食之道,人生亦是如此。蘇軾一生坎坷波折,仕途跌跤,宦海嗆水,他在命運的激流中浮沉,無論是同流合汙,還是出於汙泥而不染,人生五味他都嚐了個夠,方才品出“人間有味是清歡”,方才明白“淡泊”乃是人間至味。“也無風雨也無情”便是他歷經滄海情殤後心如止水之內心寫照。

想來,不論是古代先賢,還是當今的貪官土豪也都會殊途同歸,煙花散盡一片灰,也總是在絢麗中歸於平淡,於喧囂中沉入寂靜,人生真也是雲淡風輕,歷經過雷電雪雨,嚐盡酸甜苦辣,方才悟得箇中真味。故而,人生若是達到“清湯寡水”的境界,實在是達到了生命之佳境。楊絳先生在《一百歲感言》裡的一句話:“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這邊是“湯菜”之雅風味韻。

吃喝境界之清湯寡水

清湯雞豆花

《四川省志•川菜志》編委會副主編 中國川菜名師教授堂顧問

《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辣麻誘惑三百年》作者

圖文原創·江湖饕客 向東 2019.11.05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