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院:市場連續回調,如何把握後市機會?

鄭輝:樂觀看待後市,穩健佈局券商等板塊

樂觀是建立在目前政策延續性出臺上的判斷,不管未來政策效果如何,政策連續性我感受到系統性和調整方面都會有效率提升,對市場潛移默化的帶動市場往上走。

板塊看好券商,近期三季度報業績超出市場預期,多方面利好疊加,券商也會有估值提升;

華為5G,國慶之後幾大運營商5G套餐也突破預約千萬戶,我們通過基站觀察到5G手機背後產業鏈的發展,尤其當下市場震盪我們看到很多華為5G個股也進行調整,我們就可以看到相對支撐點佈局手機產業鏈的機會。

研究院:市場連續回調,如何把握後市機會?

張永明:控制倉位,耐心等待年線附近再介入機會。

個人觀點比較謹慎,目前各大股指都在調整狀態,回調到年線2800點附近,可以考慮進場。

同樣也看好券商,但也要逢低佈局,不要一下倉位上來,控制倉位別重倉,4成以下更好一些。不排除年線再砸穿做一下誘空,接下來兩個月大箱體震盪,下方2730,上面3050箱體震盪不會發生變化的。銀行、證券,低估值的地產股可以做防禦性的品種來做。短線其他還是根據事件驅動,三季度業績公告和消息面上刺激來做短線。

於海峰:小長假以後市場變化的若干思考

節後熱點減少,賺錢效應下降,對於沒有業績支撐的5G、科技概念,要提高警惕。銀行為首的金融板塊近期比較活躍,一般四季度大量低估值行業和股票受到資金青睞,很可能是風格轉換的信號,低估值是接下來需要觀察的重點領域。選擇主線上我偏重於這幾點:1、醫療醫藥相關方向;2、QFII等外資投資的重點標的。10月機會中我偏重醫療,創新藥,互聯網+醫療的機會。前期沒怎麼表現的華為產業鏈的品種也存在投資機會。

研究院:市場連續回調,如何把握後市機會?

程立民:估值切換的煎熬中,研究結構性機會

看不到大牛市機會,就研究結構性的機會。

做結構性機會一定做強勢的,需要考慮估值、題材邏輯、資金、技術的綜合優化。你做強勢的,他也會隨著市場情緒變化而變化。強勢的全成功不可能,做強勢股票更應該考慮資產的分配。

研究院:市場連續回調,如何把握後市機會?

今天分享的是估值切換的煎熬。

對於四季度我就關注結構性機會,同時注重大盤急調的防禦。我看好重大資產重組和股權轉讓;第二是次新股,分近、中、遠端。這兩個群體是出奇的。比如哈高科是湘財證券借殼怎麼估值,包括次新股二級市場怎麼定位。最後,是雙11電商概念。

估值切換的過程中是煎熬,或許在四季度某個階段,銀行券商真啟動了,大盤也就過了頸線3048了。只要沒過3048,只要市場成交量沒有,市場還要玩N字型。

風險提示: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