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芬蘭為什麼要投降?

二幫


芬蘭人很好的掌握了戰爭與政治的節奏,投降當然是因為實在打不過蘇聯人,但他們投降的時機選的非常好,即便降了,失敗者仍然是蘇聯,芬蘭反而免遭國破家亡生靈塗炭之劫,以小國寡民遏止了蘇聯瘋狂的入侵。

這裡不得不提及一點芬蘭當時的歷史政治環境,歷史上的芬蘭曾經是瑞典的統治區域,之後沙俄打敗瑞典吞併了芬蘭。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芬蘭人趁著戰亂和十月革命發動了獨立,從此成為了主權國家。

剛剛誕生的蘇聯政府是一百個不願,但為了坐穩江山,他們仍然承認了芬蘭的獨立,只是希望芬蘭能成為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還沒等芬蘭人有所表示,蘇聯就已經自己組建了一個所謂的“芬蘭共和國政府”,準備進駐赫爾辛基,還計劃通過組織工人運動來強行奪權。

結果蘇聯人的算盤打爛了,芬蘭人與斯拉夫不是一個民族,他們說瑞典語、芬蘭語,屬於北歐文化,長期以來對俄國人不以為然。況且前腳剛剛趕走沙俄,又迎來一個霸道的蘇俄,誰都不會有好感。

於是,芬蘭自己的白衛隊與蘇聯支持的赤衛隊打起了內戰,為了給蘇聯添堵,當時的德國也支持了白衛隊,派出了“干涉軍”,兩邊殺得一塌糊塗。最終國民支持率較高的白衛隊獲得了勝利,親蘇勢力被一掃而空。

驅虎吞狼當然沒好下場,蘇聯人剛滾蛋,德國人又藉機滲透進了芬蘭,幾乎完全控制了芬蘭的方方面面,他們支持了芬蘭“君主派”,操縱參議院為芬蘭準備了一位國王“瓦伊諾一世”,他是德皇的妹夫。

但這個“黑森卡塞爾王子”並不想摻和進這些亂七八糟的紛爭,加之德國戰敗了,所以他辭絕了芬蘭人的王位邀請函,在自己黑森林的選帝侯宮中終老。

因此,芬蘭幸運的擺脫了蘇聯的侵略,又甩掉了德國的控制,還解決了自己內部的政治體制問題,很快就形成了一個比較健康的正常國家。

可是對於蘇聯來說,芬蘭這個嘴邊的肥肉不可能放棄,芬蘭一部分領土與列寧格勒近的要命,兩國之間的領土爭議也一直不斷,這無形中促成了隱藏的導火索。蘇芬之間維持了相當長時間的戰爭狀態,直到1932年《蘇芬互不侵犯條約》簽訂,才讓芬蘭鬆了口氣。

但是蘇聯一直都想著法子吞併芬蘭,還不斷宣傳芬蘭是“邪惡的法西斯敵人”,這無形中促使了弱小的芬蘭往西方尋求幫助,也促成了芬蘭的民族凝聚與“靠西防蘇”的政治決策。在30年代以後,芬蘭開始依靠德國、英國組建抵抗蘇聯的軍事力量,最後在卡累利阿構建了名為“曼納海姆”的抗蘇防線。

上圖.今日曼納海姆防線的堡壘殘骸

實際上,芬蘭的國防建設與西方二戰前的綏靖政策有關,希特勒上臺以後,不斷撕毀一戰後的限制條約,但西方普遍對此裝聾作啞,反而不斷的躲避、幫助德國坐大,企圖將法西斯的禍水導向蘇聯,納粹德國往東的滲透他們一點都無所謂,只要不侵犯到自己的利益,那麼都無所謂,反正最後也是蘇聯接招。

基於這種政治環境,芬蘭成為了一座戰爭橋頭堡,英、德都對芬蘭進行了大量的扶持,裝備、訓練、人員、技術不斷的往芬蘭送,也正因為如此,蘇聯越發對芬蘭恨得牙癢癢,他們認為芬蘭這是“建成了帝國主義滅亡蘇聯的前進基地”,還認為“芬蘭如果放第三國穿越國境,將直接威脅到蘇聯”。儘管這裡面有不少強加給芬蘭的罪名,但也的確顯示出蘇聯的國防擔憂。

1939年,蘇聯直接派代表與芬蘭商議,希望芬蘭不要介入任何大國的戰爭,尤其不能站在某大國的立場上反對另一個大國。可表面一本正經,實際背地裡蘇聯仍然在覬覦芬蘭的土地,他們對芬蘭的港口垂涎三尺,所以又在做吞併對方的準備。

芬蘭自然不是傻子,然而有件事芬蘭仍然矇在鼓裡,根據1939年8月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德國已經把芬蘭賣了——為了應對英法列強故意引發蘇德衝突的計策,蘇德之間暫時形成了媾和,希特勒的這招妙計變成了芬蘭人的毒藥。一週後的9月1日,德國與蘇聯瓜分了波蘭,而芬蘭在“攻略範圍”中,成了蘇聯的地盤。

10月份,蘇聯製造了所謂芬蘭炮擊蘇聯的“曼尼拉事件”,雙方開始了軍事衝突,很快蘇聯就撕毀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於1939年冬季由列寧格勒軍區派出了40多萬大軍對芬蘭作戰,軍區司令員梅列茨科夫任總司令,在上千坦克飛機的幫助下進攻芬蘭。

此時曼納海姆防線起了作用,10年的苦心經營,上千個暗堡和無數個交通壕,600多個永備工事和大量半永備工事,再加上三道縱深防線和湖泊、荒原等複雜的地形,蘇聯大軍一時間無處下嘴,雙方在芬蘭的林海雪原裡展開了血腥廝殺。

芬蘭一開始就定出了明確的作戰目的,即:通過曼納海姆防線遲滯和消耗蘇軍,以爭取到其它大國插手幫忙的機會,從而逼迫蘇聯放棄或和談。只不過,他們此時還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德國賣了。

芬蘭在與蘇聯開戰的第一時間就開始了戰爭動員,湊出了13萬陸軍和30萬預備役民兵,此外還有10萬“民衛軍”和10萬婦女隊。但是,很顯然這點部隊在人數上給蘇聯塞牙縫都不夠,前前後後列寧格勒軍區動用了50多萬兵力,分三路攻擊芬蘭,如果不是蘇軍低劣的指揮,芬蘭旦夕可破。

相持階段的戰鬥凸顯出蘇軍的軟肋,大批大批的部隊在芬蘭軍隊的襲擾下不知所措,有的部隊連晚上點火都不敢,最後成片的凍死在雪地裡。芬蘭使用反坦克槍和莫洛托夫雞尾酒襲擊蘇聯的坦克,致使蘇軍的裝甲優勢幾乎蕩然無存,僅拉多加湖地區,蘇聯紅軍就被芬蘭軍整師整師的圍殲,幾乎毫無對策。

列寧格勒軍區的低能讓蘇軍高層調整了佈局,基輔軍分區司令員鐵木辛哥被調到卡累利阿地峽,蘇軍設立了一支西北方面軍,又往芬蘭投入了20多個步兵師和大量炮兵、航空兵,一些有經驗的部隊也開始接受調令,為攻芬部隊提供偵察兵作戰訓練。

最終,吸取教訓的蘇軍在新的攻勢中一舉突破了曼納海姆防線,超強的重火力密集打擊代替了兵員指揮、訓練的不足,蘇軍直接採用了鐵雨戰術配合人海戰術攻擊芬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依靠狹窄要地、堅固工事再配合襲擾作戰的芬軍,根本頂不住蘇軍正規的大兵團突擊。蘇聯紅軍經過幾次反覆的突破,很快就佔領了維堡城。

戰爭中,被出賣的芬蘭根本等不到應有的大國幫助,幾個所謂的“朋友”國家只不過希望通過芬蘭消耗蘇聯,給予的援助完全是不痛不癢,這等於讓芬蘭一開始的“阻敵、好消耗、等待大國插手”的戰略瀕臨破產。

本來芬蘭得到了英、法的正面出兵承諾,但是德三這時候非常無恥的又往芬蘭背心插了一刀,他們不允許芬蘭接受英法的出兵援助,瑞典、挪威這兩個芬蘭的鄰國也受到德國的威脅,拒絕為英法聯軍開道。

而這邊緩過勁的蘇聯投入的兵力越來越多,從戰爭初期的30萬增到50萬,繼而又增加到76萬,動員人數更是達到400萬之巨,這僅僅只是列寧格勒軍區的份額,蘇聯人對芬蘭已經打出了火氣,這關係到國家形象,關係到政治影響力,蘇聯死也不能輸。

一邊是不鹹不淡只派幾個志願者送死的盟友,一邊是越打越要命的蘇聯人,芬蘭的戰爭再維持下去將會是極為悲慘的結局,他們要麼代替德國成為消耗蘇聯的主戰場,要麼在怒氣值越攢越高的蘇聯面前被碾為齏粉。

很顯然,還有第三種結局——“見好就收,投降拉倒”,芬蘭雖然再也堅持不下去,但他們畢竟給蘇聯帶來了近百萬的恐怖殺傷,趁著面子上的優勢還沒有消失,痛快的結束戰爭,以一種佔據制高點的姿態同意蘇聯的要求,未嘗不是件聰明的理性選擇。

再拖下去任何好處都沒有,假如戰爭打輸,芬蘭迎接的將是蘇軍滔天的怒火,別說之前要割讓的一點點領土,上到首都赫爾辛基的政府,下到鄉野黎民百姓,估計都會在蘇軍的鐵蹄下被蹂躪。弱國政治就是這樣,畢竟你不可能真正的抵敵強國,能做出正確的選擇都已經很不錯了。

就這樣,自身戰爭能力枯竭,英法強援無法就位,還被德國捅了兩刀的芬蘭只能選擇投降了,他們為此付出了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割讓了卡累利阿和第二大城市維堡城,芬蘭灣中幾個島嶼也被蘇聯佔去。

不過,芬蘭的這次抗爭被認為一次非常出色的軍事、政治發揮,他們沒有在蘇聯的強權前輕易低頭,亦通過積極的戰爭令蘇聯付出了慘痛高昂的代價,當得知局勢有變時又很適時的卡點結束了戰爭,可以說蘇芬戰爭中,蘇聯除了攻勢是主動的以外,其餘的主動權都掌握在了芬蘭手中。

因此,蘇芬冬季戰爭也被闡述成“芬蘭不勝而勝,蘇聯不敗而敗”,此後的年代,蘇聯基本不敢再打芬蘭的主意,芬蘭反倒通過進擊的德國搶回了自己的土地,與芬蘭的戰爭成為蘇聯最大的恥辱。


王司徒軍武百科


為什麼不投降啊?

開戰之前芬蘭撐死了30萬人,而蘇聯動員了超過400萬人啊,十幾個毛子輪一個芬蘭人怎麼也輪贏了吧?

而且蘇聯開戰前投入了2500多臺坦克,結束的時候已經部署了6500多臺坦克,而芬蘭才幾十臺坦克。零頭的零頭都沒有。這個打毛線啊的,全芬蘭的車都沒蘇聯的坦克多吧喂

雖然說毛子在這場仗裡邊被主場的芬蘭人打出shi,最後的戰損是7萬:32萬。但也架不住毛子一路無腦的用人肉堆啊。


刀啊了40年2月,曼納海姆防線被毛子平推之後。40多萬解渴的毛子帶著3000多臺坦克,1800多飛機,還有源源不斷的援軍 對 15萬精疲力盡,缺重武器,缺補給的芬軍。

你說芬蘭拿什麼扛麼

軍事上是真剛不過,本來芬蘭還期望英法能夠幫忙一起搞蘇聯。但此時挪威和瑞典也基於德國的壓力,嚴守中立,拒絕了英法通過他們土地援助芬蘭的請求。所以~ 芬蘭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沒了,當然投降。


瘋狗的輕武


首先,建議提問者先提高一下文化水平,建議將初中唸完,搞清楚投降是啥意思。

二戰中芬蘭並沒有投降,芬蘭在二戰中扮演的角色基本是這樣的,蘇聯在1939年到1940年間對該國發動了血腥的侵略戰爭,蘇俄戰爭爆發,它利用德國侵略蘇聯的意圖,與德國締約,於1941年6月發動了對蘇聯的復仇戰爭。

德國國防軍幾乎得以暢通無阻地從芬蘭出擊,而且往往得到戰鬥經驗豐富的芬蘭部隊的直接支援。但曼納海姆拒絕派芬蘭軍隊參與特定戰鬥行動和重大戰役,例如圍困列寧格勒和攻擊通往蘇聯摩爾曼斯克的鐵路。待芬蘭完成了戰略目的後,

芬蘭方面立即宣佈簽署該協議是前總統的個人行為,且協議因其辭職而作廢。曼納海姆繼任總統,秘密籌備與蘇聯人停火,並於1944年8月24日與蘇聯締約。芬蘭戰爭初期與德軍合作進攻蘇聯,奪回了被蘇聯法西斯佔領的國土,但芬蘭統帥腦子還是清醒的,以芬蘭的地理位置及國力更本無法長期綁定在德國的戰車上,在達到戰略目的後,芬蘭不惜與德國反目,退出戰爭,確保了國家最後的獨立。


偉大光榮正確


二戰的背景條件下,芬蘭怎麼可能再打下去呢?應該說對於,芬蘭能夠以有條件的方式投降已經是相當不錯的,從投降條件來說,蘇聯只是回到到1940年的國境,沒有提出更多的領土要求,也允許戰後的芬蘭保持獨立,而不是吞併。

這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條件了,至於繼續打下去,不會拿到比這更好的條件,到了1944年的時候,芬蘭已經沒有能力再打下去了,德軍在各個戰場已經被擊退了,蘇軍的力量早已不是芬蘭可以比擬的,芬蘭只是一個小國,只有幾百萬人口,在經過連年征戰之後,各方面的損失非常大,在這種背景之下,芬蘭已經早已經失去了自己打下去的能力,爭取到一個有利的條件,放下武器才是最為有利的情況。再堅持下去,也只有滅國之結局了。


麥田軍事觀察


二戰時期的芬蘭最初是堅守中立的中立國,但也在後來因為利益因素最終加入了戰爭,爆發了蘇芬戰爭。但是儘管是被蘇聯壓制了,但也讓蘇聯付出了巨大代價。根據資料記載,最終雙方是在各種壓力之下選擇了和談,並且簽訂了《莫斯科和平協定》,芬蘭保留了獨立地位。

也就說,沒有明確的資料顯示當時的芬蘭曾經向哪個國家投降過。在二戰期間,芬蘭作為一個小國,曾和蘇聯發生過戰爭衝突,但在與蘇聯發生戰爭之時,芬蘭只是選擇了同意和談並且簽訂了協議而已,並不算是投降。

芬蘭曾經是瑞典的一個省,後來被沙俄搶奪,成為了沙俄的大公國,一直在沙俄的壓迫下生存。等到俄國發動十月革命,俄國內部處於動盪混亂時期的時候,它才趁機獨立出來,成為了獨立的主權國家。

但是等到蘇聯穩定之後,肯定是不甘心,於是就要求芬蘭加入蘇聯的同盟共和國。並且在芬蘭沒有表明態度的時候,就在芬蘭境內建立了同盟共和國政府,也就是說蘇聯一直沒有打消把芬蘭這個小地方收歸囊中的打算。


在1939年的時候,在與德國簽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之後,蘇聯沒了負擔之後,終於按捺不住,打算對芬蘭動手了。

蘇聯先是與芬蘭進行談判,要求芬蘭把自己國家的邊境往內推進二三十公里,並且將海港租借給蘇聯三十年作為蘇聯的海軍基地。

蘇聯則承諾把自己領地內的一片荒漠和森林作為補償劃分給芬蘭,顯然這樣的交換是很不公平的,因為蘇聯要的是芬蘭最富饒的地區,而給芬蘭卻是一片荒地。

所以芬蘭以邊境地區居民的利益緣由選擇拒絕這次交易,並且重點重申了自己作為中立國的立場。

但蘇聯這次談判本來就只是個藉口,只是一種恐嚇式的談判而已,是餓狼的虛假友好,一旦獵物拒絕,餓狼就要亮出自己的獠牙了。


果然,在芬蘭拒絕要求之後,蘇聯單方面與芬蘭斷絕外交,在此前兩國曾一度簽訂了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此後蘇聯紅軍隊製造了“曼尼拉事件”,對芬蘭發動了戰爭。

之後,蘇聯在1939年的11月30日對芬蘭發動了進攻,蘇聯的軍隊跨越了邊境,並派出了五十萬人口的軍隊。要知道蘇聯的常備軍隊有幾百萬,而芬蘭的總人口才三百多萬,常備軍隊更是隻有三萬,就算把後備部隊能用的全都用上,也只有二十萬而已。而且當時芬蘭還包括十萬的婦女隊伍,再加上落後的軍事裝備。

雙方軍隊數量的不對等給了蘇聯一種錯覺,那就是拿下芬蘭這個小國是輕而易舉的事——據資料顯示,當時的芬蘭只有十輛比較現代的輕戰車,但也只是二十世紀初前後的輕炮而已,根本比不上蘇聯先進的各種重型武器。


當時蘇聯軍隊是以列寧格勒軍區為首的,是按向北進攻的路線行進的,一路因為數量裝備的差距都是比較順利的,直到遇見了專門用來防禦蘇聯的曼納海姆防線。

據記載,這一道防線建設用了十年的時間,並一直進行著改進,就是為了預防野心膨脹的蘇聯可能發動的入侵。而且防線所在地區地勢十分複雜,對於準備不足的蘇聯軍隊來說就是一個災難,本來實力懸殊的戰爭雙方,就這樣在一片林海雪原之中展開了血腥的鬥爭。

芬蘭的軍隊在一開始對上蘇聯軍隊時,是比較驚慌的,但是在進行了幾天的偵查之後,他們發現了蘇軍對於地形環境的生疏和不便。

這時的芬蘭軍隊果斷的選擇了騷擾的政策,開始利用熟稔的地形和天氣,在叢林中利用滑雪板對蘇軍進行突襲。而且是分開進行的突襲,他們會突然的出現在蘇軍營地裡,在掃射一陣之後又會很快的消失在雪原之中。

芬蘭軍隊的這些突擊者很多都是職業的獵人,他們穿著偽裝服的時候是連動物都察覺不到的存在,而且他們射擊非常精準,幾乎不會打空。



就是這樣的突襲給蘇軍內部造成了恐慌,畢竟他們都會害怕,在自己還沒看到人的時候就已經見了上帝。並且他們還選擇使用炸藥和火焰瓶對蘇軍進行攻擊,且效果明顯,不過在時間的作用下蘇軍也對環境地形有了瞭解,在加上蘇軍換了總指揮,並受到了必須勝利的死命令,芬蘭的優勢在迅速減弱。

芬蘭畢竟是小國資源,人口的匱乏是致命的,隨著戰爭的拖延,後備資源已經出現緊缺,而且蘇軍的攻勢開始越來越猛。

最重要的是那些芬蘭以為會來給予援助的軍隊,一直沒有出現的趨勢,雖說在這段時間裡,芬蘭給了蘇聯不小的傷亡打擊,但是他們自己的犧牲也是不少的。雙方可以算是兩敗俱傷,而且因為地小資源少的原因,芬蘭的損失更重一些。

而且看當前的形式,如果再不採取措施就可能會被蘇聯整個吞下。基於這樣的情況,當時的芬蘭政府還是做出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與蘇聯進行和談,選擇同意蘇聯提出的要求,割讓自己的領土求得和解停戰的協議。

當時的蘇聯應該也沒有想到在對戰這個小國的時候,會用到了自己的上百萬軍隊,而且還損失慘重,所以處於及時止損的目的,他們對於芬蘭的求和要求就這樣接受了,雙方選擇停戰,並簽訂了和平協定。

在蘇芬戰爭後,芬蘭還藉著德國的勢奪回了自己的領土,不過他們並沒有參與其他戰爭,只是參與了奪回自己領土主權的戰爭,他們最終還是保持自己的中立地位直到二戰結束。

在二戰結束後,儘管他們和德國進行過共同作戰,但是他們獨立的地位和現有的國土領主權得到了國際的認可,因為他們得到的也只是自己應得的而已。


夏目歷史君


因為在繼續戰爭中芬蘭已經吃到足夠多的苦頭了,就連之前攻佔的卡利累阿地區也失守,東線蘇軍展開全面反攻,德國的中央集團軍群也危在旦夕,這可比冬季戰爭時候的情況更加危險,如果芬蘭此時不投降可能面臨亡國的危險。

德軍自從反攻哈爾科夫後在東線就沒有大的勝仗了,所以不能從南方向芬蘭提供什麼有用的幫助,這時芬蘭面臨的是三面受敵的情況,而且也不止是像冬季戰爭那樣面臨蘇聯一個大軍區兵力的威脅,這次的威脅是數不清的來自蘇聯全國的裝甲近衛集團軍群的威脅,我認為芬蘭此時投降算是很明智的,不然就等著當戰敗國然後籤條約吧。


囍囍囍囍囍囍洋洋


芬蘭投降,向誰啊?

芬蘭歷史上曾經被沙俄皇國吞併過。原來芬蘭屬於瑞典的一部分,是沙俄通過野蠻的侵略戰爭從瑞典吃下大片領土。

後來十月革命爆發了,芬蘭人乘機掙脫了俄羅斯的魔爪,獨立了。

但是,後繼的蘇聯在政權鞏固以後,斯大林上臺,又張開了血盆大口。在東方,策劃蒙古獨立,後來又控制蒙古政權,屠殺蒙古王公,使蒙古徹底淪為蘇聯附屬國,並在蒙古駐軍,並向新疆滲透勢力,若不是新中國成立,新疆的三百萬領土現在就是俄羅斯的一部分。

在西方,斯大林派蘇聯紅軍強佔愛沙尼亞,立陶宛等波羅的海三國。

隨後,斯大林向芬蘭提出毫無理由的領土要求讓出克累地峽,妄想不費一兵一卒侵佔芬蘭大片領土,進而吞併整個芬蘭。

遭到了芬蘭的正義拒絕,蘇芬戰爭爆發。芬蘭的愛國反侵略戰爭得到了英法和瑞典的同情和支援。因為,瑞典絕對不想和俄羅斯做鄰居,歷史上被侵略怕了。

戰爭中,蘇聯的大批軍官和土兵由於遭到了斯大林的批鬥,清洗,流放,戰力一般,再加上是可恥的侵略戰爭,蘇聯紅軍士氣低落,傷亡數字幾乎是芬蘭軍隊的好多倍。

最終,雙方都打不下去了,斯大林逼迫芬蘭簽了不平等和約,無恥佔領了卡累地峽!

二戰中芬蘭為了奪回領土,與德國簽了和約,奪回了卡累地峽。

但芬蘭軍隊只是派少數軍隊隨德軍戰鬥,1944年更是退出戰爭,嚴守中立,並最早與盟國談判締結和約。

雖然戰後斯大林又想以“懲罰”名義侵佔芬蘭全國,但是遭到美英反對,陰謀失敗。

因此芬蘭因為沒有慘遭斯大林毒手,直到今天經濟比較發達,人民生活富裕。

而跟著蘇聯混的,要麼是窮光蛋,要麼是分裂了,混的更慘!




南雷霆峰


芬蘭在二戰中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協約國?還是同盟國?斯大林定義芬蘭軍隊是納粹軍,英美則認為芬蘭軍隊只是在保衛自己的國家。這個歐洲小國如何在東西兩個大國,德國和蘇聯之間以最小的代價度過二戰?那麼它在二戰期間有沒有向其他國家投降過呢?


1808年前芬蘭屬於瑞典,後來瑞典被沙俄胖揍了一頓,順帶著把芬蘭拐走了。隨後的一百年芬蘭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一直到沙俄爆發十月革命。這傢伙一看沙俄自己家裡亂了,沒空搭理他,趕緊獨立出來,但是又怕新當家的蘇維埃秋後算賬,芬蘭直接找到英法請求入夥。蘇聯整理好家事之後,本想把芬蘭教訓一頓,但是看到芬蘭已經抱了幾條大粗腿,心想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了。不過小本本上一直記著這件事。

轉眼二十幾年過去了,蘇聯哥恢復了元氣,想趁機拿點好處。一開始蘇聯以保衛列寧格勒,需要戰略縱身以及各種理由和把波羅的海三國強行拉入自己家裡。又找到芬蘭說:雖然你已經離家出走不認我了,但是咱們情意還在。我想用北邊沒人住的地方,換你的第二大城市和幾個戰略要地,你看怎麼樣。芬蘭心想你腦子瓦特了,想便宜想瘋了了吧愛幹嘛幹嘛去。

當時蘇聯就不高興了,你一個背叛家門的二五仔給我等著。偷摸找到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你德國和英法打,我絕對不在背後捅刀子,但是我打芬蘭你也不能向著他。之後回去就喊齊了50萬人要收拾芬蘭。當時的芬蘭人口總數才350萬人,但是看到蘇聯真的要打他,倒也不慫。動員了18萬士兵要與蘇聯決一死戰。



1939年11月30日,蘇芬戰爭爆發,蘇聯開始入侵芬蘭。剛開始蘇聯軍隊進展順利,芬蘭被打的節節敗退。一看硬幹行不通,就把軍隊化整為零開始打游擊,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只要蘇軍不注意,手持索米衝鋒槍的芬蘭士兵上去就是一梭子,運用各種戰術伏擊蘇軍,讓蘇軍損失慘重。


1940年1月7日,蘇軍組建了以鐵木辛哥為司令的西北方面軍,戰鬥力大幅度增加。雖然芬蘭軍隊奮起抵抗,但雙拳難敵四手,主防線最終還是被蘇軍攻破。芬蘭被迫求和,於3月12日在莫斯科簽署和平條約。戰爭歷時70多天,蘇軍傷亡31萬,芬蘭傷亡6.8萬。這場戰爭引起了很多國家的不滿,英,法,瑞典等國都像芬蘭援助了物資,可惜英法兩國自顧不暇,瑞典也不敢大規模的投入。

1941年6月22日,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的蘇德兩國幹起來了,德國開始全面入侵蘇聯,芬蘭宣佈中立。這時德國找到芬蘭說咱們一起幹蘇聯,還沒等芬蘭同意呢,蘇聯搶先對芬蘭發起進攻。芬蘭一看,這還了得,你讓德國打的屁滾尿流,還不忘捏我這個軟柿子,這是逼著我跟德國混。就這樣芬蘭軍隊用了不到三週的時間,把原來輸給蘇聯的地盤全部收了回來。



地盤收回以後,芬蘭就不想打了。任憑德國怎麼說,就是賴在地盤上不挪窩。後來蘇聯發起反攻,英美在西歐登陸。芬蘭在1944年9月宣佈退出戰爭,不玩了,我又是中立了,你們打我就是侵略我。戰後又和英法美蘇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國家進入告訴發展,成為世界第二適合居住的國家。


蘇芬戰爭爆發的時間是1939年11月30日,是在歐洲世界大戰爆發三個月以後。但是好多歷史學家都不認為蘇芬戰爭是二戰組成的一部分,只認為它是一場發生在蘇芬兩國之間局部戰爭。


硬漢班副


你哪隻眼睛看到芬蘭投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