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座屯兵的海島到經濟特區,廈門走了將近600年

1、

從遠古時期起,廈門(島)就一直是白鷺的棲息地,“鷺島”之稱就是這麼來的。

太遠的不說,也沒什麼可說的,從公元282年(西晉)開始說吧,這一年同安縣成立,此時廈門(島)是同安縣管轄下一個荒無人煙的海島。

又到了公元933年(五代十國時期),同安縣歸屬泉州府,廈門(島)成為泉州府的一部分,用今天的話說:廈門是泉州這個地級市管轄下一座人煙稀少的海島而已。

這種狀況到了明朝開始發生改變,明朝倭寇氾濫,朱元璋為了杜絕倭寇之患,採取了“片板不得下海”的海禁政策。

朱元璋的海禁政策,導致了今天稱為“泉州”和“廈門”的兩座城市不同的發展走向。

海禁之前,泉州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城市之一,一度超越廣州港成為全國第一;海禁之後,泉州的海上貿易逐漸停止,其被馬可·波羅稱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的地位開始削弱並走向衰落。

與泉州相反,海禁之前,廈門(島)還是鳥比人多的海島;海禁之後,廈門開始在軍事上顯示出重要價值。

廈門(島)和泉州(港),從此一個向前,一個退後,此時是1374年(洪武七年),以朱元璋撤罷泉州市舶司(也就是今天的海關)為標誌,600多年後廈門成為比泉州等級更高的城市,可以在這裡找到源頭。

2、

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明朝政府在廈門設立“中左所”屯兵以防倭寇,據《廈門志》記載:“城廈門,移永寧衛中、左二所兵戍守,為中左所”,這是“廈門”這個名字第一次見於史書。

“廈門”這個名稱的來歷,據說是九龍江入海口有個“海門島”(廈漳大橋經過這裡),按水流方向,廈門位於海門島下方,故稱“下門”,後雅化為“廈門”,寓“大廈之門”之意。

從一座屯兵的海島到經濟特區,廈門走了將近600年

1655年,廈門成為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大本營,其在軍事上的地位又進一步強化。

1683年,康熙從鄭成功孫子鄭克塽手上收回臺灣,同年福建水師提督衙門移駐廈門,第二年又在廈門設立臺廈兵備道,廈門成為清政府治理臺灣的後勤基地。

1686年,泉州府海防同知也移駐廈門。

1734年,雍正在廈門設立興泉永道(道是清朝介於省和市之間的行政機構),管轄興化府、泉州府、永春府。

至此,廈門(島)成為福建沿海政治、軍事中心,但在行政隸屬上,廈門(島)還是屬於泉州府,並沒有獨立出來。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清政府簽下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廈門(島)成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其餘四個為:上海、寧波、福州、廣州)。1902年,廈門轄下的鼓浪嶼又被闢為“公共租界”。

1935年,民國政府設立廈門市,與泉州、莆田一起歸屬民國第四行政督察區。也就是從這時起,廈門(島)從泉州獨立出來,成為行政級別上平等的兩個地區。

從一座屯兵的海島到經濟特區,廈門走了將近600年

新中國成立之後,1950年廈門和福州成為福建省直轄市,泉州則改稱晉江專區,行政級別上廈門開始高於泉州;1980年廈門成為經濟特區,1992年廈門成為副省級城市,行政級別高過省會福州。

從1394年設立中左所到1980年成立經濟特區,廈門走了將近600年。

簡單梳理一下,廈門島的崛起路徑就是:一座鳥比人多的海島→中左所(防範倭寇的軍事駐地)→鄭成功收復臺灣基地→福建水師提督衙門、興泉永道所在地→通商口岸→廈門市→福建直轄市→經濟特區→副省級城市。

從最初的荒無人煙到強化軍事功能,再到軍事、政治中心,再到通商口岸、經濟特區,之後又在行政級別上獲得提升。越向前發展,廈門扮演的角色越濃墨重彩,將近600年的時光長河裡,廈門簡直就是歷史的寵兒,一路崛起為福建省級別最高,城市治理最好的城市。

從一座屯兵的海島到經濟特區,廈門走了將近600年

3、

廈門在1950年成為福建省直轄市到現在,有兩件事也值得說一說。

一是當時的廈門市只是以廈門島和鼓浪嶼為主的幾個島嶼,島外的同安縣1958年才劃給廈門,同年島外原屬於海澄縣(也就是現在的龍海市)的海滄、新垵也劃給廈門。1970年,同安縣又劃還給晉江專區(泉州),1973年才又劃回廈門。

也就是說,上世紀70年代之前,廈門的版圖是一變再變的,直到1973年之後才相對固定下來,之後的區劃調整都是在廈門市內部自己微調。

二是1958年開始到1979年,20年的時間裡廈門一直是前線,和金門之間你一天我一天互相打炮(史稱“金門炮戰”)。這時期廈門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城市建設。

1980年,廈門現在的湖里區成為經濟特區,之後在1984年擴展到全島,島外則在此後以成立臺商投資區的方式享受經濟特區政策。

據說廈門最初的城市規劃和城市治理模式是借鑑新加坡,很多專家學者有不少這方面的學術調研報告。

事實上廈門和新加坡的淵源極深,僅舉幾例:創辦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的陳嘉庚先生就是新加坡華僑;擔任廈門大學16年校長的林文慶先生也是;現在中山路靠近輪渡的華僑銀行是第一家註冊在中國的外資法人銀行,其母行是新加坡華僑銀行有限公司,2017年該銀行翻修重建之後的開業典禮,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專門出席了剪彩儀式。

今天的廈門能成為全國在環境、教育、醫療、旅遊、城市治理等方面綜合起來名列前茅的城市之一,對新加坡成功的借鑑應該是其中一個因素。

不過廈門發展到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島內外差距太大,這個問題如果20年內得到比較好的解決,廈門會有更好的未來。


出品/在廈門看廈門

撰稿/廈小漂

統籌/伍十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