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中醫面診,臉部就能看五臟,邊照鏡子邊學

今天來介紹一下面診,《靈樞》中記載∶“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

”,說明人體的內臟功能和氣血狀況都會在頭部有所表現,通過對面部五官的觀察,可以對身體狀態做出大致判斷,然後再通過其他方法來做出具體辨證。

一看就懂的中醫面診,臉部就能看五臟,邊照鏡子邊學

面診的作用

面診可以先從色診開始,是通過觀察病人全身皮膚色澤變化來診察病情的辦法。

一、通過面部色診,可以判斷氣血的盛衰。

比如面部紅潤光澤為氣血充盛,面色淡白無華,為氣血不足,面色晦暗青紫,多屬於氣血瘀滯。

二、可以識別病邪的性質。

比如面部色赤多為熱邪,色白多為寒邪,色青紫多為氣滯血瘀,面目色黃鮮明多為溼熱燻等。

三、還能確定疾病的部位。

按照五色與五臟的對應關係:青色為肝色,赤色為心色,白色為肺色,黃色為脾色,黑色會腎色。一旦臟腑有病,其病色就可以明顯的暴露於外,所以可以根據不同的面色變化,來判斷不同的臟腑病位。

病色的分類

病色主要有青,赤,黃,白,黑五種表現,它們分別提示不同臟腑和不同性質的疾病。

一看就懂的中醫面診,臉部就能看五臟,邊照鏡子邊學

1,青色

主血瘀,肝病,寒證,痛證和驚風,多因為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

面色淡青,多為虛寒證。面色青黑,多為實寒證或者劇痛,或者也可以見於肝病;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並且伴有胸部憋悶疼痛,多屬於心陽虛衰兼心血瘀阻導致的胸痺;

如果小兒高熱,眉間,鼻柱和唇周圍色青者,多屬於小兒驚風或者是驚風的先兆。

一看就懂的中醫面診,臉部就能看五臟,邊照鏡子邊學

2,赤色

主熱證。多因為熱盛而脈絡擴張,面部氣血充盈所導致的

滿面通紅,多屬於外感發熱,或者是臟腑火熱熾盛導致的實熱證;

兩顴骨潮紅者,多屬於陰虛陽盛的虛熱證。

一看就懂的中醫面診,臉部就能看五臟,邊照鏡子邊學

3,黃色

主脾虛和溼證。多是因為脾虛導致運化功能減退,氣血不足,面部失榮,或者是溼邪內蘊導致的。

如果面部淡黃沒有光澤,多屬於脾胃氣虛,氣血不足導致的;

如果面色淡黃並且有浮腫的感覺,是脾氣虛弱,溼邪內生導致水腫所致的;

如果面目身尿都發黃,極有可能是黃疸;

如果黃色鮮明就跟橘子皮一樣,多為溼熱所致,多為肝膽溼熱或者脾胃溼熱;

如果黃色晦暗就像煙燻一樣,多為寒溼鬱滯所導致;

最後面色蒼黃的多屬於肝鬱脾虛。

一看就懂的中醫面診,臉部就能看五臟,邊照鏡子邊學

4,白色

主虛證,寒證,脫血,奪氣。多是因為氣虛血少,或者陽虛或者是失血耗氣,血脈不充不能向上儒養面部所導致的。

如果面色淡白沒有光澤,並且伴有舌和唇色變淡者,多屬於氣血不足,可能是失血過多或者貧血;

面色淡白有點光澤多為氣虛;

面色白並且有點浮腫,多是因為陽虛;

面色蒼白者,多屬於陽氣暴脫,或者血行不暢的實證,或者是大出血導致的。

一看就懂的中醫面診,臉部就能看五臟,邊照鏡子邊學

5,黑色

主腎虛,寒證,痰溼水飲證,或者是血瘀。多因為腎陽虛衰,陰寒內盛,血液失去溫養導致的。

面色黑並且發暗的,多屬於腎陽虛,因陽虛火衰,血液失去溫煦所導致的;

如果面色發黑且乾乾巴巴的,多屬於腎陰精虧虛導致陰虛火旺,火能灼傷人體的水液,所以乾乾巴巴的;

如果眼眶周圍發黑的,多屬於腎虛水飲或者寒溼所導致的;

如果面色發黑,並且指甲也發暗,多為淤血導致的。

以上就是通過望面色判斷疾病的簡單方法。

面部與臟腑相關部位

學完了面色,我們還要知道臟腑在面部的對應部位。面色和部位結合判斷,才能更準確的瞭解病情。

一看就懂的中醫面診,臉部就能看五臟,邊照鏡子邊學

面部分部可以反映對應的臟腑問題,當臟腑有病時,可以在面部對應的區域出現色澤的改變,觀察面部不同區域的色澤變化,有助於判斷病變的具體臟腑定位。上圖標註得很明顯,就不具體描述了,對照名稱的位置就可以找到對應的臟腑。

另外《素問·刺熱篇》記載中還有一種對應關係:左邊臉頰屬於肝,右邊臉頰屬於肺,額屬於心,鼻屬於脾。可以按圖中對應作為主要依據,第二種作為參考。

面診簡單易學,而且方便操作。普通人學會了,沒事照照鏡子就能及時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