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经过程中,沙僧为何很少立功?原来是因为他不愿意再回天庭

在取经过程中,沙僧为何很少立功?原来是因为他不愿意再回天庭

《西游记》的故事,许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对于其中的人物,也都有着十分深刻的了解。甚至有些人,也开始试着解读《西游记》中的谜团,但是其中却有一个最大的谜题,始终的未曾揭开。那就是在取经过程中,沙僧为何很少立功?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那是实力不允许,因为沙僧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兄弟三人中最弱的一个,一旦碰到妖怪,他总是第一个跪。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沙僧其实是没有这么弱的!

比如在真假美猴王那一难中,沙僧就曾只身一人,去花果山找假悟空,也就是六耳猕猴索要行李。而且在此期间双方还发生过冲突,沙僧亲手打死了一名变成他模样的猴精,而后又从六耳猕猴的手下从容逃脱。这就证明沙僧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在取经过程中,沙僧为何很少立功?原来是因为他不愿意再回天庭

因为通过孙悟空和六耳猕猴交手的情况,就能够得知,六耳猕猴的实力,肯定不在孙悟空之下。而沙和尚既然能当着他的面,打死假沙僧,之后又十分从容的驾云而去。这就证明六耳猕猴无法奈何沙僧,那么以此类推,也就能够得出,沙僧的实力和孙悟空其实差不了多少。

可是沙僧既然有着不次于孙悟空的实力,他为什么就不热衷于打妖怪呢?要知道,他们打死妖怪之后是有功劳的,而且最后再进行封上时,也是根据他们所得的功劳,而按劳分配。比如孙悟空打死的妖怪最多,后来就成了佛,猪八戒比较少一点,便做了净坛使者,而沙僧的功劳最少,所以他就只能作为一个罗汉。

在取经过程中,沙僧为何很少立功?原来是因为他不愿意再回天庭

而且在此之前,观音菩萨也已经说得很明白,打死妖魔鬼怪,就是他们的功劳。可越是这样,沙僧的行为就越是令人无法理解。分明有能力获得功劳,可是却偏偏不肯出力,以至于到最后,做了师徒几人中地位最低的罗汉。甚至小白龙都做了菩萨,地位超过了他这个师兄。

这样看来,沙僧似乎就是一个不思进取,整天混日子的人。那么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呢?让一个身怀绝世武功的人,自甘堕落到了这种地步。

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就是因为沙僧不愿意再回到天庭。而他之所以在取经过程中,会有这样的表现。也正是因为观音菩萨曾经承诺过,只要他好好干,事成之后,就让他官复原职,回到天庭继续做卷帘大将。

在取经过程中,沙僧为何很少立功?原来是因为他不愿意再回天庭

可是沙僧究竟为什么不愿意回去呢?如果要深究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了解沙僧最初的身世和遭遇。

首先我们来看,沙僧一开始是天上的卷帘大将,日夜跟随玉帝身边,算是贴身侍卫,享受着莫大的风光与荣耀。用《西游记》原著里的话说就是,“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

但是结果呢?他只是失手打碎了一个琉璃盏,就被玉皇大帝贬到流沙河,每隔七日受一次万剑穿心之苦。这样的惩罚,可谓是非人式的折磨。

在取经过程中,沙僧为何很少立功?原来是因为他不愿意再回天庭

如此一来,也就能够理解,沙僧为什么不愿意回天庭了?因为即使这一次,他能通过观音菩萨,通过取经计划,再一次做回卷帘大将。可是难保哪一天,他再一不留神犯一个小错误,结果依然是要被玉帝再次打落凡间,说不定还会有更重的惩罚。说到底,是他对天庭对玉帝失去了希望!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玉皇大帝却偏偏看不得下属犯错,即使只是打碎一个杯子,都得遭受这么重的惩罚,你说谁还能安心在他手下当差呢?所以说沙僧不愿意回去,也是人之常情,与其回去之后每天担惊受怕,还不如最后在佛教凑合着混个正果,好歹也能够安享人生。

在取经过程中,沙僧为何很少立功?原来是因为他不愿意再回天庭

所以这也就造成了,沙僧在取经计划中,很少立功的现象。因为他一旦立足了功劳,观音菩萨势必就要履行之前的诺言,让他重回天庭。因此他也就只能被迫隐藏起实力,装出一副弱鸡的样子,把功劳都留给两位师兄,自己只要保证不被开除就行。至于最后能够封个什么果位,那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已经脱离了流沙河,不用再受那万剑穿心之苦。对于他来说,这就已经很知足了。

反过来说,沙僧之所以在取经过程中很少立功,就是因为他不想让观音菩萨履行之前的诺言,不想再次回到天庭。因为他已经看破了那一切,所谓的前程与荣耀,都只不过如梦幻泡影一般,建立在一个不牢靠的基础之上。只要玉皇大帝动一动嘴皮子,他所有的辉煌,都将要烟消云散。所以说他回去还有什么意义呢?最终也难免再次遭受被贬的命运,甚至是更坏的结果。

在取经过程中,沙僧为何很少立功?原来是因为他不愿意再回天庭

因此他才选择留在佛教,从客观的角度上来看,《西游记》中的沙僧才是真正放下了一切,遁入了空门。他的遭遇,不禁让人联想到这样的景象,见他起朱楼,见他宴宾客,又见他一朝楼塌,万事成空。或许只有经历过人事沧桑的起起伏伏,才能看透世间所有的浮华,放下所有的执着,做一个内心安分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