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而上挑战IBM和甲骨文,普元信息值得期待

逆流而上挑战IBM和甲骨文,普元信息值得期待

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在《行业增速下降,宝兰德前景不明朗》文章中财华社讨论过国内中间件市场的2个现象,其一为行业增速的下降,ccw research给出的数据显示2008-2016年间的复合增速为18.87%,但是ccw research在2015-2019年间给出的预期增速仅为9.42%;其二为各中间件品牌厂商的市占率变化并不明显,2012年ibm以及oracle占据国内67.9%的市场,2018年ibm以及oracle占据国内51.1%的市场。

总体而言在中间件市场这一领域并没有大幅度地实现国产替代这一预期,从根本上这也导致了东方通进入了漫长的估价回归。

所以,倘若在这一局面下某些企业能有所突破,能够突破ibm和oracle的马奇诺防线,那意味着这一家企业相较于国内中间件的同行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看到2012年中国中间件厂商的市场占有结构中,排名依次是ibm、oracle、东方通(300379-CN)、金蝶、微软、汇金、其他公司,而2018年这一排名是ibm、oracle、普元信息、东方通、宝兰德(688058-CN)、中创股份、金蝶、其他厂商。

其中力争上游的企业有普元和宝兰德,而宝兰德财华社在《行业增速下降,宝兰德前景不明朗》文章中分析过,其过于依赖中国移动(00941-HK)的订单,并且近几年中国移动的资本开支增长幅度在收窄,因此财华社对于宝兰德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但对于普元信息财华社认为投资者可以乐观看待。

从管理班子的构成来看,只有普元信息的管理层是纯粹的技术导向。普元的大股东为刘亚东,其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2年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曾任adobe工程师。相比之下,宝兰德大股东易存道的履历中主要以销售为主,1995-1998年任华铁弘达计算机销售代表,1998-2000年任ibm中国电话销售代表;而东方通的管理班子则以张齐春、朱海东、朱曼三人为主,张曾任机械工业部708厂设计科技术员,朱海东曾任白金丰台高科技园区销售经理,朱曼曾任湖南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会计。

尽管学历背景不能说明什么,但事实是东方通在2012-2018年间的市占率不进则退,而普元则是后来居上,是不是因为公司战略层面驱动力的不同导致的分野,可以进一步观察。

普元信息是一家软件基础平台提供商,软件基础平台的概念来自于中间件,是中间件经过不断拓展后形成的一系列产品的统称,根据计世资讯2018-2019中间件市场发展报告,随着中间件应用边界的拓展,以及新兴热点技术的逐步应用,基础中间件(soa集成平台)、云应用基础设施(云应用平台)、大数据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台)的市场份额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其中基础中间件市场份额逐年降低,云应用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基础设施产品份额增长趋势明显。

从各家厂商在中间件结构产品的布局上看可以了解,ibm、oracle、用友网络(600588-CN)和普元信息的布局最为全面,覆盖云应用平台、大数据中台、soa集成平台三个方面,但是其余厂商的覆盖面则较窄,东方通仅覆盖了大数据中台,宝兰德仅覆盖soa集成平台,东软集团(600718-CN)仅覆盖云应用平台和大数据中台。

在国际技术规范方面,普元与ibm、oracle、bea、sap厂商共同制定了2项重要的soa国际技术规范(sca/sdo),同时在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项目上,相较东方通和宝兰德,普元信息也处于领先的位置上。

另外,普元的客户群体结构与东方通和宝兰德存在差异,前者的核心客户为金融端,其次是政务、能源、电信、制造,其中电信客户所占的比例在2016-2018年分别为14.32%、8.35%、6.97%,金融客户同期所占比例为46.49%、41.1%、46.08%。

与之相比,宝兰德同期的客户占比排名依次是电信、政府、金融,其中电信占了大头,分别为96.25%、82.61%、85.84%,金融仅分别占比0.19%、1.68%、0.6%。

通过以上的数据,显然普元的收入更加均衡,业绩的稳定性也更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风险依然存在。

2016-2018年间,普元所得税收优惠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3.08%、37.09%、27.54%,而同期宝兰德所得的退税优惠合计比列分别为12.45%、12.97%、7.54%,这里面需要思考的是,是政府选择了具有技术优势的普元并加大培养力度,还是较多的优惠条件给了普元更多的竞争优势?但无论如何,税收优惠的补助的无法持续的,未来需要进一步观察普元是否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国内中间件市场的占有率。

另一方面,中间件行业增速的下滑也使得普元的增长面临更大的挑战,未来普元能否够在稳固金融中间件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电信中间件市场的占有率,是普元信息是否值得长期投资的关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