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行走黃河":半個月穿越5省區 全程記錄“上游故事”

採集黃河水、尋訪黃河情、觸摸黃河心。

由人民日報、人民網編輯記者組成的“2019行走黃河”採訪組近日跟黃河來了一次“親密接觸”。

採訪組從黃河源頭出發,順流而下,途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等5省區,走黃河,看發展、寫變化、展成就,用手中的筆和鏡頭向網友講述了眾多“黃河故事”。

青海站

10月17日,“2019行走黃河——人民日報大型融媒體報道”在海拔4600多米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黃河源頭正式啟動。在黃河源頭,採訪組成員俯身採集清冽的黃河之水,以水為證,一路向東,開啟為期一個多月的“黃河之行”。

專訪青海省省長劉寧:擔好“源頭責任”和“幹流擔當”

今年,黨中央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納入重大國家戰略。對此,青海省省長劉寧表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青海義不容辭的重大責任使命。青海黃河流域面積達15.23萬平方公里、幹流長度佔黃河總長的31%、多年平均出境水量佔黃河總流量的49.4%,對黃河流域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具有決定性影響。我們必須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找對方向、找準定位、找到作為,切實承擔好源頭責任、幹流責任,舉全省之力維護好母親河健康,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行走印記:

基層來了"水專家"

“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黃南藏族自治州等地水利隊伍人員普遍缺員,一些縣連水利部門都沒有,像黃河源頭地區的果洛州,水利部門就一個技術人員。”“今年7月,從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我們‘訂單’培養的40名學生已經回到玉樹藏族自治州工作,玉樹基層水利部門人員情況得到較大改觀。”談及黃河青海段水資源保護基層技術人員情況,青海省水利廳廳長張世豐亦憂亦喜。

從牧民到生態管護員,他們更愛黃河源了

桑俄夫妻倆在自家門口的合影。“行走黃河”採訪組 季覺蘇攝

牛頭碑腳下,有一間生態管護員管理站。管護員桑俄的家,距離管理站4公里。他從2014年就開始做生態管護員,原先的七八十隻牛都交給周邊的親戚代養了。他現在每天的工作,就是騎著摩托車巡視草場湖區,發現問題及時彙報。他說,每月1800元的固定收入,加上親戚家寄養的那些牛群收入,一年能有4萬元收入。他就是擔心摩托車有時會出故障,要花錢修。

拉加鎮,黃河邊上解難題

黃河邊的拉加鎮。“行走黃河”採訪組 李泓冰攝

拉加鎮距離牛頭碑四百多公里,黃河水從源頭至此,已流經多個縣鎮,途經拉加鎮,水質還算清澈。南果才讓書記說,為了杜絕生活生產用水排汙入河,拉加鎮修了三個汙水處理廠,一個已經啟用,兩個在建。

高原公路養護是個巨大難題。地質狀況複雜,凍土層常常導致路面沉降,時常發生泥石流或者塌方事故,給居民出行帶來很大不便,更有安全隱患。

黃河源區的它們,現在不怕人

牧民的馬群與野生動物混雜而處。“行走黃河”採訪組顧問 龍仁青

走進黃河源區,一些平時難得一見的珍稀野生動物隨時便撞入眼簾:一頭邁著紳士的步子昂首走過的藏野驢、一群悠閒自得低頭覓食的藏羚羊,也看到一隻角百靈、三兩隻棕頸雪雀,它們是這裡的“土著”留鳥,就像這裡的牧民一樣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偶爾,還看到一些沒有飛往越冬地而留在這裡的候鳥——一隻在湖邊的淺水中閒庭信步的海鷗,抑或是一對形影不離的赤麻鴨夫婦。

青海掠影,牛頭碑附近拍攝。“行走黃河”採訪組 李前磊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