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這是一輛平時幾乎根本就見不到的車,但他確實是一部民用級別的車,見不到有幾個原因,除了法規因素以外,數量稀少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次帶來的就是在越野及穿越生存領域無人能及的奔馳-烏尼莫克。

這車實在是太少見了,所以我會講的詳細一些,並且從與一般車輛不同的地方著重介紹,獵奇和豐富知識為主,因為你知道與不知道這車都與你沒什麼關係。

烏尼莫克也是誕生於二戰後的德國,當時這部車的製造計劃完全是為了軍用,後來大家都知道德國戰敗計劃擱置。而這部車當時為什麼要由奔馳來造,因為在二戰時期大名鼎鼎的豹式坦克就是出自奔馳之手,所以奔馳有這個實力也有這個技術造這臺車。因為奔馳擁有強大的底盤技術,所以開發出了輪式底盤技術的載重卡車頂級產物-烏尼莫克。

首先要明白載重卡車不同於拖車頭,拖車頭的底盤技術並不需要太複雜,只要車架結實且有足夠的牽引力即可,而載重卡車是需要非常先進的底盤技術才能製造。即使到了今天全世界掌握載重卡車技術的也就那幾家,奔馳,沃爾沃,三菱,五十鈴,卡瑪茲,太拖拉,烏拉爾,沃爾沃,雷諾等。正因為二戰結束了,奔馳將原本開發的坦克底盤技術全部用在了烏尼莫克上,這也是時至今日流傳那句話的由來,“烏尼莫克過不去的地方,豹式坦克也過不去。”

這回介紹的是烏尼莫克的U5000型,還有U4000型和早期的三位數的型號,目前主流的都是U5000和U4000只是載重能力不同。奔馳可以說將烏尼莫克只造了一個底盤,其他的全部根據客戶需求去自己定製,也就是說核心技術全部都在底盤上,真真正正的買底盤送車。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怎麼樣烏尼莫克這內飾,上世紀80年代的車都是這樣的裝修。慘不忍睹。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這紅色的像小齒輪一樣的東西是車門開關,純純粹粹的機械結構,結實耐用不會壞,因為除了你掰斷它真想不出這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後排可以並排坐四位好漢,座椅角度不能調,坐墊較硬,後排娛樂系統就是這個大鐵槓子,大家可以一起盤,看看什麼時候包漿。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迎賓燈!怎麼樣,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不過這個燈還是有作業用途的,畢竟在黑乎乎的晚上爬上這車沒個亮兒還真挺麻煩的。下車不照一下踩空了那可能就要命了。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因為烏尼莫克其實就是一臺卡車,所以採用的是氣動手剎,很多輔助裝備也都是順便使用氣動的裝備,無論是力量還是效率都很高。烏尼莫克同樣帶有奔馳的吹牛神物三把鎖,不過這車需要上鎖的路可能就沒有任何車能過去了。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這是烏尼莫克的換擋桿,這個變速箱叫預掛檔式半自動變速箱,就是說他實際上具備一臺自動變速箱的所有特徵,但是可以手動操作。

看到圖中這個車有三個踏板了麼,其實它是有離合器的,當你把變速桿下面那個按鈕按到M檔,再打開離合器限位開關,就可以按照手動擋的方式來駕駛,並且升降檔就靠推檔杆加減,如果15秒內沒踩離合器那麼電腦會自動取消換擋。這個手動模式多數都是特殊場合精細操作才需要的不然實在是很麻煩。換擋桿左邊按鈕是換擋開關,按住後前推是前進擋,並且可以預設起步檔位,一般都是2檔起步,右邊按鈕是N檔,切倒檔需要按回N檔才能切倒檔,這個大家其實可以觀察有機械檔杆式的自動變速箱,在來回切換前進倒退的時候都要經過N檔。8個前進擋6個倒檔,這特麼就是卡車。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左邊的按鈕可以控制四輪充放氣,這個功能真是特別的實用又強大,在隔壁沙漠行駛的時候非常重要,並且因為是卡車氣動裝置本身就多所以配備這個易如反掌。那個兔子和驢託東西的按鈕很好理解吧,那就不解釋了。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這喇叭按鈕集成在了轉向撥杆的頂端,很像以前的法系車,可這杆子也太粗了。。。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這是一臺落地基本快到600萬的車,這鑰匙多麼安全,絕對不會被偷,這還沒有健身房更衣櫃的鑰匙看著有檔次呢。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重點來了,介紹最核心也是最牛逼的底盤。這車雖然是卡車但是並沒有採用傳統載重卡車的鋼板彈簧懸架,而是螺旋彈簧和液壓避震的形式,這並不是說它載重就不行,而且這樣的結構可以達到更大的底盤扭轉角度。而彈簧和避震筒分開的形式也非常利於維修更換,哪個壞了換哪個。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可以看到載重彈簧是承重在副車架上的,這個巨大粗壯的副車架貫通主車架和另一側懸掛形成一個整體,又因為獨立的彈簧避震器結構可以使得扭轉角度獲得更大的可動範圍。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主傳動軸有一個套管看到了麼,假如是鋼板彈簧結構副車架是要跨過這裡再固定到主車架大梁上,這也就是說套管式車橋需要承擔一部分載重。而烏尼莫克用了另一個技術錯開了這裡,我們之後再說,先看主傳動軸兩側有兩根斜向的拉桿了麼,這是烏尼莫克的獨門絕技,叫柔性三點式連接,一般的載重卡車都沒有這樣的結構,奔馳在前中後區域都採用了這樣結構,主要目的就是要讓這臺車扭起來(跟著音樂扭起來),都知道在越野等惡劣道路上,車架的可扭轉幅度其實決定著車輛的通過性,在這先說一下什麼叫通過性,你性能逆天,但是過的時候翻了,那全白搭,首先要有力量,其次是過去還得站著對麼。烏尼莫克這套結構可以應付各類地形而保證這麼高的重心不翻車,正是這大角度的扭動讓車輪都能附著在地面上也讓重心不會過多的移動。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之前說的另一技術就是輪邊減速器,也叫門式橋,這個可以在不增加車輪大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車身。這個裝置在大家熟悉的奔馳G500 4X4²上用的就是這個技術,所以車看起來那麼高大。但其實這個東西並不是什麼新鮮技術,其實我們日常乘坐的公交車也用這個技術,只不過是反過來用的,這樣我們才能獲得更低的車廂地板,讓我們登上高大的公交車可以一步就跨上去。記得小時候的公交車上去都要蹬兩級大臺階麼,現在都不需要了,也是因為這個技術的普及。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也許圖片裡比例看不太明顯,但是這巨大的轉向拉桿比很多車的傳動軸都粗,總之烏尼莫克一切都是用來造的,一定要抗造。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戰爭遺產-烏尼莫克U5000

烏尼莫克和奔馳G放在一起就很明顯的看出他們的體量差距,但是從許多特點也不難看出他們確實都是出自奔馳家的產物。

經許多國家試圖拆解和複製過烏尼莫克,但都沒有成功,因為奔馳除了在底盤結構等方面的造詣以外,還在材料科學領域有著無可匹敵的優勢。所以沒有辦法,正因為許多地方包括我國的勘探測繪等部門需要這樣的傢伙,因為他是保命的利器,有他就能完成任務且安全完成任務不出現傷亡,一次遇險並安全帶回全員想必就值回車價了,正所謂人命無價,奔馳烏尼莫克一個沒有競爭對手的車型,他不需要宣傳,不需要廣告,只要出新車型必定全負荷訂單生產,這就是王的實力。

這篇講的專業知識有點多顯得枯燥,但是沒關係,這是茶餘飯後朋友之間一起吹牛逼的話題。我只是喜歡和愛好汽車而已,說下烏尼莫克的駕駛感受,他開起來非常輕鬆,但是駕駛質感很糟糕,油門響應非常模糊,輕踩不動,深踩就會竄起來,隨著氣動座椅,你可以在車裡伴隨著柴油機的嗨聲跳起來。隔音降噪就特麼是個話題而已根本就沒有,這車雖然高視野好,但停車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觀察,畢竟盲區很多,雖然有八個鏡子,而且都是全面屏,大廣角,但依然要仔細看好再動車,不然這傢伙撞上東西你根本沒有任何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