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區:不忘初心促就業“扶貧車間”助脫貧

通訊員 任子超 陳亞麗 大滿鎮 邵陽

近年來,甘州區委、區政府堅持把產業扶貧與就業扶貧深度融合,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支撐點,以“扶貧車間”為突破口,加快創業帶動就業,就業帶動增收步伐,推動群眾增收、企業增效、脫貧增速。至目前,依託龍頭企業和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全區建成“扶貧車間”16個,吸納勞動力184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98人,每人月收入1600元以上,讓“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幫困。

整合資源聚合力,“因地制宜”強功能

圍繞“村有支柱產業、戶有增收渠道、人有致富技能”的“三有”目標,以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大力推進“扶貧車間”建設。張掖市甘州區眾展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張掖市甘州區飛達林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作為發展前景好、效益顯著的本地骨幹合作社,在鄉政府的積極動員下與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結成對子,形成勞務合作關係,吸納本村及鄰村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0人以上,既解決企業的用工難題,又增加貧困勞動力的經濟收入;甘州區大滿鎮李家墩村黨支部和甘州區梁家墩鎮六號村黨支部成立聯合黨總支,大力推廣“三鏈”富民模式,依託民昊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扶貧車間”,按照“股份經營、統一管理、利益共享”的模式,採取配股、入股等形式,建成鋼架拱棚108座、日光溫室4座、育苗中心1座;張掖市甘州區柏楊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扶貧車間”為全區龍頭企業春綠集團與柏楊樹村合作共建,車間立足建檔立卡貧困村,吸納全村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合作社社員,通過完善利益聯結模式和利益分配機制,引導扶貧資金向“扶貧車間”傾斜,貧困群眾向“扶貧車間”聚集,讓企業和合作社有錢賺,讓貧困戶有活幹,讓貧困人口有錢掙,讓留守婦女、老人看家就業兩不誤。

更新觀念穩就業,“互利雙贏”促增收

用足用活扶貧政策和資金,通過資源開發、能人領辦、資產收益、入股分紅等辦法,盤活現有資源資本,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如張掖市甘州區柏楊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扶貧車間”,吸收成員253戶,佔全村農戶的93%,吸收全村3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合作社社員,建成2萬噸恆溫氣調庫、佔地8000平方米蔬菜加工區;將土地整理增加的100畝耕地,流轉入股合作社,作為村集體收入;將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貼息貸款112萬元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返還本金,戶均分紅3000元以上;將村上扶貧項目資金和區上獎勵扶持等資金273萬元,折資入股合作社,分紅所得中50%由村集體發展公益事業,每年增加集體收入12.96萬元,50%支付農戶土地經營權入股分紅,持續增加了貧困戶收入。年戶均務工收入增加10000元左右,保證了貧困群眾穩定就業、穩定增收,實現了群眾脫貧、企業盈利的雙贏效果。

政策激勵重引導,“就近上崗”解難題

針對貧困群眾顧家與務工不能兼顧的問題,堅持把“扶貧車間”建在村頭、崗位設在門口,較好的解決了貧困戶就近就業、脫貧增收的問題,降低了企業、合作社用工成本。針對“扶貧車間”缺乏資金的問題,堅持把企業發展與精準扶貧有機銜接,該區根據省人社廳、財政廳、扶貧辦關於印發《關於鼓勵企業等各類經濟組織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獎勵辦法實施細則》的通知,對符合“扶貧車間”認定條件的經濟組織積極落實獎補政策。已撥付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補助2.5萬元;興辦“扶貧車間”一次性補助6萬元;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獎補資金3.9萬元,3項合計12.4萬元。

創新模式抓培訓,“扶智扶志”添動力

圍繞“就業扶貧、就近就業、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實施崗位專業技能及素質提升培訓“雙提升”工程。立足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技能提升,舉辦電子商務、農村實用技術、農藝工、畜牧養殖技術培訓班139期,培訓 10059人,舉辦精準扶貧勞動力技能培訓,累計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169人,確保了有培訓需求的貧困戶全部受訓,至少掌握1門實用技術,推動穩就業、真脫貧。

當前,該區就業扶貧車間建設、使用、管理、作用發揮等方面看,還存在覆蓋範圍不廣、經濟效益不穩、規範程度不高等問題。下一步,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加強教育宣傳引導,推動思想認識“再提升”

該區將不斷堅定脫貧攻堅信心,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完善“扶貧車間”管理制度,發揮“扶貧車間”就業優勢和產業優勢,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實現長期穩定就業。

做大做精優勢產業,築牢脫貧攻堅“主陣地”

持續加大扶貧項目爭取、補助資金落實、就業崗位到戶、技能培訓到人工作力度,在企業、合作社發展上覓良方、想對策,為貧困戶量體裁衣制定增收計劃,大力開展勞動力技能培訓,確保貧困戶在“扶貧車間”呆得住、有作為、能致富。

是培育新型經濟實體,牽住就業扶貧“牛鼻子”

以“抓大不放小、引外不排內”的理念,緊盯產業新動向、行業新態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好本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用最好的資源、最好的服務,支持鼓勵鄉土能人領辦創辦經濟實體,感召外出創業成功人士返鄉創業,積極為各類市場主體搭建創業平臺。

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建強同步小康“助推器”

繼續做好“扶貧車間”跟蹤服務工作,及時掌握企業、合作社運營狀況和貧困戶就業情況,為扶貧車間提供及時有效的行業信息,督促用工企業、合作社依法簽訂用工合同、嚴格落實工資待遇,及時調解勞動糾紛,切實保障貧困戶合法權益,確保“扶貧車間”規範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