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美药业爆雷,普宁财税告急,揭开造假上市公司交税的背后真相

据证券时报报道,2019年ST康美纳税额锐减逾10亿元,使其所在地广东省普宁市财政吃紧。 为了补上缺口,当地政府发动“抢收”,连续召开财税会议,要求各职能部门拿出“真招实招”,坚决打赢组织收入攻坚战,确保完成今年税收任务。

普宁属揭阳市代管。“康美纳税额占普宁的三分之一、揭阳的六分之一”,这在当地是共识。今年前三季度,受康美事件影响,揭阳及普宁的税收收入均下滑超过两成,全年增长目标或难以达成。

因一家被高度依赖的公司出现问题,地方政府将财税压力转嫁至其他民营企业,揭阳及普宁的营商环境已经趋于恶化,不妨称之为“普宁现象”。

从康美药业现金流量表来看,经营活动现金流下,支付的各项税费现金流出最近这十年累计达到103亿元,2017年、2018年度支付税费超过18亿元,到了2019年度,康美药业爆雷后,交纳税费断崖式下滑,前三个季度交税4个多亿。

康美药业爆雷,普宁财税告急,揭开造假上市公司交税的背后真相

康美药业支付税费的现金流出

之前笔者做个简单测算,虚增1亿元净利润,理论上要交多少税?

假定按照25%企业所得税率,16%增值税率来计算,虚构税后净利润1亿元,则需税前利润总额1.3333亿元,缴纳企业所得税3333万元;

要增加1.3333亿元利润总额,至少还要缴纳增值税2133万元。这意味着要承担5466万元的税务成本,才能在报表虚增1亿元净利润。

花了这么多税务成本,如果要完成造假循环,如果想办法把造假虚增利润形成的账面资金再转出来的话,比如通过收购股权或购买资产,被收购方需要交税,则还需要增加税务成本。所以康美药业就把货币资金转出来后,但财务报表上就干脆虚构巨额货币资金,这样可以少一点税务成本。

康美药业贡献给普宁的上百亿税收,来自哪里?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是真实的,可以通过经营赚的钱可以交税。但从证监会调查结果看,康美药业是家严重造假的上市公司,基本是一家靠持续融资进行输血的上市公司。

看看康美药业的这十年来的现金流量情况:

康美药业爆雷,普宁财税告急,揭开造假上市公司交税的背后真相

康美药业在2009年初,账面有14.82亿元现金,十年之后,2019年三季度末仅有4.37亿元。

这十多年,康美通过增发股票、发债、银行借款等渠道,筹资活动累计净现金流入达到357.95亿元,投资活动累计净现金流出168.44亿元, 由于财务造假,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数据有些混乱,根据勾稽关系,可以倒算出十年多时间,康美的经营活动累计净现金流出199.96亿元,其中缴纳税费103.21亿元,扣掉上缴税费,公司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也是净流出约100亿元。

可以看出,康美药业本身并未真正创造利税,之所以能成为当地纳税大户,是因为公司上市之后,能借助各种渠道不断巨额融资,从而支撑了其纳税,相当于资金方给税收买单。

对于给康美药业筹资的对象,上市公司股东、康美债持有人以及贷款银行来说,几百亿的资金投入,未来将何去何从?

类似康美药业、康得新这样的财务造假上市公司还有不少,作为当地政府,虽然过去业绩造假能给当地贡献税收,但是很遗憾,靠财务造假毕竟不能持续,举全国之力给当地贡献了一时i税收,但其背后的巨额损失及长远影响,整个资本市场及监管层面要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