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㉘内蒙古:从生态到开放,“模范自治区”当之无愧

内蒙古是一个美丽又神奇的地方。

这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创造了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范例,谱写了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光辉篇章。

这里苍茫辽阔、一碧万顷,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外接俄罗斯和蒙古国;太阳从最东端的呼伦贝尔走到最西端的阿拉善需要2个多小时;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从这里的大漠深处升空,又在这里的广袤草原回家。

新征程㉘内蒙古:从生态到开放,“模范自治区”当之无愧

锡林郭勒草原

这里景色壮美、风光独好,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等天然草原驰名中外,莽莽兴安瑰丽雄奇,大面积从未开发过的原始森林幽深神秘,大漠胡杨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成林敢锁狂沙舞,独木能将傲骨扬”。

这里资源富集、物产丰饶,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之称,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就有110多种,“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稀土之都”包头、“塞上江南”河套平原享誉海内外,“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伊利、蒙牛、河套等品牌家喻户晓,锡林郭勒羊、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兴安大米走进千家万户、风靡大江南北。

这里历史悠悠、魅力无边,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在这里交汇融合,蒙古长调、马头琴、呼麦意味悠远,红山文化、大窑文化、萨拉乌苏文化镌刻着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坚定坚决跟党走

内蒙古各族人民70年谱写共同繁荣壮美篇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中,内蒙古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听党话、坚定坚决跟党走,沿着社会主义康庄大道阔步前进。

新征程㉘内蒙古:从生态到开放,“模范自治区”当之无愧

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

各族人民携手奋进的70年。全区各族人民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新丰富民族工作实践,创造了新中国民族工作史上众多第一和宝贵经验。

经济发展翻天覆地的70年。2018年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7万亿元和6.8万元,较70年前增长595倍和137倍。

城乡面貌沧桑巨变的70年。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在千里草原拔地而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2.4%提高到62.7%。全区铁路营运里程超过1.2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0万公里,民航机场达到29个,99.6%的建制嘎查村通了公路。

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70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8万元,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7.1%,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征程㉘内蒙古:从生态到开放,“模范自治区”当之无愧

内蒙古博物院

70年筚路蓝缕,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以来,内蒙古的成功实践和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党的民族政策无比优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比优越。新时代标示新方位,新起点展现新作为。内蒙古这匹奔腾的骏马,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纵横驰骋,祖国北疆的这道亮丽风景线,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增添更多光彩。

五个方面探索实践

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新路子

对内蒙古来说,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既保障国家能源资源的战略安全,又守护好生态安全屏障的出路,是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内蒙古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着力在五方面探索实践:

新征程㉘内蒙古:从生态到开放,“模范自治区”当之无愧

草原上的风力发电机组

一是构筑生态空间格局。科学划定并严守“三区三线”,确保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都不越边界,不出红线。

二是培育绿色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新兴产业,坚决淘汰一批落后和过剩产能,构建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三是打造生态治理样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突出草原、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实施好“三北”防护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全面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加强荒漠化、沙化土地治理,江河源头地区水土保持和重点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实现沙不成害、风不成灾、水土不流失、生态功能不降低。

新征程㉘内蒙古:从生态到开放,“模范自治区”当之无愧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胡杨林

四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组织实施非法征占用草原整治、工业固废治理、“散乱污”企业整治、绿色矿山改造、绿色园区建设等专项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农牧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快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让内蒙古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民更开心。

五是构建生态文明体制。形成一套支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让管理者明导向、知责任、有约束,让保护者不吃亏、有效益、得实惠,让破坏者付代价、担成本、受惩戒。

发挥内蒙古“东西方交流节点”优势

助力“一带一路”美好愿景

内蒙古一直以来是东西方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重点,与俄罗斯、蒙古国建立了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机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目前,内蒙古的18个口岸承担着中俄之间65%的陆路过货量,承担着中蒙之间95%的过货量。2018年,中欧班列从内蒙古过境2850多列,占到全国近50%。

新征程㉘内蒙古:从生态到开放,“模范自治区”当之无愧

中蒙博览会已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以满洲里、二连浩特、策克开发开放试验区为枢纽,建设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综合性经济区,积极发展泛口岸经济。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是中国与蒙古国第一个跨境经济合作区。

由中蒙两国主办的中蒙博览会,已经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参与国家达到40多个。今年9月,第三届中蒙博览会在内蒙古举办。

内蒙古与俄罗斯已经建立了10对友好城市关系,与蒙古国建立了20对友好城市关系。目前,在内蒙古学习的俄蒙两国留学生有4600多人。“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2018年开始在边境地区和口岸附近开展,为蒙古国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这项活动列入了中蒙建交70周年纪念活动计划。

新征程㉘内蒙古:从生态到开放,“模范自治区”当之无愧

2018首届阿尔山论坛在阿尔山市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2018年内蒙古举办了阿尔山论坛,以“全球文明对话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内蒙古将进一步发挥好应有作用,为实现“一带一路”美好愿景,做出内蒙古应有的贡献。

更多精彩详见《一带一路报道(中英文)》↓↓↓

新征程㉘内蒙古:从生态到开放,“模范自治区”当之无愧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51-1788/F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6-2886

邮发代号:62-625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审核:彭纳

主编:邓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