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朋友其实不需要你做什么(你有几个朋友?)


真正的朋友其实不需要你做什么(你有几个朋友?)


可以这样讲,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能用“朋友”做注解,但我感觉“朋友”这两个字如今被滚渎了。友谊固然有深浅,但也不能轻易拿这两个字开玩笑。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我有一位开广告公司的朋友,他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面前差点破产:一场罕见的台风把他辛苦搭建的一块超大广告牌从楼顶刮了下来,砸坏了十几辆摩托车,还砸伤了几个人。

那时是晚上十一点,他在现场打电话让我过去。我远远地就看到了他站在马路边的孤独背影,在冷风细雨中甚是凄凉。

我走过去,站在他身边轻轻地问了一句:“我能做点什么?”他并没回头,只是望着那堆破烂不堪的瓦砾说:“不需要你做什么,你站在我身后就行。”

就在那一瞬间,我重新定义了“朋友”这两个字的意义:真正的友情并不需要物质,需要的或许仅仅是一种心灵上的默契和精神上的支撑。

有一位咨询者向我大倒苦水,他说实在看不明白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问我有没有鉴别的方法。我说这不难,要看一个人处在什么时期了。从“势”(形势)的维度看,人的一生大致会经历三个“势期”:

一是“盛势”期,也就是最辉煌的时候,基本上是有钱有势有地位。这时候,你会“朋友遍天下”,在友情方面出现一边倒的不对称关系,即:大家都认为你是他们的朋友。

二是“平势”期,也就是平平淡淡,不求人也没人求。这时候,你的朋友会趋于减少,人际关系也会趋于稳固。

三是“衰势”期,也就是你处于落魄之际。这时候,你的朋友可能所剩无几,友情方面也会呈现一边倒的局面,即:你认为大家都是朋友,而大家却不这么认为。

盛势期,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朋友;平势期,你会逐渐明白什么是朋友;到了衰势期,你才能知道到底谁是真朋友。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你真的一无所有,需要有人无私地支援你时,能站出来的那些人就是真正的朋友。


所谓朋友关系,除非一起患过难,或真正地“志趣相投”,否则很容易转化成利益关系。因为,被利益关系捆在一起的只能算合作伙伴,不能叫朋友。所以,多数朋友关系会“树倒狗孙散”,利益不存在了,朋友也做不成了。

当然,我们差不多都是凡人,都处在“平势期”——这时候,朋友的界限通常会模模糊糊,维持在你好我好的状态:谁遇到了困难,大家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衬一把;有什么好事,大家也都会过去捧捧场。

这时候,你只要懂得尊重对方,给对方留面子就可以了。


有些人会以礼金的轻重来划分朋友的等级,比如谁给的礼多谁就是好朋友。不能说这话毫无道理,但也不是绝对的。

我曾有一个异地朋友,他的家庭条件很差,靠摆摊卖小吃维持生计。有一年,我遭遇车祸,他得知消息后连夜赶了过来,把一个黑塑料袋放在桌子上,说临时凑了这些钱,如果有需要他回去再凑。


真正的朋友其实不需要你做什么(你有几个朋友?)


望着满头大汗且有些愧疚的他,我潜然泪下,当时就断定:这是值得用心交的朋友。

从个人角度出发,无论是利益的角度,还是感情的角度,还是先别太主观地拿别人当朋友。这句话听上去很没人情味,实际上是对自己好。人家主动“给”,是人家拿你当朋友,这说明你人缘好,或有一定的人格魅力;但你主动跟人家“要”,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有些女性很依赖闺密,如果双方都需要彼此依赖,那叫“情感补偿”,但很容易变味;如果只是一方有需求的话,闺密关系估计也很快会“崩盘”。

也有人认为,只要成功了,朋友自然会围在你身边。但是,成功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地位和财富的成功;二是人格(包括知识和荣誉)的成功。所以,围在地位和财富成功者周围的多数不是朋友,而能围在人格成功者周围的基本就是真朋友。

有些人很注重友情,希望周围的人能像江湖好汉一样肝胆相照,这个初衷很好,但多数人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朋友千万个,知己一二人。知己才是高境界上的朋友,但我们不是钟子期,所以也就不要奢望能碰到俞伯牙——生活中能有几个懂你的人,那就已经是值得幸运的事了。

知己可遇不可求,朋友还是抱团取暖的多,一起旅旅游,喝喝小酒,聊聊天打发下时间,能让彼此不太寂寞就好。朋友是人生路上的一棵树,路过时可以避避雨、遮遮阳,就此歇歇脚,但路终究还要靠自己走。


真正的朋友其实不需要你做什么(你有几个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