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海勃灣警方連續十三年命案全破

烏海市公安局海勃灣區分局黨委以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緊緊圍繞當地平安烏海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始終抓住“命案必破,逃犯必抓”這條主線,將命案偵破置於打擊刑事犯罪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夯實刑偵基礎、充實刑偵力量、補實刑偵技術,從“團隊、機制、勘查、防控、輿情、訴訟”六個方面綜合施力,打出了大要案件攻堅組合拳,實踐形成“黨委領導下的多警種聯合作戰”的工作格局。從2006年截止到2019年10月,烏海市海勃灣區共發命案109起,破案109起,破案率達100%,實現了連續13年命案全破的目標。

團隊協作,破案有速。海勃灣分局黨委實施“六維矩陣”工程,推動了“探組+傳幫帶,打造了正規化刑偵尖兵團隊”打擊破案新模式,以最小作戰單元來壓實責任,全面激發了刑偵隊伍活力,破解了偵查員單打獨鬥的難題,跑出了打擊破案的加速度。

量體裁衣,明確職責。刑警大隊根據每一位民警的自身特點量體裁衣,在崗位安排中,將幹勁大、熱情高的青年民警安排在實戰崗位,將成熟幹練、思維敏銳的骨幹民警安排在重點崗位,將作風紮實、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安排在指導崗位,“老中青”科學搭配,合理調劑警力,充分發揮出隊伍整體作戰優勢;構建以局長為核心·N長協同發力”的命案偵破機制。進一步強化公安局長“一把手”的破案領導責任,明確各警種、各部門偵破命案的主體責任。

聯動機制,勘察有速。命案發生後,第一時間內啟動命案快速反應預警,同時啟動以局長、分管副局長、刑警大隊長、轄區派出所所長和技術部門負責同志的“五長”聯動機制,在命案偵破的“黃金期”,做到指揮調度快、警力集結快、現場勘查快、偵查進度推進快,環環相扣,無縫對接;“規範化+科技化”:確保案發現場證據勘查縝密細緻。

牢固樹立以“證據為核心”的偵查理念,一手抓規範化“軟件”,不斷提升現場證據勘查能力,一手依託科技“硬件”,不斷推進刑事技術實驗室建設,提檔升級;“六網防控+主動研判”:夯實命案體系建設。

數據管理,智能防控。圍繞命案“可防、可控、可降”的工作理念,建立完善命案防控機制,在海勃灣全區範圍內織密矛盾糾紛化解網、轄區治安防空網、行業場所管控網、廠礦企業監管網、校園環境保護網、涉網犯罪打擊網等數據管理,有效的減少了轄區命案發案率。

輿情管理,降密引導。“降密+引導”:保證命案先傳的輿情導向:在組織力量偵破每起命案的同時,全力按照“三步走”原則進行輿情引導工作,堅決避免案件正在偵破中的畫面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傳播,形成不必要的恐慌。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全面強化保密教育,壓實民警保密責任。在命案保密期過後,及時通過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及新媒體進行案件正面宣傳。

完善證據,規範執法。

“制度+質量”築牢命案偵破訴訟基礎:在保持命案現案高破案率的同時,逐年完善受立案,重大警情處置預案等一系列制度規定的基礎上,深入推進基層基礎工作改革,不斷推進偵查機制創新。

特別是2013年以來,先後制定出臺了《命案攻堅方案》《逃犯承包責任制》《刑事案件精細化考核方案》《命案卷宗評比考核方案》等偵查機制,將命案攻堅、命案必破作為一項“得民心、順民意”的“民心工程”,通過對連續破獲的2013年姜某被殺案、2014年袁某某故意殺人案、2015年張某被故意傷害致死案、2019年公安部B級通緝犯韓某某在逃18年的特大命案等一些列有較強影響的涉眾、涉公共場所及媒體高度關注的惡劣案件的公開宣傳報道,弘揚了滿滿的正能量,人民群眾、特別是受害者親屬拍手稱快。(高宏燕 楊利軍 劉軍利 安治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