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合肥市

合肥,簡稱廬,古稱廬州、廬陽,是安徽省省會、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

中文名稱:合肥

面積:11445.1平方公里

外文名稱:Hefei

別名:廬州、霸都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地理位置

安徽省中部,巢湖之濱,有“江南唇齒,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稱,歷為江淮地區行政軍事首府。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歷史

合肥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曆史,曾為揚州、合州、南豫州、廬州、德勝軍、淮南西路等治所,合肥古為淮夷地,商朝稱虎方,西周稱夷虎。周時廬子國建都於此。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廢分封,立郡縣,合肥屬 九江郡。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將安徽省省會遷至合肥縣,合肥成為安徽省的省會。1948年12月,析、取合肥縣西鄉、南鄉建立的肥西縣;次年1949年02月01日再次析合肥縣東鄉、北鄉為肥東縣。1949年01月21日,合肥縣和平解放,同年02月合肥設市。195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在合肥市成立。1965年由壽縣、定遠、肥東、肥西四縣的邊緣結合部劃並而成長豐縣,該縣也成為合肥市第一個市轄縣。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名人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包拯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李鴻章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劉銘傳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周瑜

景點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龍泉古寺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明教寺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天鵝湖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包公園

合肥市位於安徽省正中央,是安徽省省會,因淝、施二水交匯而得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合肥,素有“三國舊地、包拯故里”之稱;又因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又名“廬陽”。

在多數人的印象當中,合肥只是一座普通的城市。可是,當你真正來到合肥,初見繁花錦簇的公園,人聲鼎沸的街市與生意火爆的排檔,定會對這平凡背後的寧靜與灑脫有所感懷;夕陽斜下,街邊打牌下棋的老人、談天說地的婦女與追逐嬉戲的少年——這些熟悉的情景,似乎早已絕跡於忙碌的都市,而在合肥卻是幾乎每日上演,昔日溫馨的回憶不由引得人們愛上這座城市悠然自在的生活。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廬陽區:合肥的老城區,李鴻章故居、逍遙津公園等精華景點,城隍廟、淮河路步行街等熱門購物場所均在此區。

包河區:區內有合肥著名的包公園,熱門購物場所萬達廣場也位於此處。

瑤海區:合肥新興城區,劉銘傳故居、瑤海公園等景點均在此區。

蜀山區:合肥的經濟開發區,其中以自然景點為主,南有徽園、明珠廣場和歐洲風情街,西有蜀山森林公園、野生動物園、天鵝湖,北有董鋪水庫、合肥植物園、江淮風情園等,都是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還有適合親子游玩的歡樂島與合肥漢海極地海洋世界。

巢湖之濱 霸都 合肥

合肥是全國除北京以外唯一一個擁有三所國家實驗室的城市。分別為: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合肥微尺度國家實驗室和託卡馬克聚變實驗裝置。

英國《自然》雜誌發佈的《自然出版指數2011中國》報告中評選出中國十大科研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合肥、香港、南京、武漢、廈門、杭州、深圳和西安。與上一年相比,合肥的位次前進一位,合肥僅次於北京和上海,位列全國第三,超過了南京和香港。該報告中主要是按照論文質量標準,進行了基礎研究實力排名。“二線的城市,一流的科研”。這是《自然出版指數中國》對合肥的一句簡短評價。在科研機構排名中,坐落於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居第二,僅次於中國科學院,超過了北大、清華等名校。在過去一年裡,科大在《自然》及其子刊上發表論文17篇,位列全球第76位、亞太排名第11位,成為進入全球前100名僅有的2所中國高校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