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溼霜與保溼乳液,他們到底差在何處?

保溼霜與保溼乳液,他們到底差在何處?

雙11了,從618到現在荷包裡攢了這麼久的小錢錢又有點按捺不住了對不對,今天就來說說趁著這個雙十一怎麼購買保溼產品的問題,搞點為廣大人民群眾種草拔草的操作。

在這之前,先來分析一下一般大家是怎麼選擇保溼產品的。

☆萌新小白型 “櫃姐說哪個好就買哪個 ”

事實上呢?賣給你的人還真不是最瞭解產品的人,你接觸的只是經銷商想出的廣告詞。

保溼霜與保溼乳液,他們到底差在何處?

人活一張嘴,賣貨全靠吹。單靠這個選,實在是有失客觀。


☆經驗主義型 “勇士先上車 ”

有前人以身試險看結果再決定上不上車。確實也算是避雷的一種方式。

保溼霜與保溼乳液,他們到底差在何處?

但每個人的膚質特點不同,依靠他人的使用經驗購買(被種草),缺乏自身個體化選擇,還是差了點意思。


☆理智蒸發型 “真便宜,買! ”

這款面霜今天有大促銷,同樣的價格,現在可以買到兩瓶!買!

保溼霜與保溼乳液,他們到底差在何處?

您就是馬爸爸成功背後的女(男)人,告辭。


☆理性分析型 “I know what I want ”

瞭解自己的膚質特點,自己能把控一款產品有什麼效果,有什麼功效,這種境界難道不好麼?哪天和小姐妹們聊聊天,你就是他們眼中的美妝博主。

保溼霜與保溼乳液,他們到底差在何處?

什麼,你說你不會?我教你啊!

第一要知道保溼霜是由什麼組成的

一款好保溼霜往往是複合型配方,其中最基礎的三個組成成分分別是封閉劑、吸溼劑、滋潤劑,他們在保溼環節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再其次才是一些

功效成分、防腐劑、香精。

封閉劑:通常多數封閉劑是比較油膩的,它通過在皮膚表面和表層角質細胞間形成一層疏水性薄膜來阻止或延緩水分的流失。主要有礦脂、羊毛脂、礦物油和硅氧烷衍生物等。

吸溼劑:從真皮或周圍環境吸收水分到角質層中。主要有甘油、透明質酸(玻尿酸)、丙二醇等。

潤膚劑:它可以填充皮膚的角質細胞碎片間隙,使皮膚表面光滑柔軟。主要成分有霍霍巴油、聚二甲基硅氧烷等。

詳細分類見下圖

保溼霜與保溼乳液,他們到底差在何處?

那麼問題來了,本質都是這些個成分,為什麼又是乳液又是霜的

本質是這些個東西,但配方的差異產生了不同的形態,乳液是水包油乳化體,而霜則是油包水乳化體。

一個的特徵成分是礦物油、丙二醇、水,另一個則是由像羊毛脂和礦脂這類重一些的油脂、礦物油、水,最後也就區分成了乳液和霜。

那懂了這些個基本原理,就可以瞭解如何挑選保溼產品。

保溼霜與保溼乳液,他們到底差在何處?

首先是理化性質,它決定了我們的使用感受

乳液的配方比較稀薄,配方上會更少見到羊毛脂和礦油這些厚重的成分,使用上感覺會更為清爽,能明顯感受到水分蒸發帶走熱量的清涼感。

而霜類產品由於礦脂佔比要更多,也就更容易產生油膩的感覺。

我們該怎麼判定它是適合油性肌膚還是乾性肌膚

雖說我們是在分適合不適合,但也不要一根筋扎進去不懂變通,像現在也已經一隻腳踏入了冬天,乾性和混合偏乾的皮膚們就可以選擇那些封閉性比較強(比如凡士林)而且滋潤性較強(油脂性潤膚劑)的保溼霜。油性皮膚也可以適當選擇一些沒那麼厚重的保溼霜或乳使用,重要的是使用感受,而不是一定就得選霜或者乳。

而到了夏天,那些油性皮膚本來就這麼油了,肯定不樂意再涮個厚重的霜在上面,總不能拿自己臉當擼串兒玩,油刷了一層又一層吧。

保溼霜與保溼乳液,他們到底差在何處?

▲圖源 soogif.com

這時候就該選擇一些不含礦脂、羊毛脂,主要封閉劑是硅氧烷衍生物的產品,這些產品往往是乳液,夏天使用起來也更為清爽舒適。

頭鐵的朋友這時候又要開始了,認為夏天保溼不需要這些花裡胡哨的,全靠自身內力,單憑毛囊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足矣。

然而油皮不做好保溼,水分流失過多,皮膚會又幹又油。

保溼霜與保溼乳液,他們到底差在何處?

如果說保溼成分是是保溼產品的靈魂,那功效成分就是它的靈魂還會耍雜技

現在有越來越多保溼產品加入了針對特定疾病狀態或皮膚屏障修復成分,其中最常見的神經酰胺,其本身也是天然保溼因子,可以起到皮膚屏障修復作用。

這類產品也常常是為患有溼疹、玫瑰痤瘡等人群設計,存在比較強的針對性,更適宜這類人群考慮。

常見的特殊成分有:神經酰胺、多泡乳液、透明質酸、膽固醇、硅油衍生物、水楊酸等。

另外也有不少產品,也會添加抗炎成分來起到一個抗炎效果,比如尿囊素、馬齒莧、各類植物提取物等等。


都到這兒了相信你應該對保溼劑成分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如果沒有,可以往上翻再看一遍。

還有一件事得再提提

客服A:我跟你們說一件事,你千萬別害怕。昨天上的新品被人問刺不刺激問到現在。

蕉:我們是直男,我們不會怕。這位客服,您賣的這個護膚品,它刺激麼。

客服A:它不是刺不刺激的問題,它就是,很常見那種。它商品名上寫的明明白白它溫和,可就總是有人問,問我它加沒加防腐劑,護膚品哪個不加,試問誰不知道?

peki:

保溼霜與保溼乳液,他們到底差在何處?

客服A:她們一直在問我,根本就沒停過!


常見的刺激成分有:酒精、羊毛脂、防腐劑、香精、果酸、各類植物萃取物等,光是防腐劑幾乎就不可避免,而是否會引起皮膚敏感又呈現出因人而異的情況。

防腐劑在護膚品中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而香精在提升使用體驗和刺激使用慾望上也起著關鍵作用。

所以我們也只能儘量避免選擇含刺激成分多的產品或是使用新產品前先小範圍試用,避免出現皮膚大面積不良反應。

怎麼靠自己選擇保溼產品到這裡也說了七七八八,記得住最好哦。

封面圖源:阿程

本文數據更新於2019年11月07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進行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