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三大疗法带来治疗变革

<table> 癌症三大疗法带来治疗变革

/<table><table> 癌症三大疗法带来治疗变革
/<table><table> 癌症三大疗法带来治疗变革 /<table><table> /<table>

对抗疾病,我们总是拼尽全力。我们总是拿起每个时代最尖端的技术和工具,去探索疾病的秘密,并与之博弈。

11月4日,由腾讯携旗下腾讯医典,联合《NEJM医学前沿》(全球顶级全科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集团旗下期刊)共同打造的首届腾讯医学ME大会,邀请六位全球顶尖的医学科学家与临床医生齐聚一堂,聚焦癌症、抑郁症、艾滋病、老年病等国内最受关注的话题,分享全球前沿的医学突破。

其中,“治愈”这两个字多次出现在医学家们的演讲内容中。

“肝癌可以治愈吗?我在这里和大家明确:早期诊断的肝癌治愈率非常高,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肝脏移植、射频消融来治疗,这都是对早期肝癌非常好的治疗手段。”美国麻省总医院肝癌研究主任、哈佛医学院终身教授朱秀轩如是说。

癌症是当代医学中最难攻克的堡垒之一,但也要看到堡垒一点点被瓦解,癌症不在等同于绝症。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变革之年,癌症治疗的变革也在不断地进行之中。我们现在的第一个变革是有了靶向治疗,第二个变革是有了免疫疗法,第三个变革是开始有了更多的血液检查,也就是基于血液的诊断学”。美国麻省总医院肿瘤中心临床主任、哈佛医学院终身教授David P.Ryan所说的变革,带来的便是癌症治愈、患者生存率大幅提升。

免疫疗法是近年的热门之星。去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们发现:免疫系统的激活或许可以攻击肿瘤细胞。他们研究了一种免疫系统制动器的已知蛋白,并通过释放该制动器以释放人体免疫细胞攻击肿瘤的潜力。“这一概念或许会发展成全新的肿瘤治疗方法”。David P.Ryan说,现在已经有一些方法可以对免疫系统的关闭采取措施了,比如说大家听得非常多的O药(纳武利优单抗)、K药(帕博利珠单抗),他们都能够进行免疫靶点的释放。

美国前卡特总统接受了针对抗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后,出现了癌症的缓解。在另外的肿瘤当中也能观察到类似的缓解。David P.Ryan的缓解之说,实际上是临床治愈。

2015年卡特宣布自己确诊了晚期黑色素瘤,并且已经转移至脑部。但是经历了4个月的K药治疗之后,脑部核磁共振扫描显示病灶全部消失。

今年10月24日,K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PD-L1肿瘤比例分数≥1%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单药治疗。

单药一线治疗晚期肺癌意味着什么?在晚期肺癌治疗领域,化疗作为基石性疗法引领了近100年的历史。我国著名肺癌专家、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甚至用“变天”来形容这场变革:一半以上的晚期肺癌患者一线免于化疗,肺癌治疗格局将重新调整。

美国麻省总医院肿瘤研究主任、哈佛医学院终身教授朱秀轩教授也分享表示:目前,我们已经可以把免疫和免疫组抑制剂结合在一起,比如O药和CTLA4抑制剂伊匹单抗(Yervoy)的联合用药,已经可以使肝癌晚期病人存活22个月,三期临床实验正在开始。

“肝癌的治疗已经从传统的化疗迈向靶向治疗,现在又转向免疫治疗。同时我们正在努力探索如何通过联合治疗进一步提高肝癌治愈水平”。朱秀轩说。

耐药性、毒性,也在研究中被逐个击破

随着研究的进展,科学家们发现免疫疗法的局限性。

David P.Ryan提醒,总体来看,只有20%的癌症会获得良好的缓解(通过这种针对免疫系统的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抗体潜能释放的过程当中,会带来免疫激活的毒性。如何改进?“首先要减少毒性,其次还要减少耐药性”。

这就涉及到一种新的疗法:CAR-T疗法。研究者们已经在一些血液肿瘤中发现非常惊人的效果。2012年,美国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儿Emily成为全球第一个接受试验性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儿童,经治疗体内癌细胞消失,并保持至今。

但CAR-T疗法在实体瘤当中的研究才刚刚开展。David P.Ryan表示,未来的10年里面,医学研究者们会着重解决现有一些疗法的局限性。耐药是癌症药物治疗中不可避免的瓶颈。

“从我们对靶向药物研究得到的启示来看,所有的靶向药物在一定时间内,都会出现所谓抗药性,影响了有效性”。朱秀轩介绍,在麻省总院,通过对于病人样本的分析,对于血液循环DNA的检测,还有对于临床前动物模型和细胞细胞株的鉴定,对于药物的抗药性做了详细的研究,并取得进展。

朱秀轩明确表示,肝癌在早期完全是可以治愈的,即使是晚期,也充满希望,因为精准医学和靶向治疗已经在肿瘤领域开始有很好的应用。现在已经有5个靶向药物在临床中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已经有了初步的成功,同时在联合应用上已经开始了新的起步。

“通过我们今后对耐药机制和控制耐药机制的新策略的研究,我希望病人在肝癌肿瘤中,将来能够受到更大的获益”。

通过大会现场专家们的分享,可以看到,癌症治愈的路上仍是困难险阻不断,好在距离目标越来越近。

“癌症患者正在踏上一个新的征程,在未来会有更多新的治疗方法,他们每一年都得到检测,检测之后就可以得到治愈,这就是癌症的未来,未来这就会成为一个常见的操作”。David P.Ryan认为这样的未来场景不会等待太久。

艾滋病的治愈,未来可期

日常说“谈癌色变”,其实还有“谈艾色变”。

会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带来的分享,同样告诉我们,不要再色变,治愈已可期。

截至目前,世界上已经有两个艾滋病人完全治愈。一个出现在10年前的柏林,一个是今年刚刚报道的,在伦敦。当然,这两个患者都非常特殊。以伦敦患者为例,他同时患有艾滋病与血液恶性肿瘤,2016年,治疗小组决定为他寻找骨髓移植配型,主要目的是治疗癌症。治疗小组找到一名合适的骨髓捐赠者。捐赠者的CCR5基因罕见自然突变,能够抵抗艾滋病病毒入侵。治疗小组预期,如果造血干细胞移植顺利,不仅能够治疗伦敦病人的癌症,还有望获得额外收获,即驱赶艾滋病病毒。“虽然这种案例是非常难以复制的,却为我们攻克艾滋病带来了新的希望。”李太生说。

目前对于艾滋病最大的问题还是认识上的误区。很多老百姓,甚至医生都仍然认为艾滋病是超级肿瘤,是不可治的疾病,谈艾滋病色变。尤其是认为艾滋病传播传染途径是和病人一起吃饭、呼吸等,这个是错误的。真相是艾滋病只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没有保护的高危性行为、母婴、血液,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途径。

李太生介绍,“十多年来,中国艾滋病的病死率下降了86%。从2003年的100个艾滋病患者一年死22.8个,到2014年下降到3.1个,2017年的数字更低”。

世界卫生组织和UNAIDS(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来,希望在2030年能够终结艾滋。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