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最近“丁克”這個詞又出現在熱搜上,“丁克”這個概念上世紀80年代傳入中國,如果以十年為一批人作為選擇時段,我們90後算是第三批,仔細想想,也到時候了。

無論是遵循傳統模式的結婚生子還是有自己的人生計劃,眼前已經到了90後們該思考和做選擇的路口。於是,有關“丁克”的話題又回到了人群中,30年過去,早已選擇“丁克”的他們依舊堅定嗎?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和大部分選擇“丁克”的人不太一樣的是,對我來說,並不是我選擇“丁克”,而是我本身就是“丁克”設定,不存在“選擇”這個動作。

從我記事,有婚戀家庭概念開始,我就對有孩子的家庭完全不感興趣,絲毫不向往。這就像有人不喜歡吃冬瓜,你不能說冬瓜不好吃,但就是有人不吃。在“不要孩子”這個想法上,我絲毫沒有糾結,感覺與生俱來我就是一個純“丁克”。

20多歲的時候,爸媽也會和其他父母一樣,規劃以後是不是要給我看孩子、家裡哪個角落可以放給小孩的鞦韆。

後面他們慢慢地瞭解了我的想法,加上對身邊很多有孩子家庭問題的觀察,他們逐漸對這件事情自己就失去了特別大的興趣。我們之間幾乎都沒有費力地“坐下來談過”,就是自然而然地,他們就認為我不會要小孩,所以對於我不要小孩這個決定,表示完全尊重。

而且我們家本來就是個寵物幼兒園,7只貓3只狗,老頭兒退休後每天也忙得不可開交,擔起幼兒園園長的重任,每天做貓飯狗飯就有的忙,老太太也每天忙著學樂器,他們的生活很充實,對我“不要孩子”這個想法已經不聞不問,

我們家每個人都很獨立,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這時候多出一個孩子,反而會打亂生活節奏。

我生活中要學習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實在想不出還能怎麼擠出時間來照顧一個小孩。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說到底,大部分人擔心的還是“養老問題”,老了沒人端茶倒水,但仔細想想,即使有了孩子,老了不一定誰給誰端茶倒水,很多老人子女越多,越是被當成皮球,沒人養。

“養兒防老”這個說法本身就是自私的,如果“丁克”最大的問題就是老無所依,那麼在前面這一大段時間裡,你就要為預設的那些養老問題作準備。

三個部分,身體、精神、存款。現在我每天都會鍛鍊,堅持下去只要不出意外就不會有很大的問題,但就算意外出現,那你就認命,畢竟是意外。關於孤獨,我的理解是即使有伴侶,你也不能指望別人。

即使老了之後要承受孤獨,但現在也已經享受了很多,那這是一件非常公平的事情,看得開就行。

現在我的最近社交圈裡的朋友,和我的狀態差不多,也有選擇傳統婚姻的,但我們都非常尊重各自的生活,我們聚會的時候也會有小孩在場,我不討厭,我們都不會拿自己的生活來強制對方要擁有和自己同樣的幸福。

我們身在各自的生活裡,也不會拔高自己的生活,或是貶低對方的選擇,因為你不瞭解我的幸福和自由,我也不瞭解你的,久而久之,你身邊相同選擇的人會越來越多,不同選擇的也都保持彼此尊重,耳邊就會少很多閒言碎語。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May we live long and die out”, 讓我們活得長久,並且滅絕。這是一個叫“人類自願滅絕運動”的slogan,參與這個運動的成員,都主動放棄繁衍後代,我很喜歡這句話,因為人類沒有那麼重要。

但現在我不覺得自己是“丁克”了,我是有小孩的,只不過我的小孩剛好是狗而已。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我幾乎是因為我的父母而不想成為一名母親,還是那個說爛了的詞:原生家庭。我的父母控制慾特別強,有時候甚至我感覺不到自己是個活人,我覺得自己是一件屬於他們的物品,雖然他們十分愛我。

痛苦和壓抑充滿了我整個成長過程,我不想成為他們那樣的父母,這份決定早早就有了,當我獨立離家,我卻發現自己身上也有一些他們的影子,根本無法擺脫,這份恐懼也加強了自己不想要孩子的決心。

意料之中,父母對於我“丁克”的想法反應劇烈,幾乎到了一哭二鬧三上吊的程度,但我態度依然堅定,我不能為了給父母交代而要一個孩子,這對孩子不公平,對所有人都是。

說服他們這點我從未奢望過,只能不斷地做思想工作,我依舊保持自己的態度。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老公在不要孩子這點上表現的比我還堅定,他是不喜歡孩子,就現在的情況來看,即使我們生了小孩,我幾乎能預見,一定是喪偶式育兒,照顧大人小孩的責任會全壓在我身上,一想到這想想還是算了。

別人養孩子,我養貓,而且比起養孩子,我們還有充裕的個人時間,在我看來養貓的快樂不比養孩子少,而且成本比養個孩子低。有愛人有貓,我覺得自己的感情寄託已經圓滿,所以到現在也沒後悔過不要孩子。

現在就是努力掙錢,買保險,以後老了有儲蓄也會有保障。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和現在很多年輕人一樣,我們剛結婚的時候也如膠似漆,大家都很灑脫很堅決地不要孩子,就兩個人混一輩子。

等時間一長,一晃到中年,激情也沒了,日子過成白水,家裡就兩個人大眼瞪小眼,人一無聊就喜歡鬧事,他開始說,要是有個孩子就好了這種話,那時候我就知道他變卦了。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後來因為工作的原因,他經常出差,我不知道他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外遇,那個女人比我年輕,不到40歲,離異的,帶了一個10歲的兒子。

小區裡溜達的都是帶孫子孫女的老年人,有時候我會停下來逗逗小孩,挺可愛的,如果是我早一點改變,在能生的年紀懷上,可能現在也不會離婚,一無所有的,就算離了,好歹有個孩子愛。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我和老公應該算是中國第一批丁克吧,高中我們就在一起一心撲在學習上,到了大學也是,讀完後直接去了美國留學,之後也就留在美國做科研了。

當初選擇“丁克”是因為事業,當時一心做研究,兩個人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裡,也沒那個心思。在醫學科研一線,非常耗費精力,日夜顛倒做課題是家常便飯,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更不會去想再照顧一個孩子,而且我和老公誰都不可能放棄自己的科研。

我們的父母也是做醫學科研的,能理解我們,所以那時也尊重我們的選擇。我們的日常就是做學術報告,帶學生,出國參加各種研討會,寫論文,呆在實驗室,在家的時間比在實驗室的還短。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前幾年回的北京,看著周圍的同齡人,確實動搖過想有個孩子的心,有點後悔,但考慮周全後,還是決定不要孩子,主要還是自己的年齡上來,心有餘而力不足。

回北京後兩年,我是信佛的,出於各種原因,我出家了兩年,過了一陣隱居生活,但後來因為自己身體原因和父母需要照顧,師傅讓我還俗。

現在對於我們兩夫妻來說,科研就是孩子,有一件事可以讓我們做到老,這和培養一個孩子沒有什麼區別。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在採訪過程中,另外還有一對夫妻,結婚後也是選擇不要孩子,但後來卻意外懷上了,這讓他們很糾結,但他們商量後,最後決定留下這個生命,打破了“丁克”原則。

中途變化,也意外著取捨一些另外的自由和樂趣,但重要的是對自己選擇的人生負責。

是否選擇丁克,或者是否繼續丁克,都是自己選擇的人生,最好的生活方式因人而異,也不必背後揣測別人的幸福與不幸。

別人的人生都只是參考,回到自己,這一生怎麼過,你要怎麼幸福,這個問題還是要問自己。

插圖 /《總覺得鄰家更幸福》&《最完美的離婚》

頭圖 / 網絡

「今晚22:22的報時員」

10年前選擇丁克的人現在怎麼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