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上調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比重至20%,預計將給A股帶來400億“活水”

11月8日,明晟公司(MSCI)發佈11月份半年度指數評估結果,宣佈將把指數中的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5%增加至20%。本次調整將於11月26日收盤後實施,27日生效。

MSCI中國指數中將增加204只中國A股,其中189只為中盤股,現有268只成份股的納入因子將從15%增加到20%。中國A股在MSCI中國指數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將分別達到12.1%和4.1%。

據券商測算,此次擴容將為A股帶來最大規模“活水”,屆時將有約493億元人民幣被動增量資金配置A股,遠超今年5月和8月兩次納A的規模,達到近幾次納入所帶動的資金量的新高。多位受訪的公募人士認為,這次MSCI擴容的最大看點,是以20%的比例首次將中盤股納入。今年以來外資也已對部分優質中小盤標的進行提早佈局,預計A股醫藥、電子、計算機等行業將會迎來更大規模增量資金,成長風格有望走強。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盤股首次加入MSCI體系。對於之前為何沒有納入中盤股,MSCI方面曾這樣表示,在MSCI指數編制準則上,所謂的標準指數都包含有中盤和大盤的股票,作為整體代表,且幾乎無一例外。但是中國A股在去年納入時破了一個先例,考慮到A股當時首次納入MSCI指數,若一次性納入大盤和中盤股,可能使投資者‘消化不良’,便沒有把中盤股加進去。但是這一點是不完全符合MSCI指數編制準則的。而現在,多數投資者認為將中盤A股納入的時機已經成熟。

本次指數調整中,中盤A股的加入將使得國際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投資的過程更全面、更常態化。據中金公司估算,本次大盤股納入係數從15%提高到20%將帶來約200億美元資金流入(佔全部流入54%),中盤股納入係數從0%提高到20%,將帶來約170億美元資金流入(佔全部流入46%)。

新增與剔除

MSCI 11月半年度調整顯示,MSCI中國全流通指數(MSCI China All Shares Indexes)中將有62只新增和20只剔除。其中,最大的新增標的將是中信建投。

同時,MSCI中國小盤全流通指數(MSCI China All Shares Small Cap Index)中將有330只新增和37只剔除。

此外,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MSCI China A Onshore Index)中將有47只新增和38只剔除,歐普康視、安圖生物、鵬鼎控股等入選,航天彩虹、寶泰隆、合眾思壯等被剔除,相關成份股變動將在2019年11月26日營業日結束後生效。

早在今年3月,MSCI 就宣佈增加中國 A 股在 MSCI 指數中的權重並通過三步把中國 A 股的納入因子從 5%增加至 20%。當時,MSCI表示將根據以下時間表增加中國A股在MSCI指數中的權重:作為5月的季度指數審議的一部份,把指數中的現有的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10%,同時以10%的納入因子納入中國創業板大盤A股;8月,把指數中的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0%增加至15%;11月把指數中的所有中國大盤A股納入因子從15%增加至20%,同時將中國中盤A股(包括符合條件的創業板股票)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MSCI指數。(來源:財聯社、金融界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