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今日简史》1、旧故事已然崩坏,新故事尚未构建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击上方蓝色标识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解读《今日简史》1、旧故事已然崩坏,新故事尚未构建

(原文中的送书福利已过期,请忽略相关内容)

好奇的中国人

这本书的火热程度我想不需要我再多做说明了吧。我订阅的所有知识服务者,近段时间都在齐刷刷的推荐,争相讨论这书中的观点。火爆的势头更胜之前我们解读过的赫拉利的两本艳惊四座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

因为之前的解读,同学们对于尤瓦尔赫拉利教授本人以及他的思想体系,应该是非常的熟悉了。他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这位凭借一本书就火遍全球的新锐历史学家,可谓是青年才俊,今年也才42岁。

《今日简史》这本书的全球首发是在今年7月20日的深圳书展上,一位炙手可热的英文作家的最新力作,竟然首发的是中文版,而英文版的发售呢?到现在还要再等上一个月。这应该很能说明一些事情了吧。

赫拉利之前的两本“简史”单单在中国市场就销售了500万册,500万册什么概念呢?每本书标价60左右,只从图书销售的角度来说,赫拉利用自己手中握着的笔所输出的个人思想,在账面上就创造了超过3亿人民币的金钱价值,就更不用说从中衍生出来的附加价值了。

在过去两年,中信出版集团邀请赫拉利来跑到中国各地做巡回演讲,赫拉利自己都被我们中国读者的热情给吓坏了。他说: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历史学家,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朋友们对我会像对待一个摇滚明星一样,给予我如此多的关注与掌声?

对此某位知识大咖(罗振宇)在演讲的时候说,因为过去的一百多年,我们中国人都在启蒙、救亡、图存和崛起,经过改革开放40年,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已然是当今时代全人类社会最大的自变量。我们比过去所有时刻都更有机会参与到赫拉利所说的构建与发明下一个全人类的故事当中。而我们中国人对于未来的好奇程度,超出了全球任何人的想象,当然也超出了赫拉利他自己的想象。

三位一体

《今日简史》被称为赫拉利简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我对这个说法一开始是很有意见的,觉得这是为了便于宣传刻意而为之。赫拉利自己给这本书起的名字是《21世纪的21堂课》,去年出版的《未来简史》,赫拉利起的书名是《神人》,而只有第一本《人类简史》赫拉利自己起的书名确实是《智人:人类简史》。

而且《今日简史》这本书的叙事手法和写作结构与之前两本书完完全全的不一样,而之所以这三本书的中文译名全部都变成了XX简史,并合称为简史三部曲。完全为了把《人类简史》一开始的热度延续下来,并且把它不断的炒热,这完全就是一种宣传和销售的策略。

但是,随着我读完了书,并且开始搜集相关资料准备解读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不仅如此。在《今日简史》之后,赫拉利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再有新作面世了。因为《今日简史》并不是赫拉利在之前两本书大火之后为了乘胜追击、突发奇想的新作。在他写《人类简史》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写作三部曲的想法。

他对于自己的写作计划是有匠心的追求的,先回头追溯人类的过去,再抬头展望可能的未来,最后回到当下揭示人类正在面临的重大问题。



这三本书的相继出版所着眼的三个方向就构成了赫拉利个人思想的完备性。而之前两本书的成功也确实加快了这个完备性的呈现速度。对于赫拉利自己来说,这也让他在短短几年当中成为了当世为数不多的对于过往、未来以及当下都具有完整认知蓝图的历史学家。



另外,吴伯凡说,在西方的文明当中,特别是赫拉利所属的犹太文明当中,三部曲是有特殊意义的,他并非是1加1再加1的简单叠加,而是蕴含着宗教当中的概念叫做“三位一体”。

赫拉利的一体,就是他自己想要表达的历史哲学观,是他所洞见的历史的本质。那“三位”呢?这种本质在过去这个“位”上呈现就是《人类简史》,在未来这个“位”上呈现就是《未来简史》,而《今日简史》就是赫拉利所发现的历史本质在现在“位”所呈现的形态。

我们曾以为,“简史”就是简化的历史嘛,其实简史指的是从大量的历史现象中所抽象出的历史逻辑。所以“简史”三部曲,所描绘的其实是赫拉利眼中过去历史发展的逻辑,未来进程发展的逻辑,以及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所存在的总体逻辑。

所以,之前是我浅薄了,对不起,我错了。

解读《今日简史》1、旧故事已然崩坏,新故事尚未构建

赫拉利要告诉我们什么?

那么,《今日简史》这本书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在《人类简史》中,赫拉利告诉我们,智人通过共同的想象从动物界中脱颖而出,经历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全球的融合统一和科技革命之后,共同相信的故事成为了宗教、国家、公司与金融市场,智人也因此成为了地球的统治者。

在《未来简史》中,赫拉利告诉我们,技术的力量将要彻底颠覆我们共同相信的故事,人类所谓的自由选择,本质就是我们生物化学系统计算的结果,而当一台外部设备可以比我们运算的更快的时候,我们曾引以为傲的自由意志将失去主导权。权威将会更迭,平等也会被颠覆。人类社会将分化成被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不断强化的“神人”,和连被剥削被奴役的价值都丧失的广大“无用阶级”。

那《今日简史》呢?赫拉利着眼于当下,帮助我们看清今天全人类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和选择都是些什么?

我们智人之所以能够崛起成为万物之灵长,是因为我们拥有共同的想象,相信共同的故事,遵循同样的信念,凝结海量的人开展大规模协作,这就是人类一切力量的来源。我们每个人的自我认同以及这个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转,可以说都是以故事为基础的。



但是现在呢,我们的世界正在经历分化,科技的颠覆、环境的威胁,恐怖活动的袭击、以及逆全球化和文化割裂,我们共同相信的人本主义的故事讲不下去了,我们对旧的故事已经失去了信心,但是对新的故事到底应该是什么我们远没有达成共识。



强调“故事”的重要性这一核心观念在“简史三部曲”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赫拉利是犹太人可以说是深受犹太文化的影响,这是留在他基因代码上最底层的印迹。

在犹太文化当中,人们坚信故事的力量,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土地,没有国家。但是只要共同的信念不灭,土地可以失而复得,国家也会重新建立。

以色列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建国,其中只有200多年的时间能算是一个像样的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犹太人散落在世界各地,不断的流亡。但是由于大家共同的信念,这个国家居然在灭亡2000多年之后被重建,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只要有共同的信念,就能弥合矛盾,建立共识基础,而一旦拥有共识基础,其他的一切都有可能实现。

在《今日简史》一书当中汇集了两本前作里作者很多的洞见,如果你没有听过我之前两本书的解读,那么建议你还是先去先听一下,在后面的节目中我会用到很多之前两本书的结论。如果你对此并不了解的话,有些论述可能会令你感觉难以接受。

人类命运的大讨论

赫拉利在前言中说:“在一个信息爆炸却多半无用的世界,清晰的见解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我们人人都应当参与到这一场关于“人类未来”的大讨论当中,但是很多人对此根本就不在乎,或者说在意但却并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

我们中绝大部分人忙着上班、忙着照顾家庭,但就算是我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吃饱穿暖而缺席了这场讨论,谁也逃不掉最终的结果。这似乎很不公平,但是谁又说过历史是公平的呢?

之前我说,这本书的英文标题叫做《21世纪的21堂课》。赫拉利作为一个历史学家,没有办法给我们提供漂亮的衣服和可口食物,他所能给的是分享这21个重大议题以及他自己对此的清晰见解,让我们能够参与到这场大讨论当中。

21世纪人类所面临的21个重大议题,这些议题对于很多个人来说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比方说,贫民窟当中艰难养育孩子的妈妈,只会关心下一顿饭在哪里;地中海难民船上的难民也只会眼睁睁的望着海面寻找陆地的迹象;医院里垂死的病人,拼尽全力只为吸进下一口气。对于他们自己所面临的困境,确实比任何的人类的议题更加重要。

书中的21个重大议题每一个都是能影响全世界的重要力量,对于一些个人来说,全球变暖的问题确实无关紧要。但是最终,气候的变化会让贫民窟当中再也无法住人,会让地中海掀起巨大的难民潮,会让全球的医疗保健系统都陷入瘫痪。

赫拉利告诉了我们应该去关注哪些问题,但是他并办法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要去创造的未来,是我们自己要去讲述、去构建和去重新相信的故事。



想要找到一本能给我们带来启迪的好书,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去跟随对的人。书实在是太多太多,但是有思想、有洞见、有趣的人却太少。之前正是因为我们一起追随到了对的人,所以才一起看到了《激荡》系列、《必然》、《被讨厌的勇气》、《文明之光》、《简史》系列等等让我个人获益无穷的好书。

而这本《今日简史》就是我们追随到的赫拉利这个对的人所带来的优秀的书。它是我一定会解读的一本书,也是您在2018年必须要读的一本书。

旧故事的幻灭

好了,我们开始进入正题吧,《今日简史》第一个议题“理想的幻灭:从旧的故事到新的故事”。

这里赫拉利所说的旧的故事,就是自由主义。这里有一点我需要特别说明,在《今日简史》当中,赫拉利没有沿用两本前作中关于“人文主义”或者说是“人本主义”的说法。而是改用了“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可以看作的是人文主义的具象化和延伸。



人文主义倡导人本身就是一切,而自由主义的侧重点是强调天赋人权,人从一出生就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前者是赞美人本身的伟大,后者则是歌颂人与生俱来的自由,这是把研究讨论的方向延展到了人所拥有的权利上面。

从上世纪90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初,自由主义的故事已然成为了全球的圣歌。

但是紧接着,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此后越来越多的人对自由主义的理想不断的幻灭。到了2016年,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标志着这一波理想幻灭的浪潮已经波及到了欧美的核心自由主义国家。就在前几年,欧美还试图解放战火中的叙利亚,但是现在你再去跑去问问他们的民众,很多人都认为这种自由主义理想是不现实的。

他们当中有些人甚至坦言自己喜欢过去那种阶级制度的社会,因为他们不愿意放弃自己已经拥有的各种特权而去帮助别人。甚至有人都认为自由化和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骗局,是在牺牲民众而让一小群精英们获利。

在20世纪的时候,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和苏联的全球精英们讲述了三个全球性的故事,分别是法西斯主义故事,共产主义故事和自由主义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倒了法西斯故事之后的40多年,世界成为了自由主义故事和共产主义故事的战场。再往后,苏联解体,共产主义受挫,自由主义的故事就成了解释人类过去、主导世界未来的唯一指南。

从三个故事到两个故事再到一个故事,而到了现在2018年呢?我们惊奇的发现这个数字竟然变成了0。

在今天还有谁能像21年之前的克林顿一样信心满满的指责中国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呢?

解读《今日简史》1、旧故事已然崩坏,新故事尚未构建

生物、科技技术的双重革命

自由主义的政治体制建立于工业时代,那是一个由蒸汽机、炼油厂和电视机所构成的世界。但是面对今天由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所掀起的双重革命,自由主义的政治体制显得无力招架。



我们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吧,比如说,今天的计算机算法已经让世界金融体系变得无比复杂。随着技术的进步,金融很快就会成为一个没有任何人类能够理解的领域。那既然如此,我们政府又怎么来制定金融相关的政策呢?这笔预算该不该批准,这项税制改革能不能通过?到了那个时候,除了等算法给我们指示之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也可能让全球货币系统彻底的改变,未来交易无需再使用任何国家货币,那国家也就再也不可能针对货币所得来收税。赫拉利说未来的税收很有可能只能针对信息来征收,信息在未来将会成为经济体系当中最最重要的资产。那现今政治体系要如何应对这个再也无钱可用的困局呢?

更重要的是,信息和生物技术的双重革命改变的可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而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和思想。



在过去,我们知道怎么拦河筑坝,却不知道怎么对抗衰老,我们知道怎么设计灌溉系统,却不知道怎么设计自己大脑的系统。如果有只蚊子在耳边扰人清梦,我们有的是办法弄死他。但是如果有个想法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回荡令人难以入眠,我们却不知道怎么杀死这个想法。

但是很快,我们将有能力控制自己内在的世界,我们知道怎么设计大脑,延长生命,也知道怎么消灭那些想法。但是没有人知道后果会如何。单纯的建个大坝并不难,但是要预见它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却很困难。

曾经的我们掌握了重塑地球的力量,但是并不了解全球生态的复杂性,结果现在我们面临着生态的崩溃。那同样的,我们马上就可以获得重塑自我的能力,但是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也很有可能大大扰乱人类的心智系统,甚至造成崩溃。

他确实看到了困境,却找错了问题。



如果要修墙,也应该是把美国的硅谷给围起来,因为在未来彻底抢走美国人工作的,是那里面正在研发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区块链、基因工程、生物科技,这些词在我们面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自由主义的故事是一套关于人的故事,但是未来如果成了生化人和网络算法的世界,自由主义的故事怎么可能有继续讲下去的意义呢?



在20世纪的时候,群众反抗剥削,要把自己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转化为在政治上的权利。但是在21世纪呢?群众反抗的再也不是经济精英的剥削,因为经济精英们已经不需要人民了。



今后群众很可能失败,是因为他们要反抗的不再是精英们的“剥削”而是要反抗自身的“无足轻重”。这正是《未来简史》书中的一个重要的结论,科技颠覆将催生数量庞大的无用阶级,大部分的人将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彻底失去价值。

不断重生的自由主义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可不是自由主义第一次面临挑战,可以说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不断的在浴火重生。我们简单的来看一下,自由主义的故事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席卷全球,后来帝国主义终结了全球化和自由化的第一个时代。

在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之后,各个强权国家对帝国主义的信心远超自由主义,它们都不想在用自由与和平的商业活动统一世界了,而是想靠蛮力去抢夺更大的地盘。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血流成河。

见识了前所未有的屠杀之后,人们认识到了帝国主义的可怕代价,于是又开始在自由与和平的原则基础上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接下来自由主义又遇到了希特勒,在20世纪3、40年代,法西斯主义的力量一度锐不可当。它把个人的地位完全压制于集体、种族与国家之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将其终结,自由主义再度胜出。

自由主义的下一个挑战是20世纪5、60年代的切.格瓦拉时代。后来随着苏联的解题,共产主义受挫。事实也证明,超市的力量要远远大于斯大林时期的古拉格劳改营。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是,自由主义的故事比其他任何对手都更加的柔韧、更加灵活。它分别学习了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某些优秀的概念。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向共产主义学习,扩大了同理的范围,开始在注重自由的同时也重视平等,而自由与平等本是两个矛盾的概念。

一开始自由主义只关注欧洲中产阶级男性的特权,就连他们自己的工人阶级和女性的困境都视而不见。甚至到了1918年,英法两国高谈自由主义的时候,都没有把自己殖民地的人民考虑在内。像是印度要求民族自决,换来的就是英军在阿姆里则的大屠杀。

后来自由主义这套故事不断的向外扩张,至少在理论上将所有人的自由与平等一视同仁。也意识到共产主义式福利计划的重要性,就算是极端资本主义的美国也明白,如果想要保护自由,至少需要提供政府福利服务,如果孩子都还饿着肚子,还奢谈什么自由呢?

到了20世纪90年代,思想家和政治家断言,过去所有重大问题都可以在包含了民主、人权、自由市场和政府福利的自由主义下得到解决。但是历史并未就此终结,我们发现在经历了希特利切格瓦拉之后,我们遇见了特朗普时期,他所散发着的是浓浓的虚无主义。

之前的任何故事不管是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还是自由主义,都在给全人类提供着愿景。统一世界、民族解放或是全人类的自由、平等。但是现在特朗普告诉大家,美国不再负责制订和推动任何全球愿景。同样,欧洲和世界的未来也都不在英国人的设想范围之内了。

支持特朗普和英国脱欧的人,仍然相信民主、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责任,但是他们认为这些好东西在我们自己国家内部搞搞就好了。

在书中赫拉利说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国,则呈现出了完全相反的景象,他们一方面保持着国内的政治稳定,一方面对世界更为开放。现在的中国才是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

说到底,人类还是不愿意轻易放弃自由主义这套故事,因为目前我们也想不出别的办法,人们可能想好好敲打自由主义一番,但最后还是想要继续接纳他。



又或者,人类也可能彻底放弃全球性的故事,转而向地方性的民族主义寻求庇护。现在全球正在发生的事情,可以说都是在缅怀往日的荣光:

  • 特朗普呼吁美国采取孤立主义,承诺要让美国再次伟大,这听起来就是再说,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社会才是完美的。

  • 至于英国脱欧分子,梦想让英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强权,他们仿佛回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以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光荣孤立政策”还能继续实行。
  • 至于俄罗斯,在十月革命的100年之后,普京率领着俄罗斯民族和东正教信仰所推动的政府,承诺要重返古代沙皇的荣耀。

其实,说了这么多,最核心的一点是在于:传统上,自由主义必须要和经济增长像搭配,才能神奇的平息社会和政治冲突。自由主义之所以能让所有人和睦相处,靠的就是保证每个人都能拿到更大的一块蛋糕,而这前提就是蛋糕必须要不断的做大。



之所以自由主义无法回答生态崩溃和科技颠覆这两大问题,就是因为经济增长恰恰是生态危机形成的原因,而且经济增长正是以不断的破坏性创新为基础的。



赫拉利说,自由主义曾经许诺我们每代人都会享有更高的教育水平,更好的医疗保健和更好的收入,但是由于科技的颠覆和生态的崩溃,年青一代只要是能够维持现状就已经非常的幸运了。

因此,我们需要创造出新的故事,就像是工业革命的动荡激发出了20世纪的创新思想,现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双重革命也同样需要新的愿景。科技革命的力度肯定会在未来几十年不断的增强,任何故事想要得到我们的青睐,都必须能够应对双重革命的挑战。



不管是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还是什么新的信仰,如果它想要重塑未来的世界,就要必须了解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和生物工程,并且把这一切都融入到一个全新并且合理的叙事当中。

这就是赫拉利给我们看的,人类现在所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议题。在科技革命的颠覆下,我们唯一相信的自由主义故事已经失去了力量,而新的故事还没有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