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来歇脚喝杯茶

且来歇脚喝杯茶

方寸天地,如是赏茶

拐入新生南路三段上的一个巷口,再走进一扇半开着的雕花铁门,便可以看见掩映在茂林修竹当中的紫藤庐了。这间至今没有招牌的老茶室,是台北著名的文化地标。溥心畬、胡适、李敖、白先勇都曾是他家的常客,李安的代表作《饮食男女》也在这里取过景。

且来歇脚喝杯茶

“赏茶席”因“赏茶则”而生,翁明川希望以此来引导饮者观察并认识茶叶的质、品、韵,使赏茶成为品茶的序曲

去年10月,在紫藤庐里举办了一场名为“白云初晴,竹里飘香”的茶器展。除了于2000年创作的“赏茶则”之外,翁明川还带来了“赏茶席”精品,以及竹与银跨界搭配的“竹银赏茶则”新作。在他为展览所做的一篇不长的序言里,似乎可以发现他心迹的剖白:“现在已不再是满足需求的年代,而是一个超越创新、供给需求的时代。除了手艺好之外,也需要有新创意的本事,否则走不下去。”

且来歇脚喝杯茶

相对于竹制茶则,银茶则的保养要相对容易一点。竹叶上的虫眼、疤痕等都被翁明川细致地复刻出来,颇具传统中

且来歇脚喝杯茶

银茶则若保养得当,在经年累月的使用之后,还能保持温润、清亮的质感

70岁之后,翁明川将自号从“竹翁”改为了“竹叟”。他在去年年初写下了一首诗中,就有这样两句:“耕艺种巧赏茶则,竹叟从心茗芳舒。”这位以竹刻茶则饮誉茶界的手艺人,很容易让人忽视他在退休之前,其实也是一名杰出的电视人。

“我大学学的是应用美术、商用美术。”1958年从大学毕业后,翁明川进入电视台从事美术指导工作。曾4次获得“金钟奖”肯定的他,回忆起当年的从业生涯,也坦言“人家都叫我拼命三郎,很累,是真的很累”。

且来歇脚喝杯茶

每天花上几小时再新竹的“乐竹斋竹雕工作室”里制作茶则是翁明川最快乐的事。

“因为工作累,所以休闲的时候喝茶,充实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寄情于茶的翁明川开始逐渐对茶则产生兴趣,“常常听人说,自己有一把老壶、古壶、名壶,喝的又是某某老茶、名茶、比赛茶,用的是什么名泉仙水,却没听人说过有一只雅致适中的‘赏茶则’。”有美术功底的他,索性自己拿起刻刀,开始学做茶则。

且来歇脚喝杯茶

茶则本是茶席上的配角,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它本是用来将茶叶从茶叶罐中勺舀出的器具。陆羽在《茶经·四之器》里曾讲过:“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在台湾地区整体品茗氛围的影响之下,各式茶器逐渐脱离实用器皿的简单范畴,成为茶友们竞相追逐的收藏目标。单就以茶则而言,它不再只是用来勺舀茶叶,更具备了赏茶、识茶、论茶等附加功能,这也使茶则的创作更富有创意性与想象空间。

且来歇脚喝杯茶

翁明川手绘图解【赏茶则】

人体有头、身、手、脚等各个部位的名称,“赏茶则”也一样,各部分都有专门的名称。

① 则首:顾名思义,即为“赏茶则”的头部,包含端止。以天然竹节为端止,也可以完全舍去端止。无端止设计时,则无头尾之分,两端皆可自由纳茶,更为方便与随兴。

② 端止:为则首中的一部分,是防止内承茶干时茶干滑落时的止部,一般是以自然竹节制成。有时也因造型或设计的需要,改以雕刻或镶嵌而成。

③ 纳吻:是“赏茶则”的纳茶端,即为与茶壶接触的一端,纳茶时“赏茶则”稍做倾斜,茶干便会顺里腹缓慢滑入茶壶内。若壶口较小,还需以茶匙辅助。

④ 左翼:以左手持“赏茶则”纳吻向外时,“赏茶则”的左边由于较不妨碍纳茶动作,常以雕刻做装饰。

⑤ 右翼:指以左手持“赏茶则”纳吻向外时,“赏茶则”的右边部分。、

⑥ 里腹:是“赏茶则”的内凹面,犹如人之腹,用以容纳茶干。制作原则是需要保持其表面的平整光滑,以利纳茶时茶干的滑动。通常不雕刻花样,以自然竹材纹理作表现。

⑦ 表容:是“赏茶则”的外凸面,也是它的外观。是创作者表现创意的重点,经常运用一种或多种技艺表现,传达视觉美感。

且来歇脚喝杯茶

对于科班出身的翁明川来说,要掌握竹刻的技法并不困难,真正需要花大力气钻研的是怎样做出自己的风格。在周围的人都忙着买房买车、炒股赚钱的时候,翁明川偏偏爱往山里跑——去观察竹子的生长,请教有经验的竹农,找到内行探讨技艺。浮华的社会里,他始终在心底留有一片绿意盎然的“竹林”。

且来歇脚喝杯茶

真正全职制作茶则,是在他2003年退休之后。经不起茶友们的再三怂恿,翁明川决定重拾刻刀。没想到再往产竹地一走,发现多年来竹料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碳化竹、烟熏竹、保青竹等材料被研制出来,颜色也比以前更加丰富。几经“捣鼓”之后,位于新竹乡间“乐竹斋竹雕工作室”正式开张,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老店新开更加得心应手,作品便一一呈现出来,创作方向也越走越广。”

且来歇脚喝杯茶

且来歇脚喝杯茶

“赏茶则”是翁明川为自己作品下的定义,它的目的是要使饮者在品茗之前,通过观、品、识、论“四赏”,让品茗气氛更加充实完善,且愉悦有序。积累了30余年的经验,翁明川逐渐对自己的“赏茶则”制作形成了一套细致的标准。拿最简单的规格尺寸来说,从纳吻到则首的长度,要以20厘米为宜;宽度则在8至9厘米;茶则的厚度也需修整,太厚了手感不佳,太薄了又容易破裂,理想的厚度为3厘米。而茶则的重心,要放在靠近则首的一边。

且来歇脚喝杯茶

除了制作,竹制茶则的保养也是一门学问。和陶瓷、玉器等不同,竹材保养不易,需格外用心。要定期用干燥的棉布擦拭,必要时适度涂抹无添加香料的凡士林或其他油脂(如坚果油),再以棉布轻拭盘养。“台湾每逢三、四、五月间,有所谓的南风天,空气中湿度相对较高,竹器在此期间也很容易长霉,需要格外注意。”

且来歇脚喝杯茶

茶则的“器”与“道”

而在作品风格上,极简主义是翁明川贯穿始终的艺术主张。在他眼中,“传统竹雕”与“现代竹雕”在工序和技法上是没有太大的差别的,二者间最突出的区别还是体现在“创意”之上。如何在线条、造型、色彩等现代理念下去塑造自己的风格?翁明川的回答很朴实:“个人认为创意需要的是贴近群众,但又能引领风气。”

且来歇脚喝杯茶

且来歇脚喝杯茶

翁氏作品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奇巧。以留青手法制成的京剧脸谱茶则,在保留竹材本身肌理的同时,以不同的明暗、色阶对比,夸张再现出国剧的东方神韵;从北京胡同、秦砖汉瓦、明式家具中汲取灵感的茶则,在意形兼具的基础上,又通过留白,给把玩者创造不尽的遐想空间。

且来歇脚喝杯茶

“我的创作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再以近代的表现手法作为方式。”关于“器”与“道”之间的关系,翁明川有着自己的见解。“我做的东西要很简洁,要契合现代人的思维。所以我经常跟人家讲,我是在写诗,而不是在做文章。对于诗而言,无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都要在很简洁的语言中表达很广阔的意境。”

且来歇脚喝杯茶

曾在各大广告公司担任艺术总监的翁伟翔,也在父亲的影响下,毅然放弃了数十万新台币的高月薪,投身到竹雕创作中来,并于2010年正式接管了工作室。珠玉在前,尽管传承了父亲的精湛技艺,但翁伟翔还是走出了一条有别于父亲的竹刻道路。无论是构图设计,还是造型创意,都更加活泼年轻。“对我来说,‘竹子’就是我的时尚态度,我的生活其实很简单,所谓的‘时尚’就是让竹子在生活中变得更加方便。”

且来歇脚喝杯茶

一朵云飘过来,新竹的山间起风了,屋后的竹林窸窣作响。坐在茶席之上,细细端凝案几上的茶则,纤维脉络丝丝分明,用手抚摸,光滑如脂。无需过多的装饰,也能感受到其间的禅意。

“无论怎么变,都离不开传统的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了丰厚养分的翁明川,对“创新”有格外深的感触。“改变并非是反对传统,更重要的是在保存传统后,如何创造出属于现代中华文化的茶道具?要为明天,要为后代子孙留下我们当代历史的茶文化。”

文丨郑钰潇 图丨 翁明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