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丨三九補一冬,立冬養生重“養藏”,這幾點要注意

立冬丨三九補一冬,立冬養生重“養藏”,這幾點要注意

今日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一年中第一個帶“冬”的節氣。


在這個節氣裡,一切耗傷陽氣的行為,如過食生冷、長期熬夜等均可能對機體造成不利影響,養生食補也要注意有所選擇。

立冬養生要注意

一、冬令進補須漸進

中醫中季節與五臟對應,立冬在五臟中對應腎,而體之陰陽根之於腎,因此冬季攝生的重點是調攝腎之陰陽。

“腎者主蟄,封藏之本”,因而冬季養生重在“養腎防寒”,在調養方面,宜以溫補為主。

飲食應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

除此之外,羊肉、大豆、核桃、栗子、蘿蔔等均是適宜食物。

立冬後,往往是蔬菜的淡季,除了時蔬外,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因為它們均富含維生素,有一定的清內熱、護腎的作用。

立冬丨三九補一冬,立冬養生重“養藏”,這幾點要注意

而一些青菜、白蘿蔔、胡蘿蔔、豆芽等可合理搭配。

對於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狗肉、雞肉等。

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

專家提醒,“藥補則一定要遵醫囑,一人一法,而且冬令進補時,要讓胃腸有個適應過程,不要一開始就猛補,不僅進補效果不大,反而容易傷脾胃,這就是適得其反。”

立冬丨三九補一冬,立冬養生重“養藏”,這幾點要注意

二、起居調養 可適當睡睡懶覺

入冬以後,“早臥晚起,以待日光”是養生的重要方面。中醫認為,在生活起居方面要“陽氣潛藏,陰精蓄積”,保證充足的睡眠。

對於老年人來說,可適當睡睡懶覺,對年輕人來說,要避免睡覺過晚。

冬季起居養生,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室溫應保持恆定

如果室溫過低,人感覺冷,則容易傷人體陽氣;溫度過高則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活動易外感風寒。

所以,室溫應保持在20℃左右,“不要因為怕冷就緊閉門窗,最好堅持窗戶留縫,保持室內空氣流動。”

2、注意背部保暖

必要時穿棉背心,睡時也要保暖頸、背部,避免寒邪侵襲;此外,“寒從腳下起”,由於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溫最低。

如果足部受涼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經等症狀;

所以除了白天注意對腳的保暖外,每晚最好堅持用熱水泡腳,不僅能消除疲勞、禦寒防凍,對促進睡眠也有好處。

3、夜間忌憋尿

天氣逐漸轉涼,不少人怕麻煩、怕冷而習慣憋尿,但長期如此,不僅對睡眠不好,而且憋尿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對健康不利。

立冬丨三九補一冬,立冬養生重“養藏”,這幾點要注意

4、注重雙腳的保暖

天冷要保持空氣流通。除了白天要開啟門窗讓空氣對流外,晚上應開小氣窗通風。

人體細胞白天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腺苷,可以增強細胞功能;晚上則分泌高濃度的環磷酸鳥苷,具有減弱抑制細胞功能的作用。

三、精神調養 調整不良情緒

學會及時調整不良情緒,當處於緊張、激動、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心理平靜。

四、冬季鍛鍊以慢跑為主

冬季鍛鍊不可少,適量的運動可提高身體抵抗力,增強新陳代謝,產生熱量,減少疾病

因為冬季經常進行戶外活動,可增加熱量產生,調節新陳代謝機能,提高自身免疫力。

但是,由於冬季天氣寒冷,四肢較為僵硬,鍛鍊前熱身非常重要,而且運動也不宜劇烈,如果出汗應休息,並及時添加衣物,有條件的可換件衣服。

此外,運動還要應人而異,尤其是老年人,在霧霾天的早晨、氣溫偏低時,儘量不要外出,以防受寒後腦供血不足誘發中風和引起呼吸道疾病。

立冬丨三九補一冬,立冬養生重“養藏”,這幾點要注意

五、適當曬曬太陽

“冬衣伸足臥,則一身俱暖”。氣溫下降,人們往往不注意防寒保暖,因此每年立冬之初,總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高發期。

專家提醒,如果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不僅容易感冒,而且泌尿、心腦血管、神經疾病也易高發。

在民間有“冬陽貴如金”之說。冬天適當曬曬太陽,能使人周身舒適,心曠神怡,是很好的保健良方。

而且日光還可使皮膚組織受到溫熱的良性刺激,促使表皮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活躍細胞新陳代謝,改善皮膚組織營養狀況。

因此,經常曬曬太陽,不僅能愉悅心情,還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立冬節氣謹防三種病

1、中風

中風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發生。

老年人多有高血壓,一遇上寒冷天氣,身體就適應不了,血壓便隨之增高,就有發生中風的危險。

因此,需要及早預防,切勿掉以輕心。預防要做好幾件事:

一要

防寒保暖,留意天氣的變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涼;

二要適當補充營養,增強體質;

三要做好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醫囑服藥,不可擅自停藥。

2、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發病。

除了重視防寒保暖外,室內溫度適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過久,並注意防風保暖,避免風寒交襲。

平時可遵醫服用降脂、溶栓、擴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藥物,以免突發意外。

立冬丨三九補一冬,立冬養生重“養藏”,這幾點要注意

3、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說起來不算什麼大毛病,但若治療不及時,就容易誘發多種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

據報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達36%。故在寒冬季節,老年人要注意加強耐寒鍛鍊,調理好飲食。

最好每天用冷水洗臉,熱水洗腳,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發生。

冬季養腎食物

1、黑棗

含有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和磷、鈣、鐵等營養成分。

中醫認為黑棗性溫味甘,具有補腎與養胃功效。

2、黑木耳

中醫認為其具有清肺益氣、活血益胃、潤燥滋補強身之效。

能夠清潔腸胃。還含有核酸、卵磷脂成分,具有健美、美容,延緩衰老之效。

黑木耳是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能補血,高血脂、心梗、腦梗患者多食可溶栓,降低血小板數量。

木耳具有清肺益氣、活血益胃、潤燥滋補強身之效。

3、黑米

具有健脾暖肝、補血益氣之效。其維生素B1和鐵的含量是普通大米的7倍。

冬季食用對補充人體微量元素大有幫助。用它煮八寶粥時不要放糖。

4、黑蕎麥

可藥用,具有消食、化積滯、止汗之效。

除富含油酸、亞油酸外,還含葉綠素、盧丁以及煙酸,有降低體內膽固醇、降低血脂和血壓、保護血管功能的作用。

它在人體內形成血糖的峰值比較延後,適宜糖尿病人、代謝綜合徵病人食用。

立冬丨三九補一冬,立冬養生重“養藏”,這幾點要注意

5、黑芝麻

富含對人體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其維生素E含量為植物食品之冠,可清除體內自由基,抗氧化效果顯著。

具有延緩衰老、治療消化不良和治療白髮都有一定作用。

黑豆有暖腸胃、明目活血、利水解毒之效。

也是潤澤肌膚,烏須黑髮佳品。富含優質蛋白、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E,還含有核黃素、黑色素。對防老抗衰、增強活力、美容養顏有幫助。

道營養餐,讓你熱乎過冬天

1、韭菜炒黃鱔

韭菜自古就有“蔬菜之葷”的美稱,冬天食用不僅可以除風祛溼,對關節疼痛也有緩解作用。

黃鱔是溫性食物,可補肝腎、益氣血、強筋骨。冬日補腎,韭菜炒黃鱔很好,但火氣重的人不易多吃。

做這道菜首先要將黃鱔洗淨切成寸段,用薑汁至少醃10分鐘(去除腥味)。先將黃鱔炒熟,再放入韭菜。

由於黃鱔體內有一種頜口線蟲的囊蚴寄生蟲,如果沒有燒熟燒透,會有感染頜口線蟲的風險,因此,一定要炒熟。

2、紅棗芝麻粥

立冬後天氣更冷,有些腎氣不足的人就會感覺手腳冰冷。

推薦喝紅棗黑芝麻粥,能迅速溫暖身體,也助於體內微循環,尤其適合手腳冰涼或便秘者。

血脂高者還可再加點蕎麥或燕麥等富含膳食纖維的粗糧一起熬粥食用。

紅棗是溫熱食物,吃多易上火,每人每天3~5顆為宜。

立冬丨三九補一冬,立冬養生重“養藏”,這幾點要注意

3、羊肉蘿蔔湯

寒風起,羊肉肥,立冬進補,羊肉是首選。羊肉有補脾益氣的功效,而蘿蔔是涼性食物,與羊肉搭配,堪稱冬日進補絕配。燉羊肉白蘿蔔湯非常適合冬天喝。

把羊肉切塊放入冷水中慢慢加熱(若一開始放入沸水中煮,不利於肉中雜質排出),水沸後撈出;

再加入熱水以及蔥、姜、八角一起燉制,快熟時放入蘿蔔即可。注意鹽要在快出鍋前放,加鹽過早會導致肉不容易燉熟。

羊肉中嘌呤含量較高,痛風患者不要多吃。另外,購買時要選擇羊肋部的肉,燉出來口感較好,而且有嚼頭。

4、水煮花生米

元代著名醫家朱丹溪曾說“女子陰常不足,陽常有餘”,因為女性一生經、帶、胎、產、乳,都需要損失大量的精血津液,即傷陰。

花生米是補氣血的“良藥”,尤其是在女性經期過後,需要補充流失掉的鐵。但最好是用水煮,補陰作用尤佳。

炸花生米油脂含量高,吃多了還易“上火”。

立冬丨三九補一冬,立冬養生重“養藏”,這幾點要注意

5、清燉牛肉

氣血虧虛也經常會找上男人。尤其是現代男人承受很大壓力,工作忙碌,生活不規律,很容易出現氣血暗耗。

相對於女人,男人氣虛更多一些。上班時,硬撐著,一下班,便神疲體倦,一動都不想動了。

相對於女人,男人的活動量大,新陳代謝快,因此,可以多吃一些肉類來進補,血肉有情之品比青菜更能補充氣血。

羊肉偏燥,牛肉更好。做法以清燉為宜,中醫講“隔水做”補陰,燒烤的牛羊肉不宜多吃。

另外,保持一定的運動量是更好補充營養的前提。

6、百合雪梨銀耳甜湯

百合可謂是不焦不燥的滋陰上好食材,和人參有著齊名的滋補作用。

對白領一族的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中氣不足、陰虛肺熱都有著相當不錯的效果。

做點百合甜湯經常服用,雖然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長期食用的人皮膚不幹燥,皺紋減弱確是不爭的事實。

可以做點百合雪梨銀耳甜湯是很好的選擇。

配料是:百合、雪梨,銀耳,紅棗,枸杞子。作為餐點和飯後的甜點是值得推薦的。

立冬丨三九補一冬,立冬養生重“養藏”,這幾點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